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案例:咬人事件
作者:满天星幼儿园 夏睿真 来源:满天星幼儿 上传时间:2011-01-16
背景:
宝宝第一次来到幼儿园,开始接触其他的小朋友,不由自主产生交往行为和意识。本月偶发两次宝宝的咬人事件,都在我带班时发生,没有相关经验的我害怕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调解。幸好搭班师傅和生活老师及时发现和处理。让我明白要制止咬人现象,一定要让每个宝宝在视野范围内,通过宣传使宝宝从内心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用内在思维和外在压力约束自己的本性冲动。
实录:
案例一:下午走楼梯回教室后,调皮的欣媛哭着跑进班级。我上前询问。她哭着说得含糊不清,我心想又是碰来碰去的小事情,就打算安慰几句让她平静下来,快点忘掉不愉快。结果她还是大哭大叫,却非常清楚地嚷着:“她咬我!”我一听急了,问她咬在哪里?她伸出右手,果然有明显的牙印,有几处可以看见些许血丝。
我当时气的火冒三丈,把她抱在怀里,问她是谁咬的。“是一个妹妹咬我的!”她记得到倒是很清楚。一时间教室里面鸦雀无声,宝宝们似乎都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紧张地关注事态的发展。欣媛指控翌晨,我很生气地逼问那个女孩,对方一脸茫然,坚决地摇头。“我没咬她!”“到底是不是她?”被我一问,欣媛又指向另一个女孩郭佳欣。佳欣也摇头不承认,她一直是乖巧安静的女孩,平时都不怎么和其他宝宝接触。“真的是她吗?你再看看其他的女孩?”胡欣媛又连着指了思颖、艺婷,两人都镇定地摇头说“我没有咬她。”
受害者已经抓了“四个嫌疑人”,无一认罪。我无可奈何求助场外目击者。一凡帮我抓出了佳怡,欣媛又觉得她也像。于是案子越来越复杂,变成了无头冤案。只能在大家面前宣传一下“不能咬人”的常识,宝宝们都大声说不可以咬人,发誓自己不会咬人。我见她的咬痕消失了、也不哭了,就让她坐下了。我觉得她年纪小,很快就会遗忘不愉快的事情。
放学时我也没有和她父亲交代此事,就让她回去了。幸好燕燕老师在操场上发现了她正对父亲哭诉被咬的事情,及时截住他俩,让父亲带着她回教室对着名牌上的照片指证“凶犯”。避免了事态恶化,虽然欣媛依旧指了好几个女孩为咬人者,但是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几分钟的循循善问,她清楚地承认是自己在楼梯上先动手打那个孩子巴掌,对方才发起反击,咬了她,家长这才稍微消了一些怒气,燕燕老师让孩子回家休息,好好回忆,并且晚上通话联系家长,询问宝宝情绪是否稳定。
第二天,欣媛和奶奶来园,指定了咬人者为“思颖”。燕燕老师利用生活活动时间,专门讨论咬人的问题。思颖被问了几次,差不多要哭了,还是坚决否认自己咬过人。面对无解之迷,燕燕老师给孩子们反复强化了不能咬人的道理,一些宝宝学着老师的话说,“不能咬人,我们都是好朋友,咬人就没有朋友了。”
我对到底是谁咬了欣媛的无头冤案感到无力处置,一周后在厕所里发生的事印却偶证了一个事实:当欣媛洗手后发现没有带手帕擦手时,思颖主动用自己的手帕帮她擦。欣媛礼貌的说:“谢谢小姐姐。”旋即提高声音,有些惊恐地说:“是你上次咬我的!”王思颖低着头不言语,没有反驳,认真帮她擦干净小手,似乎在用这种方法表达歉意。在擦手之后,两人一起笑着离开厕所。
案例二、早晨来园玩玩具的时候,涵哭起来,大叫“她咬我!”我一看果然手臂上又出现了牙印。顿时怒从心底起,这一次涵清楚地指着磊磊,对方还在拿着玩具玩的开心,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上次的经验告诉我太过严厉的表情和语言对了解问题没有帮助,反而让宝宝不敢说真话,于是压住怒意,尽量平静地问“是你刚才咬了她吗?”磊磊抬起头,然后点点头。“你为什么咬她?”“她抢我的玩具。”“涵,她说的对吗?”涵点点头。“那么你应不应该拿她的玩具?你看盒子里有那么多的小玩具,你可以用这些。”她点点头。“磊磊,好宝宝可以咬人吗?”“不可以。”“那么向涵道歉,请她原谅你。”两人迅速道歉并原谅,一桩案件迅速调解完毕。
这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这两位宝宝能力比较强,思路清晰,明辨是否。生活老师陈老师告诉我要再遇到此类情况要及时给被咬的宝宝手上捂冷毛巾去肿块。所以这次让磊磊去拿厕所毛巾帮陆涵捂着,两个宝宝手按手坐在一起,聊聊天,不一会儿就又成为拥抱在一起的好朋友。后来燕燕老师知道此事,虽然涵手上基本没有红肿,但还是为了保险,去保健室用冰块捂手。并再一次用讨论的方法让报吧知道“玩玩具时也不能咬人,要互相商量玩。”
案例三:《我的名字》中玩“小手游戏围圈”,详欣想插到欣媛和欣怡中间,但是短暂的“啊!”叫声和动手拉扯都没有让这两人的手松开,于是我亲眼看到她双手抓起两只胳膊,闭上眼睛,一副张口欲咬的姿势,活像一只“小兽”。“你要干什么?”她吓了一跳,放下他们的手。“你不可以咬人家的手!”我让她用嘴巴对他们说:“我想排进来,请你打开门。”详欣有点明白,要用语言商量,而不靠推挤和尖叫就能达成目标。
反思:
我感悟出宝宝咬人的行为不能仅仅以天性自私、家里娇宠来解释。从小到大,他们已经接受了不能咬人的理念,所以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咬人,每次咬人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如遭遇矛盾、受到欺负或自己无法如愿。宝宝大都屈从本能的反应,如尖叫、动手推打、乃至咬人等,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摆脱困境或心理平衡的方法。
三个案例可以总结为三种情况:1、突发情况时本能的规避、报复反应。2、小班幼儿对物质的独占心理,缺乏分享意识。3、个别宝宝只知道用推拉、尖叫表达自己的需求,当其他宝宝不理解,就容易用咬人表示其内心不满。从总体来看咬人主要的原因是:宝宝直观行动为主、语言交流较少,缺乏正确的交往手段-----语言表达。
大多数孩子天生是好动的,是在后天的社会舆论氛围的压力下,让他们学会控制和自我约束。语言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能帮助宝宝保护自己、礼貌交往。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随时要抓住契机,培养宝宝的语言交流意识,多用礼貌用语、规范语表达自己的需要,还需要有挫折意识,知道不能如愿时该用怎样正确的处理态度等等。
经过几天的宣传,宝宝们都知道咬人是最恶劣的行为,再也没有出现“张口”的事件。小班宝宝行为内化的能力并不差,只要反复强调和灌输,宝宝们就能在脑海中留下印记,将理论与现实情况进行链接,使内化为行为,出现一定自我约束行为。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生活]孩子总是咬人是怎么回事?Amy阅读人气:1257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0
- [业务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策略有哪些...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84
- [教师工作]怎样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树人幼儿园阅读人气:1580
- [教师工作]孩子总喜欢打人或咬人是什么原...蓝色水滴阅读人气: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