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四步走,让老师学会观察记录
作者:张柯爱 来源:江苏省句容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8-22
一次,一位老师这样问我:“张园长,你总让我们写对孩子的观察记录,但是,我不知道怎样观察孩子,怎样记录呢。”看来,这还真是个实际问题,作为业务园长我得抓住这个契机。
其实,老师们也曾做过很多幼儿活动的记录:如孩子游戏的精彩瞬间、孩子之间有趣的交往、孩子犯规的行为等等,她们能习惯性地携带相机,将自认为有意义的场景捕捉下来。然而相机里的影像零碎,笔记里的几个模糊关键词和片言只语也缺少一条合适的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这样的记录完全是“兴之所至”,觉得这个场景有趣,就“咔嚓”一下,而没有去考虑想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究竟是什么,这些场景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观察和记录,能够使儿童的成长过程、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清晰可见,也成为解读儿童成长的最直接和最宝贵的资料。《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也提到,“记录的运用”,被认为是“瑞吉欧•艾米利亚教育取向在幼教领域里最特别的贡献”。
如何向老师们“灌输”观察与记录的概念?让他们确实掌握其方法与技巧,让她们成长为敏于观察、善于记录的教师呢?我初步尝试了“四步走,让老师学会观察与记录”,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步:理论学习
我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了解瑞吉欧教育模式,让每位教师谈学习体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理解,让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在脑海中初步形成“观察”与“记录”的概念。孙老师在交流中说:我一直以为“观察”与“记录”是一个意思,把看到的写下来就是“观察记录”。王老师说:以前我都不知道要观察孩子什么,原来孩子一日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我观察的内容呀。张老师说:孩子稚嫩的语言、不经意的行为,最能反映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认识,有框架、思路才能在实践当中运用。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在带班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去操作“观察”与“记录”又是另一回事了,从理论到实践这其中还有不小的距离。
第二步:模拟体验
怎样让老师切身体验“观察”与“记录”呢?我搞了一个老师自己观察记录自己的模拟活动。首先,活动前我要求教师收集身边的自然材料,如:树叶、小石头、木棒、种子、果实等自己觉得可能派上用处的自然材料;然后,将教师按20~30周岁、30~40周岁、40~50周岁年龄段分为四组,每组6人,其中混合不同班级、教授不同学科的老师。这样分组的目的是想看看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涉及什么样的学习概念以及这样一组平时不怎么接触的老师之间的协作情况;第三,布置小组任务:各组利用所携带的材料为幼儿设计一个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将本组组员的一言一行做好记录,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教师操作的过程中,我也选了其中有丰富教学经验的30~40周岁组教师(第三组)作为我观察记录的对象,并记录了她们整个活动过程及我的个人反思。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尝试让老师们从文本走向操作。
第三步:小组交流
首先,各组代表分别介绍本组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过程、活动反思并将各组所做的对本组活动的观察记录进行了交流。同时,我也将自己对第三小组的观察记录与大家分享,让老师自我进行对比,寻找答案。最后,让老师们反思这次活动的意义以及自己的收获。
各组老师的观察记录(例:第三组):
昨天,张园长布置我们收集一些自然材料,没有说具体用处,只是说今天下午有个分组研讨活动。中午午休时,我和朱老师商量着在幼儿园里寻找了一些自然材料,因为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想着可能会是让我们用自然材料进行研讨活动,便收集了一些玉兰树叶、鹅卵石、三叶草、乌冬草等,希望能有用。
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开始,张园长说:“今天我们的小组活动是:利用你们收集的自然材料为孩子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请记录好活动中你们的一言一行。”接着,张园长发给了我们小组分配名单,我被分在了第三组,6位老师,分别是:李老师、朱老师、王老师、夏老师、张老师、胡老师。
“这怎么设计?.设计什么?我都没明白。”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看着手里的自然槲。(老师们带来的材料基本上一样:石头、树叶、菜叶、枯树枝、沙子、秸秆等)王老师:就设计一节数学活动吧,将这些材料分类;夏老师:我看科学活动也不错,认识不同的叶子;朱老师:我觉得分类更简单一点;我说:好吧,你们说我来记录。
就在大家摆弄这些材料时,我们看我们大多数都带来了树叶,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艺术,设计成手工制作吧。”“我看行,这样孩子们可以都动起来。”
大家先将叶子进行了分类:长的、短的、细的……
李组长负责选叶子并有序排列,朱老师和夏老师负责粘贴,夏老师说:“你们看其实我们这样分类、排列、计算也是孩子学习的内容。”她们一边贴,一边想象着要传递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本领。
一条漂亮的草裙在我们面前呈现了,朱老师说:“我这胖胖天使腰有点粗,李子,就你小腰够细,你来做模特吧!”李组长穿着我们精心制作的叶子裙,在大家面前进行了讲述。
活动后的反思:
1.我们觉得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够,老师们有想法不敢讲,虽然平时私下交流的很好但在集体面前怕讲错让人笑话。
2.遇到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期望别人给予建议。
我对小组活动“利用自然材料设计一个教学活动”的观察记录:
学习研讨活动的背景: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让教师通过收集生活中的自然材料,为孩子设计一个学习活动。分组的刻意安排,让我最好奇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经验、平时不怎么接触的老师们在一起是如何协作的。还想看看通过前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教师们到底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概念。
小组活动过程的实录:
1.这小组成员刚开始都犹犹豫豫,想说不敢说地参与讨论中,讨论了许多可能的学习概念和活动并精心积极尝试。
2.“我有个注意”,李老师一边和王老师、夏老师传叶子一边说着,“这些叶子蛮结实的,可以做裙子。”
3.大伙儿开始按照形状把叶子分成几堆,把又细又长的放在一起,李老师说:“孩子们这时候需要多少叶子?”李老师现在是小组的领导:“看,可以这样用胶带把叶子粘到一条线上,胶带可以做裙子的腰带,我们一起来试试。”
4.朱老师和夏老师帮助李老师把树叶粘到胶带上,同时确定儿童可能学到的技能和知识。
5.其他教师也来将叶子分类,估算数字,测量叶子的间距等。
6.朱老师很兴奋,边哼唱边粘叶子,其他人用手指测试胶带的韧性,想象着孩子们可以如何使用。
7.叶子被按照一定间距陆续粘到胶带上,从神情上看得出大伙儿越发兴奋了,一直在旁观察的小胡老师说:“我看行!”
8.张老师说:“对的!看看挺长的一串呢!”
9.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朱老师说:“我这胖胖天使腰有点粗,李子,就你身材保持得好,小腰够细,你来做模特吧!”
小组活动后我的反思:
我注意到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了初期的讨论中.探讨孩子们从中可能学到的东西,然后,在制作过程中展现了各自的潜能,领导、分工、协作,全组成员毫不犹豫地将教学与音乐概念融入到她们的活动中。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是:
1.小组成员的数量是如何影响每个人的参与度的?这是四个组中都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想知道人人是否有参与其中的需要。
2.小组成员确定的学习目标如何,反应了老师们的平时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
3.小组成员有没有想过如何把讨论到的其他学习目标:如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手工、数学、科学知识如何融入到下次的学习活动中?
我们对老师们的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肯定优点,指出问题,比如有的记录不细致,对老师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说了什么话等记录比较粗略。还指出有效的记录还应该借助辅助仪器如相机、录音笔等,来客观、详实地呈现观察对象的表现,要注明观察记录的背景信息等。
第四步:迁移应用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学习时激动,学习后不动”似乎成了大家的习惯。教师经历了自己作为“观察”与“记录”的对象及观察记录者之后,初步了解了“观察”与“记录”的真谛,接下来就是教师凭借自己的领悟,将孩子作为“观察”与“记录”的对象来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记录”。我们将每周三下午定为老师们学习交流的时间,组织开展了“观察与记录”的交流研讨活动。第一步,教师个人交流日常教学中对孩子的观察记录及反思:第二步,3人小组对同一活动进行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交流;第三步,再次将教师分成4组,每组6人,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合作式对同一视频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及反思。如此,让教师真正从理论层面转向操作层面。
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这样感慨:听来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自己尝试的。就是这样的让老师亲身体验并进行交流的“观察记录”让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过后,老师们很自豪地跟我说:你如果也用这种形式来让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我们会变得很聪明哦!
所以,适宜的方法就是开启教师智慧的钥匙。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老师,请...快乐小天使阅读人气:1148
- 幼儿观察记录么你,咋幸福阅读人气:1868
- 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gege阅读人气:2493
- 一个幼儿的观察记录萧萧月阅读人气:2277
- 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gege阅读人气:242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怎么样让老师体会到幼儿教师的...雪阅读人气:1362
- [园长管理]幼儿园植物生长记录怎么写?阅读人气:2937
- [业务管理]如何进行幼儿园会议记录?紫晓阅读人气:1137
- [园长管理]幼儿园全日观察应该做到哪几点...mengmeng阅读人气:3235
- [园长管理]幼儿园园务委员会记录?阅读人气: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