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温岭虐童案”谈教师心灵修复

作者:余伟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3-13
故事背景:
 
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因“一时好玩”在该园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下,之后该视频被上传到网上。通过视频看到,被揪耳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嚎啕不止。而颜艳红却神情愉悦、乐在其中。后来大家又在颜艳红的个人空间发现了大量的类似照片,让人触目惊心!对此,我们不仅要问:这个年轻的女教师她怎么啦?为何会如此歹毒、冷漠、甚至变态?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妨把对事件的关注转向她的成长经历——颜艳红的老家新河镇横塘头村位于温岭市东北二十五公里外,这个小村庄里,不少人开汽配商店或造船生意富了起来,盖起了五层的高楼。但颜艳红的家位于村子东南,是一座四个单间相连的二层瓦房中的一间,房子长8米,宽3.5米,空间逼仄。颜艳红家的生活与其他村民落差较大。据村民称,颜艳红一家比较封闭,不怎么与其他村民打交道。颜艳红的父亲颜本友早年患有肺结核,一直未愈,母亲在村中人看来“早年受了刺激,脑袋不大灵光”,她一直从事编草帽的工作,但是,别人编一个草帽只用不到一天时间,她则要用十天,一个草帽只能卖十元钱。
颜艳红在校时很少回家,对于家庭情况也很少告诉同学,看到其他富裕的同学,她会有些羡慕,但会装作挺不在乎的样子。
颜艳红生活的拮据,体现在她的微博上却变成了锦衣玉食,她说自己是“豹纹控”“我是吃货,只有吃才能满足我”“喝酒就要喝百威”“哪里有酒就去哪”……作为一名“月光族”,颜艳红用和别人一样的智能手机,“每次回家都穿得五颜六色”,为此村里不少人暗地里指责她“不懂事”。
 
案例分析:
 
通过上面的介绍,颜艳红的另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家庭贫穷;父母社会功能不健全;困惑、困顿、迷茫、空虚一直困扰着她。可以想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颜艳红的童年是怎么渡过的。
站在她的生活经历来看此事件,也许对她以无知、残忍的方式作弄幼儿寻求开心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一个人幼年时期家庭的贫穷会带来终生的影响,容易导致成年后“缺乏安全感、信任缺失、冷漠”的性格;父母的心智不健全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自卑、无价值感、低自尊,致使孩子成年后不懂得尊重、友善、同情;孩子成长中父母的引导、教育不足,成年后会更容易迷茫、困惑,缺少是非的判断和基本的做人原则;等等。
另一方面,生活在多元社会中的颜艳红,渴望被人尊重、羡慕、被人关注;渴望生活的多姿多彩,如果脱离开她的成长经历看这些想法和需要,我们会发现,这些对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是,这些持久、错综复杂的影响与颜艳红的需要是矛盾的,她的家庭不能给她提供被人羡慕的生活,甚至连基本的被认同都很难达到,而且,她自身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当然,这也与她长久以来得到的家庭影响密切相关。在这种自身条件与自身需要的矛盾中,她的心灵被一步步扭曲,在这个背景下,虐童事件的发生是她“被关注”需要的一种错误出口。
当然,谁的童年也不是永远的阳光灿烂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幼儿教师的群体,类似的家庭背景,类似的成长缺失并不罕见。但,这不是我们伤害他人尤其是幼儿的借口,因此,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完成自我的修复和成长,这是我们幼教管理者与工作者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方法指导:
 
幼儿教师的工作貌似比较单纯,实际上却是一个对人心理健康程度要求很高的职业,是人际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因为我们不但要面对单纯、幼稚的孩子,还要面对爱子心切的家长。角色上要像妈妈,无微不至;要像小朋友,天真无邪;还要像有经验的成年人有原则、有道德、有方法;同时,还要是个君子,自律、公平、负责。
但是,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是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行业,因为在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自我成长和自我反思的机会,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捕捉、善于运用。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就是最接近童年的自己的人,那些自己在童年时受到的创伤,不愉快的经历所带来的感受,很多时候又在你身边的孩子身上重现了,心理学上称之为“与童年的自己重逢”,而这些重逢的机会恰好是我们自我修复和成长的绝佳时机。
下面我就列举一些我们可以用来自我成长的时机,以供大家参考:
时机一:当我们对班上某一个孩子特别好(或者特别的喜欢)以致对其他孩子造成忽视时。此时,我们不妨留意一下这个孩子及其家长,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她?她及其家人带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让你想起了什么事件?这些事件与这个孩子或家长有关系吗?在这一系列反思之下,也许我们会发现自己只是在那个孩子或家长身上看见了自己的渴望或未被满足的期待而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一下怎么来满足自己的期待,做一个自我成长。
时机二:当我们身边出现让你经常生气的孩子时。我们也不妨问自己为什么生气?让你生气的这些情景或行为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种情景勾起了你的哪段回忆?那个时候别人是怎么对待你的?当我们试图让自己已经模糊的记忆清晰时,再重温现在我们与幼儿的相处,反思我们生气的缘由与这个孩子有关系吗?上面的反思会避免你因为陷入某种情绪而作出失去理智或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比如情绪失控、冲动、语言暴力等伤害孩子的行为。
时机三:当某个孩子身上出现特别容易引起你关注的行为,尤其是这些行为出现你很容易就不知所措,抓狂或者愤怒时。此时,我们可以抛开这个孩子,回顾这些行为,当自己幼年时是否也有此类行为?当这些行为出现时,别人是怎么对待你的?是否也是你现在的方式?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感受到的是委屈、不公、愤怒,那么,我们要问自己:“当时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这种对待如今看来是否科学?”然后,用此方式去面对眼前的孩子。
发现这些时机的过程叫“照镜子”,也是我们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这样的反思会避免因为教师启用自己幼年时遭受的不公正的对待,以此对待班级的孩子,从而伤害到孩子。
抓住时机之后,我们该如何完成自我修复与成长呢?在此,我列举一种方法:
①抓住上述某一时机,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成长过程中自己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刺痛自己心灵的经历,认为对自己不公平的人和事,等等;
②将回忆以上内容时带给你的感受记录下来;
③将这些感受背后你内心的真实需要(如今仍然存在的需要)记录下来;
④面对这些“真实的需要”,分析哪些需要现在看来是合理、合法的,是可以实现的;
⑤处理“不合理”的需要,试图“合理化”或者试图“放弃”;
⑥制定“合理需要”实施的办法、途径、需要的支持以及想要获得的结果;
⑦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时间表;
⑧寻找外在资源,寻求需要的支持;
⑨开始实施;
⑩定期反馈,修正计划。
下面,就此看一个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真实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温柔、和气的老师,工作四年了,一直认真努力,深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但是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她,那就是每当班上有孩子不小心尿裤子了她总会莫名其妙紧张、生气、甚至有些委屈、想哭,给孩子换裤子时,她总有想揍孩子屁股的冲动,每次这种冲动冒出来时,她总是吓出一身冷汗,作为教师,她知道这是不对的,有悖职业道德,如果被领导或其他同事看见,或者被孩子告诉给家长,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是,这种冲动就像一条毒蛇,紧紧的缠绕着她,有时候,在梦里,她总梦见自己的手伸向了孩子的屁股,然后突然从梦里吓醒。她很担心,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比如说“强迫症”,于是,她找到了我,希望我可以帮她解开心结。
听完她的诉说,我温和地问:“当孩子尿裤子时,你想起了什么?”“想起了高高扬起的巴掌、严厉的斥责,疼,火辣辣的疼,还想哭、害怕、委屈……”王老师的声音慢慢变低,眼睛里有了泪花。“还有吗?”我继续问。“生气,愤怒,想打人。”她接着补充,然后看着我,我说,“那让我们看看‘高高扬起的巴掌、严厉的斥责、疼,火辣辣的疼’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可以吗?”
接着,王老师和我分享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那是我四岁时,妈妈不在家,阿姨看我,冬天了,天很冷,我总是尿裤子,阿姨很生气,刚开始她还给我换,后来,总尿,阿姨生气,就训斥我、有时候骂我,还打我屁股,她希望我能长记性。后来,大了,也就好了,其实阿姨还是对我很好的。”王老师慢慢的回忆。“这件事跟现在我的问题有关系吗?”
“有啊,对四岁的孩子来说,妈妈不在,阿姨就是她的全部,因此阿姨的态度,方式给小女孩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强烈的刺激,以至于二十年后她还会记得。其实,阿姨并不知道,四岁的孩子天冷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尿裤子,而且,阿姨也不知道每当小女孩尿裤子的时候,她自己心里也很难受。她更希望阿姨能安慰她……”我给王老师解释,说到这里,王老师哭了,泪流满面,同时诧异的问,“可是这件事现在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是我!我已经长大了!”
“因为当时的刺激过于强烈,而且反复出现,一旦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时,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四岁,因此你会感到害怕、委屈、想哭,此时你会忘记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成人。”
“那为什么我会冒出打孩子屁股的念头?”王老师继续不解的问。
“因为,对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她认为阿姨就是权威,阿姨做的就是对的。因此,当这件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小女孩就自然认为应该用阿姨的方式‘教育’她。”说到这里,王老师有了新的担忧,她满是忧虑的问,“我这是心理问题吗?书上说这是‘强迫症’!我会好吗?”
“会好的,这只是心理创伤,不是强迫症,今天的谈话帮助你看见了问题的根源。会对你帮助很大”。我说。确定不是强迫症后,王老师不再那么紧张,问我“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面对呢?”我温和和充满信心的告诉她,“在心里提醒自己‘我已经长大了’。同时回忆当年幼小的自己希望阿姨怎么对你,就用你希望的方式对待孩子,就可以了。”
一个月以后,王老师给我发来了邮件,告诉我自己的问题已经慢慢变好了,她很高兴孩子给她提供了修补童年的机会。
到此,我们可以反过来回顾文章开篇提到的案例,有一种情况极有可能在颜艳红的身上发生过,那就是置身于如此富裕村庄的清贫家庭中,她遭遇过别人的歧视、侮辱、冷嘲热讽,这在她的心灵留下了创伤,而如今的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自我修复与成长。
最后,我还想真诚的提醒每一位幼儿教师,我们永远不要嘲笑、捉弄、施暴于孩子,因为他们就是幼年的我们自己,伤害他们就是伤害我们自己!同样,我们也要给孩子这样的思想,孩子有权选择要不要听从成年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对幼儿的尊重。
 
编辑:cicy

上一篇:个案分析:由剩饭引发的……

下一篇:营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教学行为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