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个案分析:用“策略分层”瓦解磨蹭

作者:杨杰  来源:  上传时间:2014-09-15

  上期我们已经分析了磨蹭的原因,了解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出调整,比如尊重孩子对细节的体验,减少催促,帮孩子体会成就感,让孩子喜欢要做的事,消除孩子的“被动攻击”,等等。如果孩子已经存在严重的磨蹭问题,那么,具体行为上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案例剖析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案例。

    我的小孙女妞妞今年上大班了,挺聪明可爱的,但我发现她做事有些磨磨蹭蹭,对她喜欢做的事情还可以,不喜欢做的事就磨蹭。比如早晨我叫她起床:“妞妞起床吧,到点了该上幼儿园了。”“哦,知道了。”妞妞回答。等我过一会再去看她的时候,她还躺在床上,看我进去后就立刻假装闭上眼睛。“妞妞,快起吧,都要迟到了,奶奶帮你穿衣服。”说完我就掀开被子抱她起来,只见她“嗖”地一下双腿骑着我的腰,抱着我的脖子说:“奶奶真好,奶奶再抱我睡一会吧!”“不行,快穿衣服,都已经快迟到了,你还没有穿衣服呢。一会儿迟到就没有热乎饭吃了。”妞妞紧接着说:“正好我有些不想吃早饭,我一点都没感觉到饿呢。” “不吃早饭怎么可以,咱们还是快点吧!”她只好坐回到床上,慢悠悠地拿起衣服让我帮她穿。穿好内衣后我拿起给她准备好的裤子一,她却说:“我不想穿这条裤子,我要穿有花边的那条。” “都快迟到了,明天再穿那条吧,要不然奶奶还得给你去找。”她皱着眉头小声说:“我不想穿这条,小朋友和老师都说有花边的那条裤子好看,我就要穿。”为了在早晨能让孩子有个好心情上幼儿园,我只好赶快去给她找带花边的裤子,找到后她自己边穿边乐呵呵地说:“明天我还穿这条,奶奶快帮我把裤子提起来呀,我要去刷牙洗脸了。”就这样,在我的催促和帮助下,才顺利将她送进幼儿园的大门。

    (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幼儿园大六班  彭洋老师收集)

    类似的场景让人困惑:奶奶对孩子耐心、友好,但为什么孩子那么磨蹭呢?我们梳理下事情的脉络(见下表)

回合

奶奶言行  

妞妞 

喊妞妞起床,提示到点该上幼儿园了 

做出应答 

进房间

闭上眼睛装睡  

主动提出帮忙穿衣服,并掀开被子

抱着奶奶的脖子,要求再睡一会儿

拒绝妞妞的要求,并说快迟到了,就吃不上热乎饭了

说没感觉到饿

说不能不吃饭,并且开始给妞妞穿衣服

临时提出要穿有花边的裤子

先拒绝,然后妥协并找来花边裤子 

坚持要穿花边裤子

    在这6个回合中,内在较量是什么呢?

    1.孩子得到的“甜头”

    其实,不论对家长还是孩子,磨蹭都是让人不愉快的,但孩子为什么会天天如此呢?孩子从中得到什么甜头了吗?

    表面上看,妞妞通过磨蹭在床上多躺了一会儿,而且最终让奶奶主动帮忙穿衣服。而妞妞更重要的收获则是在磨蹭中占据了主动权,而且悄无声息地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家长。家长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无助而又焦灼地催促、催促、再催促……直到最后忍不住自己代劳或者发脾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催越慢,越慢越催。

    2.孩子抓住了家长“怕”的心理

    那么,妞妞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怎样占据了这样的心理优势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利用了家长“怕”的心理:到点了,快迟到了;都已经迟到了你怎么还没穿衣服呢?迟到就没有热乎的饭吃了;不吃早饭怎么可以;都快迟到了,明天再穿那条吧……这种随口不断的催促,给孩子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我怕你迟到,怕你吃不上饭,怕你耍赖……

    这种“怕”的心理一览无余,于是,孩子只要逆向思维即可:你怕我迟到,我就慢慢来;你怕我吃不上热乎饭,我偏偏说不饿;你怕我耍赖,我就找各种理由……孩子的潜台词是:想让我快吗?那可得给我一些好处,比如给我穿衣服,并要满足我各种条件,总之,我满意了才行!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磨蹭的背后是一种无声的博弈,一旦孩子占据了控制权,大人就会不断向孩子妥协,在央求、提醒、催促和焦虑之间来回游移。孩子则在不断的试探中,轻易地巩固了自己的控制权。于是,磨蹭从无意识的行为变成了有意识的策略,最终变成一个顽症。

    二、破除磨蹭的策略

    家长通常的策略是不断催促,哪怕事实已经证明催促是无效的。要打破磨蹭——催促这个循环,我们要进行系统思考,并施行“策略分层”,最终产生整体效应。

    1.放下“怕”的心理,敢于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破除我们心中的“怕”。案例中奶奶怕迟到,怕孩子吃不上饭。其实对于一般孩子来说,不管是迟到还是少吃一顿饭,后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可怕,如果我们内心接纳这种小概率事件,允许这种可能性发生,就不必这样纠结。

    如果真的出现迟到或者吃不到饭的情况,我们也不要责备孩子,而是让她承担自然后果。比如,因为吃不好饭上午饿肚子,到幼儿园自己跟老师解释原因等等。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揣摩一下她的感觉,虽然平时天天说“要迟到了”,其实并没有迟到,孩子觉得大人不过是在虚张声势,根本不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当她完整地体会到迟到的尴尬之后,她会记住并主动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孩子一旦有了主动性,磨蹭问题就会逐渐消失。

    2.具体策略

    放下“怕”的心理之后,用执行力促使孩子改变。以上面的吃饭为例。

    第一回合,用简洁而又坚定的语气说:妞妞,起床。

    第二回合,看到妞妞假装闭上眼睛,默默地看着妞妞,等她睁开眼睛,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起床啦! (也可用幽默的方式,比如:哟,这是睡着啦?小眼珠可是咕噜噜地转呢!妞妞很可能会笑着睁开眼睛。依然回归主题:起床啦!)

    第三回合,掀开被子,把衣服给妞妞,但不提帮她穿衣服的事情。既然妞妞要求奶奶再抱着睡一会儿,这种情感上需要安慰的要求似乎合理,但也要认真对待,可以拒绝,也可以进入谈判状态,比如抱两分钟,然后自己穿衣服。如果她不守信用一再拖延,那么,后面果断拒绝她,也是对她的一个制约。

    第四回合,妞妞提出要穿花边裤子,对于中班以后的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要求,家长可以尽量满足。如果一两分钟内找不到,和孩子说好今后晚上准备好衣服。

    第五回合,如果妞妞依然不起床,奶奶可以进入后面的程序,比如自己洗漱吃早餐,准备上学的书包等等,并把这些事情告诉妞妞。有时孩子看奶奶忙后面的事情,知道时间到了,会自己起来。

    第六回合,如果妞妞依然不起来,告诉她还有多长时间快要迟到了,并告诉她迟到的后果。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状态下,这个方法才会更加有效。但不是每次都要把这个流程走完,往往三四个回合孩子就能自己起床。当然刚开始,孩子要适应家长的改变,也不甘心放弃对家长的控制权,所以可能会挑战家长,用拖延或提各种要求试探家长。家长则是一个教练和帮助者——起床是你自己的事情。但要事先说好明确的目标,细致的规则和惩罚措施,不代劳,不催促埋怨而是适当提醒。这几天很可能会比平时更慢。因此要打出提前量,把起床时间稍微提前。当孩子发现自己不能控制家长,并且自己要承担后果时,他会发现迅速起床反倒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

    三、其他磨蹭的破解之道

    起床有办法了,那吃饭磨蹭怎么办?做作业磨蹭呢……其实,磨蹭背后的心理动力往往是相同的,因此,都可以用策略分层的方法来应对。

    我们再来看一个吃饭磨蹭的案例。

    宝宝让人头疼的是吃饭。开始嘴里还嚼着饭,只要你没注意就开始发呆,嘴巴也不动,手里拿着碗什么也不干,半天盯着一个地方看。问她:“你看什么呢?怎么不吃饭呀?”她看我一眼,什么都不说,然后嘴巴开始动三下。发现你没看她就继续不吃。但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吃得特别快而且特别多。平时在奶奶家和姥姥家都是这个样子。奶奶的脾气急,看她不吃就大声地责怪她:“快吃,又看什么呢?再不吃一边儿去。我这么个急脾气怎么就教出你这么个孩子呀?”然后拿起孩子的饭碗开始大口大口喂孩子。姥姥平时看她这样特别依着她,一看不吃就说:“宝贝,快吃快吃,不想吃咱们去吃薯片吧。"

    (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幼儿园孟天旭老师收集)

    从描述中不难看出,孩子的磨蹭与家人的催促、代劳相伴。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第一,同样放下“怕”的心理。既然孩子“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吃得特别快而且特别多”,说明孩子具备良好的独立吃饭的能力。吃饭是孩子的本能,孩子的饥饿感会自动调节孩子的食量。他们不会饿坏自己的。

    第二,事先定好规矩并坚决执行。第一步,给孩子约定时长,告诉孩子到时间收走,只能等下顿饭再吃;第二步,预测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准备好对策,比如孩子只吃几口怎么办?到时间不让收走怎么办?同样事先定好规矩,中间提醒一两次之后坚决不催促、不责备,到时间则坚决执行约定不妥协。

    有一段时间,我的外甥女也出现了吃饭磨蹭的问题,甚至根本不和家人一起吃饭。姥姥每次都反反复复地催促,她则像没听见一样自顾自地玩耍,说自己不饿,等晚上九点多又说要吃饭,姥姥又得给她单独做饭。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外甥女做了个简单的约定:必须和家人一起吃饭,姥姥9点多不会再单独给她做饭;吃饭时间为40分钟,家里人不再催促,但到时间全部收走,如果中间离开餐椅,就视为用餐结束。同时,我和家人沟通好,任何人不许催她。

    接下来的几天,每次吃饭前我都指着钟表告诉外甥女收碗的具体时间,然后把饭给她便不再干涉,也阻止家里人干涉她。如果她中间要离开餐桌,我会和她确认:是不是不吃了?如果离开我就要收碗了!有好几次她都是迟疑一下,又开始吃饭。一旦没有人催促,通常她都特别放松,边吃边玩,和家里人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但我完全不干涉她,等到了30分钟的时候,我会提醒她再看一次表。在家人的焦灼和我的淡定中,外甥女吃饭的节奏通常是这样的:前30分钟只吃了一点点,后10分钟则吃得比较认真,也比较快。这期间只有一次我收走了她的碗,其余的时间她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从此以后,家人不再担心小侄女的吃饭问题,小侄女也不用再忍受家人焦灼的催促。

    所有的磨蹭都可以用策略分层的方式来应对,这些策略彼此呼应,逐层递进,对孩子形成有力的制约,又不会走进催促的死胡同,最终会让磨蹭土崩瓦解。

编辑:cicy

 

上一篇:大班幼儿个案分析:如何引导孩子融入集体

下一篇: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四步走,让老师学会观察记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