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兴趣班,莫忘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者:范秀洁(加拿大)  来源:学前教育  上传时间:2019-10-08

引言: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们想为孩子报兴趣班的那颗心越来越“蠢蠢欲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千万别忘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作为母亲,我深感疑惑的问题之一就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

这也是我和我生活在蒙特利尔的同龄朋友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现代孩子的生活比起父辈的童年要幸福得多。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现代充裕的物质生活,家长则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弹琴、游泳、画画、打球等等。一到周末,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奔波于孩子的各种活动场所,有的孩子甚至一周内参加两三样活动,家长送得辛苦,孩子学得也累。其实家长苦点儿累点儿倒也没什么,关键是这些活动孩子本身是否愿意参加?我们做家长的是否设身处地地体会过孩子的感受?孩子是否因为多参加了课外活动就感到了快乐?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懂什么,大人不给他们安排课外活动,他们就把时间全浪费掉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也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利用现有的好条件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呢?听起来,似乎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学习和活动是家长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而且孩子在学习活动的同时也会感到快乐。


殊不知如果孩子的课余时间被那些并非是他愿意参加的各种活动所占满,而且孩子为应付各种活动而在精神上感受到压力和紧张的话,快乐又从何谈起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家长更应该考虑的是孩子在精神上是否得到了满足及由此得到了快乐的感觉,也就是说家长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有条件为孩子提供较多的课外活动,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多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孩子自主的意识。在孩子愿意参加某种课外活动的前提下,家长不仅要为他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同孩子一起学习新东西,感受面对挑战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奋进和愉快的情绪,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快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很难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曾送我的双胞胎女儿学过 3 年的水上芭蕾,她俩拿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水上芭蕾 9 岁组的双人赛冠军。看到那枚金光闪闪的奖牌,我的一位朋友问她们是不是喜欢学水上芭蕾,她俩竟然回答道:“是妈妈让我们去学的。”显然学水上芭蕾不符合她俩的意愿,至于是否从中获得快乐就更值得怀疑了。结果, 3 年后还是以她们正式向我提出不想参加训练而告结束。我在和女儿交谈的过程中认识到,无论家长为孩子提供多么好的条件,一定要以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为前提。


于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强迫女儿按照我的意愿参加她们不喜欢的课外活动,而是让她们自主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她们参加过一年网球俱乐部的活动,参加过一年空手道训练,学过一年“街舞”,参加过一年足球活动,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啦啦队等等。我仍然是开车忙着接来送去,但这里面却没有了我的主观意志,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己的愿望。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她们每年都换着样儿地学新项目,将来没有一样是精通的,孩子还容易变得“喜新厌旧”。

这正是国外的家长和国内的家长在孩子课余活动问题上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大多数国外的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开阔眼界,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只是对今后的发展起一个引导作用而已,并没有企图将这些活动作为培养孩子技能的必修之课;

·而国内大多数的家长在送孩子参加活动前则是先看孩子在哪方面有潜力,然后才决定学哪个专项,精通一门胜于博览,将孩子从小定向培养。

即使有些家长并没有定向培养孩子的初衷,但仍然怀有让孩子将来考学校有一门特长的念头,结果孩子没有机会涉猎其他感兴趣的活动,只为一门技能苦练春秋。这样下去,孩子失去的将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自主的意识和快乐的心情。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说只要允许孩子自由选择课外活动,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真正的快乐在于,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只要是孩子自己愿意,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进步甚至享受困难、压力和挑战以及战胜困难的过程,他们就在精神上感到了满足和快乐。


(选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19年第7-8期)

 

关键词:

上一篇:怎样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下一篇:再讲一个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