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作业活动评析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8-05-11

《拍花箩》活动评析:看了第一幼儿园赵初老师的《拍花箩》,对中国民间特色的儿歌深有感触。《拍花箩》是一本图书,教师取材于具有中国特色民间儿歌,不仅有趣而且还具有游戏性,简化后的儿歌节奏单一,结构比较整齐,利于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和节奏。  

教师设计《拍花箩》中,迁移了《拍手歌》的节奏。在先前的准备中,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拍手歌》的韵和节奏。《拍花箩》迁移了《拍手歌》的经验,幼儿学起来更简单,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拍花箩》中,教师使用了多种图片让幼儿感知。  

第一层次:运用多媒体,看图学习1—4的儿歌。招牌对幼儿来说,离他们的生活经验太远,所以教师在这里没有请幼儿编。

第二层次:教师出示的图片上只有1个小动物,图片的右下角有相应的数字。这里更加注意细节的培养,幼儿要将数字和小动物联系起来,才能编出对应的句子。  

孩子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在编儿歌的过程中,用词不一样,用自己的理解仿编。教师给了孩子更多的空间,孩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采用了集体阅读的形式,幼儿可以感受图书中画面的色彩,还可以感受到图书的细节,是一种对审美的感受和体验。  

建议:  

1、开始的1—3幅图可以让幼儿自由探索、讲述,在集体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创编的欲望。  

2、 最后集体阅读后可以增加一个游戏,动静交替。  

《爱唱歌的鹦鹉》活动评析:  

《爱唱歌的鹦鹉》是一个小班的语言活动。太平巷幼儿园的陆晓民老师用她亲切的教态、温柔的语言向我们培训班的老师展示了这节活动。活动中,小班孩子的可爱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课堂气氛活跃,陆老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  

选择的题材语言简单,作品结构清楚。重复的语言较多,故事的情节层层递进、多通道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嘴巴、思考。比如说:看见小鹿睡觉,所以不能让小鹦鹉唱歌。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话,不能打扰别人。  

教师在活动中给了孩子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表述自己的想法、经验。如:大树上面会有什么呢?幼儿进行想象:大树上面会有什么小动物呢?  

故事情节生动,并且具有悬念。“为什么不让小鹦鹉唱歌呢?“幼儿想知道答案,所以更加有兴趣学习。  

教师在活动中采用了一些策略帮助幼儿学习。  

1、 教具。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设计了图片,而前一页不后一页要短,这样提供一部分故事线索给孩子,可以使幼儿的猜想有一个依据,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教师的提问语也激发了幼儿猜想的兴趣“下面的朋友到底是谁呢?”给孩子一个探究。

2、 教师体态动作的运用。  

活动过程中加入一些体态动作,便于幼儿理解故事。如:“不是,不是,是下面的朋友不让你唱歌。”   

3、 小图卡的表演。  

小图卡套在幼儿的手上,给了幼儿一个角色,使他们有了角色意识,能主动参与表演游戏。  

4、 图片的页码。  

在图片上标出页码,虽然没有强调孩子去关注,但教师注意到了有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摇船调》活动评析:  

《摇船调》是一首台湾歌曲,梅花山庄幼儿园的章文艳老师将其改编成一首适合大班幼儿的对歌,活动中,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  

教师首先用划船动作开始,引起幼儿兴趣,使孩子们有一种想了解,想加入的欲望。  

歌曲分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教师为了减轻歌曲的难度,先将副歌前置,先学副歌部分,然后在学主歌部分,同时幼儿已经有了对歌的经验,所以掌握起来,难度降低。“街”这个词在歌曲中,幼儿不易理解,因此放在第一句。  

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较活跃,教师采用了探索学习,引发幼儿的多维经验,教师同时还注意关注幼儿的倾听习惯。如:“歌里唱了什么?”“二、四句的不同”等。  

教师在活动中根据幼儿情况进行了调整:  

1、内容的调整。  

对歌是随机的形式、灵活的形式,应该拓展。  

2、 歌词的简化。  

原词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进行简化,幼儿才能接受。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名师带徒活动感悟总结

下一篇:幼儿园开展听常态课活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