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的问题――中班疑病症幼儿的师幼互动案例研究

作者:王蓉萍  来源:   上传时间:2008-06-09

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的问题――中班疑病症幼儿的师幼互动案例研究


一、情况分析: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疑病症是指由于害怕死亡,并因此引起烦恼和恐惧的一种神经症。


程程是班级里最高的女孩, 但性格比较内向,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日常生活中的程程不太爱表现,即使发言,声音也很轻。可是某一天,和程程妈妈的交谈,让我们进入了疑难中……原来,这阵子,程程总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长大了,我想一直是五岁”。问她为什么,她说:“等我长大了,你就老了,就会死了,我怎么办呢?”或者就是:“长大了就会老的,老了就会死的,我不想死,所以不想长大”等等的话,有时眼泪还下来了,很可怜的样子。程程妈妈不知道怎样回答她,所以来求助我们。并在学前教育网家园互动平台上发帖,寻求帮助……针对程程的情况,我决定对她进行跟踪记录,逐渐消除她对“死”的恐惧感。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镜头一:老师,我怕……


背景:上午830,户外区域活动,跳跃区


实录:气温:零下2摄氏度,为了培养孩子们不怕冷,锻炼其勇敢的精神,我们中班组设置了以“送新年礼物“为主题的户外区域活动,上午830,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各个区域的游戏。玩过了平衡区,程程在跳跃区站了一会儿,看得出,她很想尝试,但攀登架很高,不敢尝试。直至老师发出“开始”口令的那一刻,程程还是愣在那儿,用那种不自信的眼神看着老师和正在游戏的小朋友。


“程程,怎么了?来呀!”老师有意问道,并招呼她上前参与。


“我怕,我不会。”程程的眼眶里隐隐的闪着泪花。


老师蹲下身,轻拍她的肩膀说道:“老师知道,程程不是不会,而是有点害怕,不敢跳对吧?”


“这么高往下跳,会死吗?!”程程低头不语,眼泪就快流下来了。


老师一愣,再次用鼓励的语气对她说,“程程不怕,没事的,不会死的,老师和你一起跳,好吗?”


程程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用手揉了揉眼睛,又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


老师眨了一下眼睛,耐心的引导道:“想说什么,说吧!


程程抬起头,含着泪水再次询问老师:“真的不会死吗?”


“不会的,老师肯定保护好你!”老师握着程程的双手继而说道:“我们一起玩吧。”


程程点了点头,拿出手帕擦了擦眼泪后,跟着老师走到了攀登架前。


老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程程。“来,先把一只脚踩上去。”老师指了指爬上攀登架顶端的“阶梯”。


程程小心翼翼把右脚放了上去,但没有把手老师手心中挣脱。


眼看程程跨出了第一步,老师打心眼里开心,于是再次鼓励道:“好,另外一只脚也踩上去试试。”


程程又小心翼翼把左脚放到了攀登架的“阶梯”上,仍是紧紧地拉住了老师的手。


老师也再次紧紧地拉住了程程的双手:“别怕,我拉着你呢。”


程程的腿渐渐站直了,站稳了,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试着跨到上一个“阶梯”,刚抬脚,身子就开始摇晃起来。


“别怕,老师会在后面保护你的!”说着,跟在程程的后面跨了一步。


就这样,程程在老师的帮助下,跨到了攀登架的顶端。接着是双脚并拢往下跳了,程程再次不自信的看了看老师。


“别怕!老师在下面保护你,程程勇敢的跳吧!”说完,还做了个胜利的手势,许多小朋友围了过来,为程程喊着“加油!加油!”


程程站了一会儿,双脚并拢,身子稍向前倾斜,大胆的从一米高的地方跳到了地面上的垫子上。在小朋友的鼓掌声中,程程拉起老师的右手说到:“我们再来一次吧!” 老师点了点头,看着程程登上了第二个攀登架,并自信的从高处往低处跳……


反思:互动是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象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是施动者,幼儿是反馈者,活动中,教师将尊重幼儿落到实处,充分了解其行为表现,活动状态、情绪状态,尝试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说出心理的感想。在程程想试却不敢试的状态下,老师积极引导说:“老师和我一起跳,可以吗?”这样的参与与支持能得到幼儿的积极回应,并能唤起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动性。此次活动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了孩子一个适度发展的空间。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使幼儿成功的完成了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并有效的消除了她对“死”的畏惧感,增强了自信心。


镜头二:老师,我不想长大…


背景:中午1200,午睡


实录:一天,小朋友正午睡,老师帮程程脱着衣服,突然她用专注的眼神看着老师问:“老师,等到我长大会不会死呢?”


老师一楞,突然想到程程妈妈的话,也真正了解了她的心情。是啊,一个五岁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想呢?感觉心里酸酸的,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程程把头埋在了被子里,她也许是觉得有些辛酸,很想哭。


为了让孩子释怀,老师笑着说:“才不会呢!我们都不会死!”


“不是的,你骗我,我妈妈说,每个人都会死!”说完,眼圈又红了。


恩,对不起,刚刚老师骗了你,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因为人体是靠很多器官运做来维持,就象一台机器,等到很老或生病的时候,器官开始旧了,开始坏了,但是又没有地方可以去买零件来换的,所以呢,等到器官都坏了呢,人就会死了。看到她还是很伤心的样子,老师忙补充了一句不过没有关系,你还很小,生命才刚刚开始,以后还长着呀!而且,老师也希望你快快长大,等学到很多本领后,发明一种让人类长大却不死的药呀!


听到老师这么说,程程若有所思的想了想,点了点头。


老师用手帕为程程擦去了眼泪,给她盖好被子后,轻轻地拍打她入睡……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他们的想法又是天真的,老师心里清楚的知道:对于这样的敏感话题,这样的回答缺乏可信度,也不能完全解开孩子的心结,但在孩子面前,老师还是这样说了。


反思:互动的前提是师幼双方在活动认知、情感上相互理解、认同与接受,这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并唤起幼儿与教师互动的主动性。此次活动中,幼儿关于“死”的问题,让老师很意外,但老师站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了孩子一个满意的回答。 “死”是自然界的规律,就如花开花谢,日常生活中,我们没必要在孩子面前刻意回避的话题。碰到这种问题,自己首先要泰然处之,在回答问题时,有时可直接回答;有时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可间接的巧妙的告诉她。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开心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三、下一步措施


1、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用“心”亲近孩子,力求和孩子多聊天,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以师生间亲切、平等、友爱的气氛来促使孩子适应共同生活,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2、在活动中,注意挖掘程程的“闪光点”,积极发挥她的长处、肯定她的优点,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使程程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


3、通过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现,增强自信心。


4、培养程程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外出活动。以转移她对“死”的过分关注,逐步消除“死”的心理障碍。


4、取得家园沟通,请家长应多带孩子走出去与人交流,与人交往。在开放性的教育中,培养孩子活泼、乐群、自信等健全人格。


四、后语


随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教师已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容易忽视与幼儿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和与幼儿的互动显得很消极和被动。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甚至是让老师为难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尊重孩子,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让孩子健康的成长。(dujuan)

 
关键词:案例研究

上一篇:从细微入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下一篇: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中国幼儿园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