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生活图示使用的现状和策略

作者:吴婷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4-11-17

  
  《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课程部分中关于生活活动的评价有这样一条标准:环境中有幼儿易于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直觉形象思维特点使他们对图示这一种简洁而又包含具体意思的符号具有视觉兴趣,并能看懂、理解图示的意思;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种方式较轻松地向幼儿传递各种常规要求的信息。显然,幼儿园环境中的生活图示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成为生活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位“无言”的教育者。
  
  但是笔者在对多所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相关的观察和调研后发现,一线教师在落实生活课程、夯实生活环境、运用生活图示的过程中,还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体现出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的有失偏颇,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对生活图示这一显性教育手段在认识和做法上的一些误区。
  
  现状一:多和少——
  
  当对生活提示的关注上升到课程实施的高度,当生活图示成为评价课程质量的风向标时,林林种种的生活图示仿佛一夜之间充斥整个班级环境,我们的做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们根据幼儿活动特点(如一日生活环节内容、不同生活活动要求、具体方法、规则等)将生活图示呈现到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这一现象引发我们对生活图示的第一个思考,多就是好吗?生活图示由少变多是否真能代表教师对生活课程的重视和对环境教育功能的肯定呢?
  
  现状二:轻和重——
  
  在《生活活动》教材中,我们清晰的感受到生活课程的范畴绝不仅仅是一些习惯的养成和一些方法的习得,它从四大角度将不同层面的生活元素纳入其中,不仅打破了教师们以往对生活课程的狭隘认识,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引发了教师对生活课程的重视。但是从基层呈现的生活图示来看,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生活技能图示的呈现,如如何使用便纸、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喝水、擦汗等等,而对情感体验、心理调适方面的生活图示却明显稀缺,这一现象是否也从侧面暴露出教师潜意识中对生活课程认识上的孰轻孰重?
  
  现状三:你和我——
  
  在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图示呈现过程中另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每当我们的孩子对生活环境露出茫然或者摇头否认的时候,每当我们发现某些图示高不可攀、远离幼儿视线的时候,每当我们感慨文字含量过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图示的来源是教师而不是孩子。教师在指标的引导、园方监控的要求或者是以往经验的驱动下,一厢情愿的呈现了大量的生活图示,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幼儿的需要”,导致很多生活图示仅仅是环境,而没有成为与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和手段。在“你和我”的关系把握中我们如何避免本末倒置的失误呢?
  
  现状四:小和大——
  
  “关注年龄特点”是幼儿园各类教学活动的关键词。但在对生活图示环境的调研中,不难发现小、中、大班一刀切的生活图示呈现现状(如一样的生活内容、雷同的呈现方式等)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年龄特点的模糊不仅弱化了关键词的体现,更让我们对生活图示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对幼儿生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质疑,如何让生活图示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生有效的化学反应,并真正起到优化幼儿生活质量的作用呢?
  
  现状五:静和变——
  
  在对生活图示进行阶段性循环调研的过程中,“静止不变”的环境给了我们新的思考,往往很多生活图示都会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进行一些修补和原样替换的细小调整,固定不变的生活图示慢慢在幼儿的视线中变得无视,这种存在模式不仅没有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帮助,相反在绵长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如何把握好生活图示“静中有变”的原则,让生活图示在不同时期都能为幼儿的生活提供及时适切的帮助呢?
  
  现状六:里和外——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绝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一方教室,在户外活动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也在不断提醒我们幼儿园的每一块天地都是幼儿生活的有效资源,由此也引发我们对生活图示“里与外”的权衡和关注,在室内生活图示过于富裕的同时,幼儿园其他环境中的相关图示却是相当缺失,尽管夸大生活图示的作用不是我们的初衷,但是我们不得不认同有效的生活图示可以帮助幼儿在丰富的幼儿园大环境中生活的更方便、更安全。
  
  在对“生活图示”现状的调研中,我们欣喜的关注到教师生活课程意识的逐步增强,但同时也在真实的环境中捕捉到了各种各样的片花,引发了我们的多重思考。如何提高生活图示的质量,使之真正为幼儿的生活提供帮助,并为幼儿以后的习惯养成、情感体验、态度确立形成更深远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关注幼儿需要,把握课程主体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突显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一种环境,只有与幼儿的需要形成链接,才能体现它的第一价值。
  
  1、在观察与发现中了解“需要”。在零零碎碎的一日生活中,尽管环节大体相似,但是各班呈现出的问题指向和幼儿需要还是有各种差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善于发现本班幼儿的突出问题,并在此背景下去预设环境,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或者经验使然,往往不能让我们的图示与环境更好地为生活课程的实施和幼儿的发展服务。
  
  2、在讨论与参与中体现“需要”。当教师能够敏感的捕捉到问题后,最忌讳的就是“自说自话”,也就是所有的图示与环境的呈现都由教师一人包办,这种现象从本质上透射出教师在执行课程中的误区,其实聪明的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师生共同讨论图示的呈现方式、摆放位置、提示含义、互动规则等并能够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布置过程中,只有这样,生活图示的呈现才有了更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3、在调整与替换中升华“需要”。幼儿园的任何环境的呈现、消失、生成、替代都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生活图示同样如此。有些生活图示在幼儿的养成中慢慢因使命的完成而消失,有的生活图示因不同的突发事件应运而生,例如: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我们可以在幼儿盥洗、饮水区设置相应的图示,增强幼儿的防病意识;在119的宣传月里,教师也可以适当预设些相关的消防图示,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消防知识或者在关注到日本的大地震后,及时地丰富幼儿的防震常识等,教师敏锐的洞察和有效的实施不仅能为我们的生活课程注入新的内容,更能让幼儿在与现实的互动中走进真正的生活。
  
  4、在全盘考虑中完善“需要”。在对幼儿“需要”的考量中,幼儿园整体环境中的生活提示更因其环境的特定性需要和幼儿的生活能力发展而设置。例如:幼儿园铺设地砖的区域,到了雨天就特别湿滑,除了铺设防滑垫以外,同样可增加相应的图示、标志提示来增强家长、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根据地理特点在拐角、楼梯等区域设置相关方向指示标志便于幼儿寻找等,简单有效的生活图示在幼儿园大环境中得到有效呈现,从细致的考虑中体现课程管理者的用心和大课程的实施意识。
  
  二、关注年龄特点,把握呈现要素
  
  在指南中,强调了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于生活图示的呈现要求也有所不同。
  
  1、内容的变迁。不同年龄段在生活内容的选择上是有所侧重的,如小班的生活课程重在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生活常规建立,所以,可在幼儿生活的环境和需求的物品上设置生活图示,例如:在不同需要排队的地方设置间距合理的小脚印,提醒幼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排队;而到了大班则将生活课程的更多比重倾向于集体生活的规则和情感的体验等,那么我们的图示指向也慢慢向这些内容倾斜,如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每日明星的评选等。不同年龄段生活重心的体现可以从班级的简单生活图示中从容体现。
  
  2、形式的递进。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生活图示的呈现的方式也从照片、图片逐步向符号、简单的文字过渡,这个变迁的过程,我们要把握好“图为主、文为辅”的主要原则。不仅从量化的指标上要体现以图为主、文字辅助的原则,同时从呈现的大小匹配组合上同样如此,避免出现图小文字大的表象,这同样为幼儿的解读制造困难。除了这一点,幼儿的逐步参与也是生活图示形式递进过程中的一种进化,特别到了大班,幼儿完全可以用自己稚嫩敏感的笔触和教师、同伴共同参与到生活图示的制作中,让生活图示的形式更趋于丰富、生动和自我,同时也让图示的制作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三、关注整体氛围,把握美感细节
  
  生活图示是生活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班级综合环境的一个部分,因此,“美感的体现”同样是它呈现的标准之一。
  
  1、从色彩上追求协调。在《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对生活活动的评价一栏中提到“环境色彩协调”,由此可见,对幼儿园环境色彩的要求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指标不仅是对已有问题的提点,更是一种新的导向。因此在生活图示的呈现过程中,教师要考虑与班级主色调的一致与协调,让生活图示更好的相融与班级的主体环境中,从美的角度体现它更大的价值与功能。
  
  2、从空间上追求有序。生活图示因其与幼儿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而导致教师在呈现时对空间的要求考虑略有不足,随意张贴的情况屡有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整体环境的有序性,因此目前很多幼儿园从环境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对环境呈现的密度、高度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标准,这一风向标引发我们对以往环境评价“以满为美”的反思。生活图示的设置更应从空间角度给予更精密的考量,立足有序、有效。
  
  3、从细节上追求精致。在生活图示呈现的过程中因为其零碎、分散等特点,容易出现制作粗糙随意、追求速度的现象,不仅从美感的角度大打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图示的功能发挥不力。因此从呈现的细节上追求精致这一原则在生活图示的落实上同样应该贯穿到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图示的质量,而且能让班级的整体环境更协调,从而在追求精细化的道路上,真正的做到追求精细、呈现精致、塑造精品。
  
  四、关注过程效应,把握图示价值
  
  1、生活图示不完全是生活课程。生活图示虽有一定的提醒暗示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有效呈现、利用生活图示的过程中,应整合更多的教学策略加以辅佐和补充。既适当放大生活图示的作用,同时关注幼儿在与生活图示互动过程中的缺失,从而做到及时的补充,不断促进生活课程的有效落实。
  
  2、生活图示不完全是图示而已。生活图示呈现的内容固然是我们实施生活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从图示本身而言,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能赋予生活教育更大的空间,如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示的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幼儿对身边各种标志的敏感度,进而将相关的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在要求幼儿遵守图示要求的过程中,更是幼儿主动遵守规则的自律内化过程等,生活图示在有效运作和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所指向已不单单是图示本身所赋予的内容与意义,更让幼儿的眼睛、心灵与真实的生活贴得更近。
  
  在生活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生活图示仅仅是一个落实教育过程的平台与载体,在我们不断思考其有效性的过程中,它同样也有着不断提升和优化的空间,能够让这一载体成为幼儿手中有力的拐杖,让这一平台成为幼儿发展更好的助推器,帮助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S〕,2008年5月
  
  (3)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4)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生活活动(试用本)〔S〕,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上一篇:优化晨间活动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下一篇:瑞典幼儿园惊现10个特殊镜头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