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班“搭建鼓楼”活动的指导
作者:吴海云 来源: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09-12-26
一、“搭建鼓楼”的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选择材料搭建鼓楼
中班幼儿初步具有对积木之间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建构鼓楼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引导幼儿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建构。教师可先以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鼓楼的主体建筑,然后提出建构的要求:“我们要建构鼓楼,你们想一想:可以选用什么材料搭建鼓楼的拱洞?选用什么材料搭建一楼与二楼的地板?选用什么材料搭建柱子?”幼儿带着要求有目的地开展建构活动。活动中,幼儿能根据鼓楼的主体特征富有创造性地探索、寻找材料,但在运用材料的数量上缺乏目的性,主要表现为:选择有弯度的积木搭建鼓楼洞,他们把积木柜中有弯度的积木都搬了出来,没有思考使用的数量。教师观察到这种现象,及时用语言提醒幼儿发现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用点数方法数出所需运用的材料数量。
(二)搭建牢固的鼓楼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幼儿在选择材料方面有了目标,能根据主体建筑选择材料建构,但在建构的过程中受技术、材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作品倒塌的现象,因此探索搭建稳固的建筑物成为本阶段幼儿学习的主要目标。为使幼儿能自己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教师应把握具体的教育现场,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中引起建筑物倒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没有把“塔式”底座搭稳,幼儿急于往上搭,地基不稳自然容易倒塌。为引导幼儿耐心、细致地建构,教师问:“怎样把‘塔式’底座搭稳?”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俯下身观察,发现下面四根圆柱子没有摆放在四个角上,通过观察找到问题的症结,迅速调整柱子的摆放位置。
第二,中型积木搭建“桥式”“塔式”缺乏稳固性,幼儿在放垫子时不注意,致使倒塌。这是一个细节的问题,幼儿没有关注到,教师可以提醒幼儿:“垫子要怎样放才不容易让下面的鼓楼洞倒掉?”经教师的提示,幼儿意识到放垫子时,如果不小心就会使下面的鼓楼洞倒掉。
第三,建构区中有“王老吉”和“旺仔牛奶”的罐子,两种罐子的大小相同,但高度不同,有些幼儿在运用时没有注意到这一因素,垒高罐子时出现高低不同,导致倒塌。幼儿只考虑到罐子的大小与运用的数量,没有注意到不同的罐子高低不同。于是教师通过图片启发幼儿关注建筑物的柱子是一样高,进而引发幼儿关注自己垒的柱子是否一样高。幼儿经教师提醒发现自己垒的“柱子”不一样高,当“柱子”不一样高时,放在上面的“楼板”“屋顶”就容易倾斜,引起倒塌。
第四,人为因素(拥挤、不注意轻拿轻放等)引起建筑物倒塌。在活动中,由于环境空间的局限和幼儿拿放材料时的不注意而引起建筑物倒塌。教师可以就此提出问题:“你们地基搭得稳,柱子也搭得一样高,为什么还会倒呢?”幼儿发现由于空间比较小,搭的时候比较拥挤造成倒塌,他们觉得可以一个人拿材料一个人搭,这样又快又不拥挤。他们还发现搭的时候要小心,要轻拿轻放材料。
(三)搭建具有对称性的鼓楼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经验积累,幼儿能建构比较稳固的鼓楼了,但他们的作品在空间布局上不合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幼儿对建筑物空间组合的理解和构成缺乏经验,对建构对称性的物体缺乏技能,因此学习合理安排建筑物的空间位置成为本阶段重点目标。为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在建构作品前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建构的作品与鼓楼的照片进行对照,找出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教师提出问题:“怎样让鼓楼的柱子、屋顶搭在中间?怎样搭才会对称?”幼儿在活动中关注到此现象并进行尝试,可是罐子摆来摆去都无法让柱子居中或对称。教师看到幼儿受能力的限制,于是亲自示范——先数一数有几块垫子,然后把罐子放在旁边那块垫子的中间,左放一个,右放一个,对称放。教师搭好一楼的柱子,幼儿接着往上搭,搭第二层的柱子时,教师指导他们观察照片中第一层柱子与第二层柱子位置关系,他们发现第二层四根柱子在第一层中间四根柱子的正上方。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此问题组织幼儿交流,让他们对此现象有关注并进行深入探索。
二、反思指导
(一)思考教师的教
建构活动的核心教育目标是帮助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发展他们对材料、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联系的理解,支持他们再现和创造性地表达生活经验。教师在建构活动中的指导尤为重要,适宜的支持能促进他们建构水平的发展,激发他们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搭建过程,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及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关注问题,继而寻找问题的根源。在幼儿的探索学习中,教师把握住了教与不教的尺度,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让其自行解决,在幼儿能力受限时教师亲自教。自行解决问题给了幼儿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机会将已有的经验融入新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行解决问题给幼儿提供了相互协商、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顺应幼儿的学
幼儿的建构水平是在操作、摆弄、探索中经过一定的积累与感悟而得到发展的,教师要留给幼儿探索与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反复尝试,在尝试中积累经验。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建构特点、发展水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阶段、有目标、有重点地让幼儿尝试学习。第一阶段,帮助幼儿选择材料,它是建立在幼儿初步具有根据需要选取建构材料的意识上,让幼儿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发展看图的能力。第二阶段,针对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技能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第三阶段,解决幼儿在搭建中出现空间位置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活动中师幼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融技能学习于解决问题中,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技能。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主题: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语言...墨晶魅影阅读人气:1175
- 舞动的小脚丫――中班综合活动孜萱阅读人气:1612
- 教师对活动区三大环节的指导红叶妈妈阅读人气:1039
- 0-3岁婴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gege阅读人气:1635
- 0- 3岁婴儿教育活动的组织...gege阅读人气:161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4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405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爱上爱情阅读人气:2618
- [教师工作]公益亲子活动的方案?(1到2...静水深流阅读人气:3260
- [业务管理]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静夜清风阅读人气: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