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标“新”立异的癌症假说

作者:   来源:《科技新时代》2004年06期  上传时间:2005-04-13



他的艾滋病理论掀起的轩然大波刚刚平息,彼得杜森伯格又因癌症假说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焦点。



1987年,彼得杜森伯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病毒学家宣称,艾滋病的致病原因不是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而是服用消遣性或其他相关药物。他甚至要求向自己体内注射病毒以求验证。时至今日,杜森伯格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疯狂的理论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在当时,科研经费不再调拨给他,研究生也对他的实验室敬而远之。



你如果认为彼得杜森伯格会因上次的教训而谨言慎行,那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事件都无法阻止他向主流理论发起挑战的决心。如今,他又将视线投向了癌症研究领域,并提出了一个癌症病因假说: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导致了大量的基因突变而诱发了致命性肿瘤。



今年1月份,杜森伯格在美国加州伯克利组织了一次科学会议,就此模棱两可的理论展开了研讨。会上他提出,是异常的染色体而不是异常的基因导致了癌症。如果他的说法正确,将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肿瘤的方法,也会实现对肿瘤的更早期检测。



众所周知,一个正常的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而大多数的癌细胞则会有两倍或3倍于正常细胞的染色体。其中,某些染色体可能会发生缺失或损伤。早在1914年,科学家们就已经将这种被称为非整倍体性的异常状况同癌症联系起来了。直到有一天,包括杜森伯格在内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癌基因一种可以促使肿瘤细胞迅速增生的基因,两者间的联系才被忽视而束之高阁。癌基因理论表明,如果某些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分裂会不受控制, 癌症就会随之而生。然而,杜森伯格认为,癌症并非总是伴随癌基因产生。他谈到,当科学家们通过遗传工程手段将大量癌基因转入啮齿类动物体内后,在这些动物体内极少发现肿瘤细胞。如果突变理论行得通,他说,那些老鼠早就变成浑身都是肿瘤的肉丸了。况且,同一种癌症的细胞里存在的突变基因也不尽相同。



为了能够解释这一核心理论同事实之间的明显分歧,杜森伯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诸如烟草之类的致癌物影响了正常的细胞分裂,致使每个子细胞都携带了异常的染色体。由于一条染色体可以携带数以万计的基因,在其复制过程中进行基因重组时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化学紊乱。几年或几十年过后,一个致命的、包含许多突变基因的细胞便诞生了。



虽然杜森伯格的癌症理论远非其坚信不疑的艾滋病理论那样疯狂,许多研究者对此仍深表怀疑。他们认为非整倍体性仅仅是癌症带来的副产品而已。美国怀特海德研究所的乳腺癌研究人员罗伯特温伯格声称,在他的实验室里,已经产生了携带正常染色体的肿瘤细胞。......



科普知识――标“新”立异的癌症假说

 

上一篇:科普知识――无线技术现在不安全

下一篇:科普知识――电子护照使边检更加准确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今天我上英语课!
今天我上英语课!
“马上”过年啦,赶大集去哟喂!
“马上”过年啦,赶大集...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