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改进
作者:孙 倩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5-05-04
[摘 要] 理答行为指教师在提问后对幼儿回答所作的反应和处理。对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幼儿回答作出反应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对15次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理答行为现状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更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且教师的理答行为与课程领域、幼儿的回答类型紧密相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标,多使用合理的开放式提问;应适当延长候答时间,采用多种方式的理答行为;应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恰当的理答行为。
[关键词] 集体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理答行为
课堂上,一个完整的提问行为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理答三部分组成的,其中理答行为即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与反应而作出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回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幼儿教师的理答行为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幼儿回答作出反应的有效性,最终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类型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将教师的理答行为划分为终止性理答与拓展性理答两大类型。
(一)终止性理答
所谓“终止性理答”是对幼儿回答的一种终止,它使幼儿的思考停留在当前问题,而不能更好地开拓幼儿的思维,或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一类型的理答行为包括没有响应、简单回答、自己代答、重述、表扬赞赏等具体形式。其中,“没有响应”指当教师的提问比较简单,幼儿都能够回答出来时,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任何回应和处理,而直接去提问其他幼儿或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也包括幼儿回答问题错得太明显时,教师不予理会的情形。“简单回答”指教师运用十分简短的字词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处理,包括简单肯定或否定。“简单肯定”即是教师用“嗯”“好”“对呀”等简短的词语对幼儿的回答表示认同;“简单否定”指教师用“不是”等简短的否定词对幼儿的回答表示不认同。“自己代答”指当幼儿回答不上来,教师又急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或者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的行为。“重述”指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重述,以此表达教师对幼儿回答的肯定。“表扬赞赏”指当幼儿回答出色时,教师用“你好棒”“你真厉害”等词语对幼儿进行口头表扬。
(二)拓展性理答
所谓“拓展性理答”指能够合理开拓幼儿思维的理答,即教师通过自己的反馈能够引导幼儿进一步仔细观察或透彻思考。该类理答包括评价答案、诱导提示、追问、鼓励质疑等具体形式。其中,“评价答案”指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整理、修饰、解释,或是对众多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和补充。“诱导提示”指教师通过提示性语言或动作诱导幼儿进行思考、寻求答案。“追问”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问题,促使幼儿深入思考,或是为了确认幼儿的回答是否为教师所认同而再次提问。“鼓励质疑”指当幼儿没有回答、回答不正确或是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想法时,教师用重复的问题或类似“再猜猜”“是这样吗”等问句形式,鼓励幼儿继续思考。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
(一)教师更倾向于采用终止性理答行为
如表1所示,在研究者收集到的15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共出现了374次理答行为,其中终止性理答行为263次,占教师理答行为总次数的69.3%;拓展性理答行为111次,占教师理答行为总次数的30.7%。很明显,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更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
从其具体表现形式来说,简单回答的运用最高,占了22.2%;没有响应、重述、表扬赞赏的运用也较高,均超过了10%。对组织这15次集体教学活动的15位教师的访谈也表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都喜欢使用简单肯定和表扬赞赏的理答行为,并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肯定和赞赏,可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有9名教师还特别提到,肯定幼儿的回答时还应重复一下,这样能够加深其他幼儿对回答的印象。这是导致教师重述的理答行为较多(运用了51次,占13.6%)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课程领域十分相关
图1 幼儿教师理答行为在五大领域的分布次数
从图1可以看出,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两种理答类型的次数是各不相同的。拓展性理答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次数都没有超过40次,明显低于终止性理答,再次应证了教师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的偏好。这种差异在语言和科学领域体现得尤其明显。X2检验结果显示,教师的理答行为在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上有着十分显著性差异(X2=4.963,P=0.026,0.01
接受访谈的15名教师也明确承认,她们在五大领域教学中的理答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因为不同领域的活动目标与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必然会使教师的理答行为随领域的不同而不同。如教师在语言领域的理答就要注重肯定、诱导,以让幼儿多看、多想、多说、敢说;在科学领域的理答就要注重尽量给予幼儿以鼓励和诱导,特别是当幼儿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以保护幼儿的探究欲望。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课程领域十分相关。
(三)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不同提问方式无关
图2 幼儿教师理答行为在不同提问方式上的分布次数
从图 2 可以看出,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提问方式,教师的终止性理答行为都要多于拓展性理答行为,不过X2检验结果显示,这种差异不显著(X2=1.081,P=0.298,P>0.05)。对幼儿教师的访谈表明,教师虽然都认识到在开放式提问中,应多采用拓展性理答,但在实际运用时,教师总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或为了请更多的幼儿回答问题,而更多地使用了终止性理答。可见,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不同提问方式无关,而可能更多地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技能。
(四)教师的理答未能充分关注幼儿的年龄差异
图3 幼儿教师理答行为在不同年龄班的分布次数
从图 3 可以看出,首先,教师的理答行为在各年龄班上有显著的差异,对小班的理答行为总计没有超过100次,而对中班、大班的理答行为都接近150次,中班与大班的差异则不明显,总次数相差仅为2次。不过,X2检验结果显示,教师理答行为在不同年龄幼儿上无显著性差异(X2=3.899,P=0.142,P>0.05)。其次,拓展性理答在小、中、大班的运用均明显少于终止性理答。15名教师在访谈时均表示对不同的年龄班,教师采取的理答行为应不一样,但没有教师能够说明如何不一样,只是笼统认为幼儿年龄不同,必然经验不同,由此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理答行为,但在实际教学时,笔者只观察到教师对小班幼儿的理答行为明显区别于中班、大班,但对中班、大班幼儿的理答行为则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可能是X2检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五)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与幼儿的回答类型有关
图4 教师理答行为在幼儿不同回答类型上的分布次数
从图 4 可以看出,在不同幼儿回答类型上,教师运用两种理答类型的总次数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当幼儿的回答是教师认同的答案时,教师运用这两种理答类型的总次数超过了200次。X2检验结果显示,教师理答行为的运用在幼儿回答类型上有十分显著的差异(X2=10.169,P=0.017,0.01
三、改进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理答行为的建议
(一)对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现状的分析
1.教师普遍倾向于采用终止性理答。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普遍喜爱使用简单肯定和表扬赞赏的终止性理答,认为对幼儿肯定和赞赏可以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有的甚至还认为对幼儿的回答作出肯定的同时还应重复一下,有助于加深其他幼儿对正确回答的印象。但实际上,这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不恰当理答,是教师驾驭教育活动的能力偏弱的表现,因为教师的表扬肯定通常十分简单,没有指向性,幼儿并不清楚自己的回答为什么得到肯定与表扬,也就不会进一步观察、思考与探索。
2.对不同提问方式,教师不能采取不同的理答行为。
笔者在对15次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时发现,教师虽然很重视提问的设计,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推动活动进展的封闭式提问与激发幼儿思维的开放式提问,但对幼儿根据教师不同的提问方式作出回答时,教师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理答行为。对于答案就在其中的封闭式提问,教师使用终止性理答,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简单肯定,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是合理的。但是,对于激发幼儿思维的开放式提问,教师的目的本来是想以此鼓励幼儿给出各种不同的回答,以开拓幼儿的思维,然而在实际运用时,教师仍然习惯于千方百计地把幼儿拉回到她所期望的答案上来,以便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教育环节,如此理答行为自然违背了教师设计开放式提问的初衷,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与精神的培养。
3.教师未能根据幼儿年龄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理答行为。
本研究发现,教师虽然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应区别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班级,但只注意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回应小班幼儿,而在对待中、大班幼儿时,教师仅仅注重了将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幼儿,而未能区别对待中班与大班的幼儿。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不能为中、大班幼儿设计具有明显年龄差异的教育活动;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时,因为活动的承载量太大,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活动目标,不少教师总是急于进入下一个教育环节,而忽视了对幼儿回答的区别对待;一些教师并不熟悉本班幼儿的特点,没有掌握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与思维特征,设计的提问难度或者太高或者太低,未能很好地挑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会导致教师不知如何有效理答。
4.教师的理答对象大多是表现力较强的幼儿。
访谈发现,教师虽然从理论与观念上讲,都知道应给予每个幼儿参与的机会,平等对待所有幼儿,但其潜意识里对提问对象还是有选择的,教师一般都十分喜欢挑选那些表现力强、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幼儿。那些能力差的幼儿常常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排斥的状况,其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可见,教师的理答还应充分考虑和体现公平的教育理念,给予每个幼儿同等的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二)改进建议
1.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标,多使用合理的开放式提问。教师的提问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应以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因此教师应认真设计提问,注意提问的适宜性和适时性,同时还要特别认识到开放性提问的独特教育价值,加强自身随机教学的能力,以让幼儿在思维过程中能根据已有经验开展想像,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幼儿较充分的思考时间,以让幼儿有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达到用“问”激发思维的目的。
3.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理答行为应有一定差异。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其认识主要依靠具体的行为,且情绪的影响作用大,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对待小班幼儿,教师应以激发幼儿兴趣为主,多肯定幼儿、鼓励幼儿。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要求幼儿的回答应点到即可,并能根据每一位幼儿的特点使用肯定、赞赏的终止性理答后,作出适当的拓展性理答,以此开拓幼儿的思维,增长幼儿的经验。大班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应多设计开放式提问,一步步加深难度,且要多使用追问、评价答案等拓展性理答,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思考,使其潜力得到相应的开发.
参考文献:
朱珊.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余淑君“.五度”开发有效理答.小学语文教学,2008,(10)
曹迁,刘晶波.师幼互动中教师理答行为策略分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9,(7-8)
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7,(2)
支娜.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10,(2)
- 相关博文:
- 幼儿教师言语行为的重要性爱、仰望阅读人气:1076
-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尝试精神的...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254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61
- 浅谈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小杨16阅读人气:1975
- 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建――兼...小土人阅读人气:195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22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994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上岗证的考试内容是什...紫晓阅读人气:2424
- [园长管理]怎么样让老师体会到幼儿教师的...雪阅读人气:1342
- [教师工作]急!!请问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应...别傻了姑凉阅读人气: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