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主题活动中幼儿持续探究的指导策略——以大班主题探索活动《石头也疯狂》为例
作者:陈芳 何臻 来源:福建省光泽县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9-03
近年来,我园大力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我们非常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究,但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对一个主题活动热情延续并不长,在把玩一阵子之后,大部分幼儿放弃了探索,转向别的游戏或玩具。如何延续幼儿持续探究一个主题活动的兴趣,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为了能解决此问题,我们决定以中大班幼儿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探究性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摸索出如何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延续幼儿持续探究的有效指导策略。下面我们就以大班探究性主题活动案例《石头也疯狂》为载体。谈谈我们对幼儿持续探究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一、保护好奇心,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案例:保育员阿姨把岑岑带到我身边,生气地说:“何老师,岑岑爬上桌子,去博古架上搬木化石,要是摔下来怎么得了!”岑岑低下头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看看木化石里面的木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下面看不到。”原来是这样。
在主题活动——石头展览会上,我们与幼儿共同搜集了许多石头制品和工艺品,这其中当属奕杨小朋友带来的木化石最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沉淀,木头已和玉石浑然一体,从玉石外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孩子们对木化石兴趣很高,在听奕杨妈妈讲解过程中鸦雀无声。但由于木化石价格不菲,讲解完之后,我们将它置于较高的博古架上供幼儿欣赏,却忘了架子与孩子的身高悬殊较大,不便于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探究。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我致电奕杨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将木化石放在窗台边,并请保育员阿姨帮忙老师一同维持秩序,让所有的孩子在不损坏木化石的前提下,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块神秘的石头。每次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木化石叽叽喳喳讨论不休,“你看这个地方的木头有个小洞,是蛀虫蛀的吗?”“化石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形成?”“我见过恐龙化石,和木化石有些不一样呢?”……对于“化石”的探究正悄悄酝酿形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没有兴趣,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岑岑的“危险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指示信号,它告诉我们,幼儿在探索中光“听”是不够的,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引发思考,激起探究欲望。案例中孩子们那一连串的问题是在与木化石亲密接触后才迸发的,如果木化石一直高高在上,如果岑岑不爬上桌子,也许我们就在无意识中熄灭了幼儿心中的那簇探索的火花。
二、“等待”与“点拨”,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下午3:00大活动室 制作奇石盆景活动
场景一:元元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她尝试用了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都以失败告终,她转身喊:“老师,我不会!”老师问她:“所有胶都试过了吗?”元元说:“还有泡沫胶没有用过。但肯定也粘不住。”“试试看,试完后还是不行再来找老师。”元元改用泡沫胶粘石头,粘完后还给石头刷颜料,这样又盖住泡沫胶的颜色,终于成功了。
场景二:睿睿手里拿着几块石头,反复翻看,眼神一片茫然,老师问“睿睿,想出要做什么吗?”睿睿摇摇头,“你去看看石头盆景画册,还可以到讲台上看看老师的奇石盆景。模仿着做一个,好吗?”“好的!”睿睿高兴地开始他的创作。
场景一中元元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而场景二中睿睿能力较弱,想要独立完成一个活动过程有一定困难,教师则让他从模仿做起,积累经验,激发他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
案例:上午9:40班级活动室 科学活动《称一称》
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大家都在收拾整理,我发现雨宏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这块不行,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同桌的阿杰要帮她,她没有拒绝,可阿杰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阿杰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她抢过阿杰手里的石头,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是大石头,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天平平衡了,雨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在“等待”中,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当雨宏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这时做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特别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便会产生争论,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1.这是幼儿在探索吸铁石吸附能力的记录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吸铁石吸附物体属性的判断已经很准确。活动后幼儿借助记录表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吸铁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和平常的石头不一样”幼儿发现的新知识体验是:有的东西看起来像铁但不是铁,有的叫做铝,吸铁石不能吸附铝。
2.这是幼儿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实验过程后的记录表。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活动后他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互相交流,“为什么我把小石头放进水里,水也变浑浊了呢?”“回家我也要把泥土和石头放在火里烧.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通过交流记录表,发现了许多新问题,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并且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幼儿探索的方法呈多元化,探索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四、及时评价,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强化他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就如下面片断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中,幼儿正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泥土和石头,突然“砰砰砰……”一连串刺耳的敲击声吸引了在的目光。“国国你在干什么?”老师走过去问,“我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啊,用大石头一敲,是泥土就扁了,不是泥土的小石头是砸不扁的。”他得意地回答。“可是你敲击的声音太大了,影响了别组的小朋友。”老师说:“这样吧,如果你想继续在教室里实验就要考虑换个方法,如果不愿意换个方法就到活动室继续探索,你觉得呢?”国国想了想选择去了活动室。
其次,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如在下面片段中对记录表的评价,教师能针对每张表格的优势展开评价,引发幼儿的讨论和思考,并让幼儿从中学到可为自己所用的方法,这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结束,老师和全班幼儿对记录探索过程的表格进行评价,晗涵的记录表被评为“最清晰的记录表”,她虽然也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可她在每幅图的边上配上数字,让我们了解整个流程顺序。奕杨的记录表被评为“详细的记录表”.他用的是图式加文字的记录方法。小萱的记录表是“最佳方法记录表”,她采用的区分方法能很快区分泥土和石头,但没有标注顺序,看起来有些费劲……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最后老师说:“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很好,让人一看就明白刚才你的实验过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下次在记录时也可以学习记录。”
五、开设区角,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我们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使幼儿与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形成三维互动,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随时随地直接操作,自由进行持续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石头也疯狂》中,石头已深入班级的各个区角中,美工区里有用石头作画,建构区里有用石头玩叠叠乐,科学区里有各种矿石和孩子们超级兴趣的打火石,另外班级还有一条用石头铺的小路,每个孩子都喜欢光脚在上面走走踩踩,既有趣又达到健身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区角中,孩子自由探索,轻松创意,每次分组活动孩子们就分散在各区角中,平时爱玩的玩具和游戏此刻都被打入冷宫。各类石头成了他们的新宠,在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打火石碰撞后会有一股味道,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石头有尖角,有的石头是圆溜溜的?”……
幼儿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就会集中精力毫无顾虑的持续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与展现,他才能体验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和成功者。那份自豪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持续探究、创新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石头也疯狂》主题活动,虽看似简单却深受幼儿的喜爱,且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我们懂得了:探索性主题活动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老师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实践出真知,只有自己动手,探究解决问题,才会获取有意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要在活动中使幼儿有持续探究的热情,有乐于学习的态度,有积极的体验,这才是衡量学习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探索主题活动:灯泡(大班)欢惜儿阅读人气:1336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方案:《我...快乐小天使阅读人气:1438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李老师阅读人气:1183
-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英语文化...李老师阅读人气:616
- 大班主题活动:《纸的秘密》辉辉阅读人气:334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如何策划端午节主题活动潇阅读人气:1534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4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9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