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另一种途径--

作者:方莉华  来源: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8-02-26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学前阶段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建构、互动、对话、创生、多元、体验、游戏化、生活化等等。这无疑有力地推动着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然而,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直存在于教育界中。我们意识到,理念的及时更新并不能完全保证行为的相应转变,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应是将理念中的"应如何"转变为实际中的"如何做"。于是,一场关于"从理念到行为"的孜孜探寻在我们课题组展开了。  

目标豁蒙去蔽  

是什么影响着我们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的?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理论学习中,我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在"教学情境"和"教师行为"上:教学情境源自于我们实践者的视角,教师行为确定了我们要发展的宗旨。于是,一个鲜活的想法产生了:我们可以用"同课同构"的方式,在尽量摒弃无关因素的情况下,以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行为分析和比较为途径,在教育情境中探求教师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个想法让大家兴奋不已。因只是研究初期,我们把本次研究的切入点定位在比较显性的师幼语言互动上。小孙老师和她的师傅方老师很荣幸地被确定为现场展示人员。她们选择中班语言活动《彩色牛奶》开始了"从理念到行为"的探寻。

鉴于"同构"的背景,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年轻老师的主动性,我们建议:由孙老师结合我园"自主发展"的办园理念先行备课,然后方老师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二次备课,并与孙老师在价值导向、目标定位、环节设计、细节把握等方面达成共识。几经探讨,活动方案终于形成。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带来的乐趣。  

2.借助故事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3.能结合生活经验及故事内容理解"神奇""五彩缤纷"的含义。  

活动过程  

1.引出故事。  

(1)出示奶牛图片。师:这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你喝过牛奶吗?它是什么颜色的?   

(2)师:这是牛大叔带来的一头神奇的奶牛。什么叫"神奇"?(幼儿自主讲述。)   

(3)师:这头神奇的奶牛到底神奇在哪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欣赏、理解、讲述故事。  

(1)欣赏故事前半段。  

①教师讲述故事中小白兔段,提问:牛大叔带来的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②师小结: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喝了也变成同样的颜色。这真是一头神奇的奶牛。  

③出示小黑猫及青菜图片。师:它给奶牛带来了什么蔬菜?猜猜奶牛吃了绿绿的青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师幼共同讲述小黑猫段。)   

④出示小花鹿及小紫鹿图片。师:小花鹿也来了,它想变成小紫鹿。想一想,它该给奶牛吃什么?(幼儿自由讲述后,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花鹿段。)   

⑤出示灰狐狸图片。师:灰狐狸想给自己换一种颜色,你觉得灰狐狸会怎么做?(先让幼儿和好朋友说一说,再指名讲述。)   

⑥师:我们把这些神奇的事连起来说一说。(师幼一起看图连贯讲述故事前半段。)   

⑦师:现在的动物世界变得怎么样了?(根据幼儿讲述,教师进行提炼,突出"五彩缤纷"。)   

(2)欣赏故事后半段。  

①师:神奇的奶牛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可小白兔有点发愁,它担心回家妈妈不认识它了。这可怎么办?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②在充分肯定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后半段。  

3.拓展仿编。  

(1)师:其他动物知道了这件事,都想来试一试。现在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和颜色,像故事中一样,把它们变色的神奇事讲给好朋友听一听。  

(2)幼儿自主选择、操作、讲述。  

(3)出示书。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叫《彩色牛奶》,就藏在这本书里。书里的小动物变的颜色和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吗?我们可以去读一读、比一比,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实践和而不同  

我们选择孙老师的班级为实验班,把孩子自然分成两组。在稍事准备之后,孙老师和方老师先后进行了现场展示。下面是她们提问后和孩子互动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什么叫神奇?--解读与提炼  

•情境再现1(孙老师,下同)   

幼:就是像有魔法一样的。  

师:他用了一个词一-魔法,就是说这头牛有魔法。  

•情景再现2(方老师,下同)   

幼1:就是奇妙。  

师:神奇就是奇妙,又奇怪又美妙。  

幼2:可以把一个东西变没有。  

师: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也是神奇。  

幼3:跟别的奶牛不一样。  

师:哦,还有一种神奇叫做和别人不一样。  

片段二:这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回应与小结  

(教师讲述故事小白兔段后提出该问题。)   

•情境再现1   

幼1:胡萝卜。  

师:什么胡萝卜?把话说完整。(幼1停顿。)   

师:谁愿意来帮助他?   

幼2:小白兔给奶牛吃橙色的胡萝卜,奶牛就挤出橙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一只小橙兔。  

师:哇,他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表扬他!(幼儿一起边拍手边说:"棒棒棒,你真棒!")   

师小结:小白兔给奶牛吃橙色的胡萝卜,奶牛就挤出橙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一只小橙兔了。  

•情境再现2   

幼1:它会变出橙色的牛奶。  

师:他找到一个神奇的地方,会变色。  

幼2:可以挤出胡萝卜牛奶。  

师:又一个神奇的地方被发现了,蔬菜可以和牛奶合在一起。  

师小结:原来,这头神奇的奶牛只要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能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动物喝了就能变出和它一模一样的颜色。(教师用间隙停顿的方式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关键词,如"什么颜色""一模一样"等。)   

片段三:现在的动物世界变得怎么样了?--引导与拓展  

•情境再现1   

幼1:彩色。  

师:两个字的。还有什么?   

幼2:彩虹。  

师:彩虹也是彩色的。  

幼3:五彩缤纷。  

师:她用了一个好听的词--五彩缤纷(师幼一起说)。小动物们都变得五彩缤纷了。  

•情境再现2   

幼1:很快活。  

师:为什么快活?   

幼1:因为它们有了颜色。  

师:是的,而且是不同的颜色。  

幼2:很漂亮。  

师:哪里漂亮?   

幼2:颜色漂亮。  

师:这么多颜色,真的很漂亮。  

幼3:是因为五颜六色才漂亮的。  

师:哦,很多颜色在一起就是五颜六色。还可以怎么说?   

幼4:五彩缤纷。  

师:这么多颜色在一起,动物世界变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所以小动物们太开心了。  

研讨明辨笃行  

应该说,展示的过程充盈着"体验激情、分享智慧、寻求发展"的快乐。其实,感受到这种快乐的何止是孙老师和方老师,还有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活动刚刚结束,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激烈地争论着。渐渐地,几个关键词浮出了水面。  

讨论一:关于表达  

--自主表达要求教师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但孙老师心中想得更多的还是问题的答案,一旦有孩子说出答案,孙老师就立刻肯定和小结了。而方老师在提问时更注重"放",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这样,孩子才可能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孙老师在互动中一直很强调"把话说完整",这很符合中班幼儿"要完整、连贯地讲述"的要求。对一个年轻老师来说,这也是一个亮点。当然,在"自主"方面的引导还要再加强。  

讨论二:关于追问  

--当孩子的回答看似离谱时,方老师更多地运用追问进行引导。如在突出"五彩缤纷"时,一个孩子的回答是"很快活",方老师立刻追问"为什么快活";另一个孩子说"很漂亮",方老师的追问是"哪里漂亮"。这种刨根问底的追问直指问题的要旨,既紧紧扣住了目标,又激发了幼儿表达的积极性。这种艺术,正是年轻老师缺乏的。  

--其实在孙老师的活动中追问也随处可见。如在提问"奶牛什么地方神奇"时,有幼儿回答"胡萝卜",她是这样追问的:"什么胡萝卜?把话说完整。"这样的追问导向性不是很强,在推进幼儿深入思考上也不是很有价值。应该说孙老师追问的意识有了,但追问的艺术还要提高。  

讨论三:关于收放  

--在师幼互动中,孙老师虽然很.具亲和力,但显然还没做到"心中有目标"。在一些问题的探讨上,对孩子的回答不能及时做出判断,有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这样一来,"自主"变成了"自由",不利于孩子发展。  

--活动设计中难能可贵地出现了不唯故事而故事的环节,即灰狐狸的变色。活动中两位老师都进行了开放式提问,让孩子用已了解的故事线索仿编故事,使"书上的故事"变成了"自己的故事"。然而,孙老师在结束时显得有些匆忙,没有引导孩子与书上的故事进行比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阅读时的困惑。方老师关注到了,结束时以"书里的小动物变的颜色和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吗"为铺垫,吸引孩子更深入地阅读故事,这也是故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讨论四:关于提升  

--语言活动中,部分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常常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处理"神奇""五彩缤纷"两个词时,方老师的做法更值得学习。如当孩子说神奇"就是奇妙"时,方老师立刻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又奇怪又美妙。"另一个孩子说神奇是"把一个东西变没有",方老师又马上进行了提炼:"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比孙老师的解释更精炼,也更有助于孩子理解和运用。  

--活动中,孙老师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和重复孩子的回答;方老师的归纳更倾向于一种规律的提炼,如对奶牛神奇在哪的归纳,是故事的内在逻辑和语言线索,为下面的讲述和仿编打下了基础。  

讨论五:关于评价  

--活动中两位老师都进行了激励性评价,但仔细分辨是有差异的。孙老师的评价更多的是简单的肯定,如"说得真完整""你真棒",缺乏针对性以及真正的激励性;相比较而言,方老师的"你观察得真仔细""又一个秘密被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等,评价内容更具体,也更能触动孩子的内心。  

--方老师接孩子话的技术很高,孩子不管说什么,经方老师或引导、或肯定、或强调地一接话,孩子立刻就能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表达。  

研讨中,碰撞一直没有停止,思考也一直在继续。更可贵的是,我们参与活动的老师,尤其是小孙老师也主动进行了反思。  

孙老师:此次活动我是奔着向师傅学习和请各位前辈指教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收获多多。在活动设计中,我就深深感受到师傅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把理念落实到设计中的能力。比如对故事中小动物变色的四个并列情节层层递进的处理,以及对故事中关键词句的把握。在现场,我也努力想把活动完美地展示出来,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自身经验的问题,很多细节还是没把握好。看了师傅的展示以及听了大家的讨论,我感到自己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价值判断、目标意识、语言表达等等。总之,感觉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成长了许多。  

方老师:作为师傅,此次活动的展示无疑要对徒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我努力去做了,也收获了一些,比如大家刚才对我的肯定。但我知道,自己在践行理念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同时,徒弟的做法也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我利用自己调控能力较强的优势,在活动组织中环环相扣,和孩子的互动也基本做到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与孙老师比,显然"精致"有余、"随性"不足,以至于活动仍是教师为主导,孩子的自主、灵动并没有完全展现。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视野、有理念的实践者,我还要继续去努力!   

短暂的研讨结束了,但大家仍意犹未尽。我们欣慰地看到,在这场"用思想点燃思想、用智慧开启智慧、用实践引导实践"的研究中,我们正朝着"从理念到行为"的目标前行。  

感悟知行合一  

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一直是教育不懈的追求。此次研究让我们每个人都在思量和感悟:怎样才能实现知行合一?   

在"历来如此"中嬗变  

前辈及自身积累的经验诚然是可贵的,但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捆住了我们的手脚。我们更应用理念去关照行为,对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想法和做法进行批判性审视,并努力去突破和改变。  

在"价值判断"中生长  

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带来了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儿童观。实践中,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儿童,不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如此,我们的实践才会彰显理念,专业能力也才能得到提升。  

在"自我反思"中建构  

经验+反思=成长,这是一条众所周知的成长规律。从理念到行为的探索更需如此。正如此次"同课同构"活动,先是分析、比较教师行为与理念的差距,再通过研讨引发教师对其背后的成因进行反思,最后进行行为改进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必能建构起自己对理念的理解及践行方式。  

在"学以致用"中历练  

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骨干教师,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既包括向书本学习,也包括在现场学习。当然,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以致用。只有知行合一并经历实践的历练,教师才有可能在行为上更专业。如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一定要经过长期的理论指引和实践积累才能逐渐形成。  

教育是什么?是一种行动、一种改造,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此次的"同课同构"活动中,当我们以行为研究为切入点开始"从理念到行为"的探寻时,也开启了追求教育理想至真、教育境界至善、教育艺术至美的旅程。而这也正是我们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将伴随我们一路前行。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支持儿童主动发展的教师行为研究》(编号D/2O16/02/408)阶段性成果。

附故事  

彩色牛奶  

牛大叔带来了一头神奇的奶牛,喂它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白兔给奶牛吃橙色的胡萝卜,就挤出橙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一只小橙兔。  

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就挤出绿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一只小绿猫。  

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挤出紫色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一只小紫鹿。  

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就挤出红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一只红狐狸。  

可是他们还能变回原来的自己吗?牛大叔说:"只要再喝一杯和自己原来一样颜色的牛奶,就变回去了。"   

从此,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样的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摘自:《学前教育》2017.12

编辑:cicy

上一篇:对新教师一对一指导的策略

下一篇:立足现场,不断提升职初教师韵专业水平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