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案例分析:开始敏感起来的儿子
作者:赵红梅 来源: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8-10-08
儿子快4岁了,我和妻子两人都很愿意陪他,希望他能健康成长。我发现儿子最近有一个变化,如果妻子累了或者批评他、语气严厉的时候,他会问:“妈妈,你生我气了吗?”或者:“妈妈,你不喜欢我了吗?”
我琢磨最近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儿子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有点过于敏感呢?我们应该教育他?
一位疑惑的爸爸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有助于孩子的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但我们也希望孩子的这种能力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只要能关注到别人的情绪心理即可,千万不要过于敏感,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是被他人情绪左右,否则可能变得不够大气和豁达。案例中的爸爸就表现出了这种担忧,其实孩子的这种变化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结果。
1.小变化意味着大发展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期待孩子长高长壮,这些身体指标也很容易被我们观测。与体能发展不同的是,孩子心智水平的发展变化比较内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理解。案例中的男孩子在被妈妈批评时,开始思考妈妈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在孩子心智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孩子开始主动探究个体言行背后的心理原因,意识到妈妈本身的情绪,以及妈妈对自己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到妈妈对自己的态度。
2.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对成人来说,这可能是司空见惯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和逻辑,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却蕴含着质的变化。虽然小孩子在4个多月就能识别人的面部表情,在八九个月时就会出现社会性参照,即能够有意识地搜索别人的情感信息,来帮助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比如别人呈现笑脸,孩子就会明白对方喜欢自己,或者允许自己继续眼前的事情;如果对方摇头瞪眼,孩子就会明白对方可能不喜欢自己,或者是不允许自己继续眼前的事情。
但是,孩子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并不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去使用。这是因为比起在意别人的想法和情绪,他们会更加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比如,4岁以前的孩子在收到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时,虽然知道要表示感谢,但还是有可能会生硬地拒绝送礼物的人,或者把礼物扔在一边,并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喜欢。这是因为小孩子在1岁多能够独立行走以后,自我意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越来越喜欢独立,越来越喜欢全世界都关注自己,所以自觉营造让自己360度舒适的小环境,只要自己开心,不太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觉。
但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孩子们会逐渐明白,只考虑自己是行不通的,想要有更好的社会交往,就要顾及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更顺畅、友好的沟通交流。个体的这种能力叫做心理理解或称心理理论。发展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大约在4岁获得这种能力,这意味着孩子开始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心理理解能力高的孩子,往往具备更高的情商,有更好的社会交往状态。
因此,如果孩子对家人的情绪和心情变得更加敏感了,说明孩子的心智正在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儿子的敏感其实标志着他的成长,这是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崭新的起点。
当孩子开始变得敏感起来,您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调整。
1.解除孩子的疑惑
当孩子对他人的行为表示困惑、进行猜测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解读。如果忽视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自行解读,长此以往,孩子极容易形成负性归因风格。如,“妈妈因为不喜欢我,所以就会对我态度不好。”当一个孩子深信妈妈不喜欢自己时,他的心理会受到打击。在今后和他人的交往中,如果别人拒绝自己,孩子也会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孩子还可能效仿成人的社会表达,如心情不好时,对他人选择大声呵斥等不友好的行为。所以,如果听到孩子这样的问话,爸爸和妈妈最好能够一起坚定而严肃地告
诉孩子:“不管你怎么样,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我们说什么或是做了什么,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此外,妈妈最好能亲自告诉儿子,自己为什么严厉地说话,是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是想要强调什么。如果妈妈确实因为自己身体或是工作原因表现得体力不支、心情不好时,就要跟孩子解释后道个歉,让儿子明白原因何在,打破儿子不被妈妈喜欢的虚假幻想和错误推断。只有否定这样的想法,孩子才能重拾安全感,再次回归到亲密的亲子关系中去。
2.悦纳孩子的敏感
当孩子表现出对他人的情绪状态比较敏感时,要愉悦地接纳孩子的表现。不要因为担心孩子过于敏感,或者是不喜欢男孩子娘娘腔或是像林黛玉般的敏感多疑,而对孩子未来的个性发展充满焦虑,进而压抑否定孩子的敏感。当孩子问及妈妈的心理状态时,爸爸对儿子应该表示肯定:“我们儿子真是长大了,都开始关心妈妈的想法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情,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妈妈也是。你呢,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心情。妈妈现在累了,要不爸爸带你去外面玩,或者你自己玩会儿玩具,让妈妈自己安静地歇一会儿?不用担心,还有爸爸呢!”
这些引导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关心妈妈会得到爸爸和妈妈的肯定,但不要被妈妈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做好自己,不用过于受困于别人的状态。在感知到别人心情不好,或是跟别人沟通不愉快时,懂得给对方冷静的空间,同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3.优化亲子沟通
如果孩子的敏感是对的,那么妈妈就很有必要调整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了。因为很多亲子沟通的初衷都是为解决问题,最后却演变成发泄情绪。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很容易让孩子习得你毫无理性处理问题的方式,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的关注点根本没在妈妈想要表达的事情上,而是一直在妈妈的负性情绪里打转。
亲子沟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亲子教育,但绝不能全是教育。想要通过沟通实现教育的目的,家长就需要想一想,你的孩子正在经历着什么?他遇到过什么事情?事情是怎样解决的?你对孩子说过什么?你对孩子做过什么?你表达的是爱吗?你给予了孩子信任吗?你真的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吗?养育中,父母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家人的亲密感。比如案例中的爸爸,如果判断妈妈跟孩子的沟通需要调整,就要从爱人的角度给予提示和建议,协助妈妈做好亲子沟通,共同分担育儿重担。
摘自《学前教育》家教版2018年第7/8期
- 相关博文:
- 幼儿教师的苦,谁能懂!!!(...阿旺哥哥阅读人气:1155
- 幼儿教师快乐的法宝梦钰宝宝阅读人气:1991
- 2017年幼儿教育行业分析scwh2017阅读人气:387
- 幼儿教师的苦恼浅浅笑靥阅读人气:2167
- 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幼儿教师的待...janis阅读人气:296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案例分...mengmeng阅读人气:1894
- [园长管理]请问2010年幼儿教师几月份...贝壳内的珍珠阅读人气:3573
- [园长管理]幼儿教师敏感度rong小和89阅读人气:714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上岗证的考试内容是什...紫晓阅读人气:2436
- [园长管理]怎么样让老师体会到幼儿教师的...雪阅读人气: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