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集体活动中教师有效评价策略探微​

作者: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上传时间:2014-09-04

  自从新《纲要》将以往单列的数学纳入到科学领域后,数学活动被分散到区域或零散的生活环节中去,集体形式的数学活动几乎难见其踪影。实际上,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集体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将幼儿自发获取的简单知识,进行梳理与提升,并能生成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高幼儿思维水平,促进智力发展。从数学本身的学科体系来看,我们要改进的只是数学集体活动中不适应孩子发展的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而不是全盘否定集体数学活动。在集体数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将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促进幼儿的发展。反思近年来我所见到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我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评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问题一 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评价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师道尊严的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一锤定音”表现得特别明显,运用不当有时会显失公平,从而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现象扫描】
  
  中班数学《排序》活动中,教师出示了一组图片,图片上是按一朵红花一只小蜜蜂,一朵红花、两只小蜜蜂、一朵红花、三只小蜜蜂……这样的顺序排列的,教师有意将排在第5位的小蜜蜂拿掉,然后问:这里应该是谁啊?一个小朋友说:“红花。”教师说:“他对吗?”接着回答的两个幼儿都说是红花,教师急了,说:“还有吗?和他们不一样的!”(明显的提示)一个幼儿站起来说:是小蜜蜂。教师立刻接上去说:对了!(没有经过幼儿讨论和争议教师就直接给出答案)并且总结说:“它们的排列规律是红花的数量不变,小蜜蜂越来越多起来了!是不是?”小朋友机械地回答说:是……
  
  【理性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数学活动当然也应遵循这个精神。在这个活动中,评价者始终是教师,而且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关注点又始终是在结果上,忽视了过程中幼儿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答案,没有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事实上,当幼儿对同一问题出现不一样的回答时,正是教师引导幼儿深入思考的最佳时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引导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远比让幼儿获得一个答案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反思一下为什么幼儿都说是红花?是问话不明确还是幼儿观察不仔细?并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第5个位置究竟是红花还是小蜜蜂?为什么?当幼儿的思维产生碰撞的时候,对于幼儿来讲,就是他用个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时候。无论这些方式是否有效,它都是幼儿智力活动的一种体现,这样不仅对于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它是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关键。
  
  【匡正对策】
  
  要改变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现状,我们提倡数学活动时,既注重发挥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作用,还要强调引发以幼儿为评价主体的评价。
  
  (1)教师评价:我们在强调评价主体多元的情况下,不能忽略教师的评价作用,尤其在幼儿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让幼儿增强自信、收获快乐、发现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
  
  (2)生生互评: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对同伴成功的方法、结果虚心评鉴,加以吸收,或积极引导他们与自身的学习加以对照,学会类推与独创。通过这种互评形式使学生个体智慧成为群体智慧,促进交际能力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形成。
  
  (3)幼儿自评:培养幼儿自主评价的能力是关系到幼儿的一生、同时也应该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涯的重要任务。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我评价能力,认清自己学习的目的,养成反思的思维习惯,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幼儿的自我评价,可以增强自信心,养成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
  
  问题二 评价内容单调
  
  在语言、科学、艺术等活动中,由于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强,活动方式多样,教师评价的内容相对也比较丰富。而在传统数学活动中,评价内容大多追求幼儿最终所获得的静态的知识的结果或结论,忽视活动过程及其本身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存在重认知轻社会情感等倾向。
  
  【现象扫描】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大班老师设计了“保龄球比赛”的游戏,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记录各自撞倒瓶子的数量,再比较多少,确定输赢。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感知、比较数的大小,获得加减运算的初步经验。”游戏刚过几分钟,有不少孩子就感到厌倦了,很快就有一个小组吵了起来。老师走了过去,只见几个男孩子愤愤地告起状:“××不公平,人家瓶子是排横的,他排成三角形了。”老师当即说:“你排错了,抓紧重新吧!” ××固执地站在原地不动,老师看似温和却语气坚定地说:“老师知道你很能干的,赶快改过来”……
  
  【理性分析】
  
  加德纳在《开启多元新世纪》一书中指出: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情境化评价模式是加德纳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教学评价模式,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使评价者能够关注在特定的情境中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观察、思考、假设、试误、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兴趣、注意力和努力程度;关注幼儿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而这个教师没有全面关注幼儿行为发生的过程及幼儿行为结果背后的动机和努力程度,就武断地做出了自己的评判。
  
  事后经了解这个男孩是因为发现自己的几次投掷记录都是最少的,他想探索用怎么样的方法可以击倒更多的球。如此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变通能力却被教师扼杀在思维萌芽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多问一声:“你为什么这样排?”并热情地参与男孩们的讨论,重新制订比赛规则.那么,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孩子们就能不断地尝试着十个瓶子的不同排法,从各种形状到瓶子之间的距离等关系中探索哪种排法更有利于瓶子的倒塌。这样积极有效的互动,得到的就不仅仅只是几个记录下来的简单数字,而使幼儿的积极主动性重新被调动起来,创造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匡正对策】
  
  实施内容多元的评价,对幼儿的任务意识、情感表达、社会交往以及交流能力等多方面都能给予多元而全面的评价,能够实现对幼儿全方位的认识。
  
  1.评价时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评价是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小孩子往往着眼于学习的结果,他们只能以“我会了”或“我不会”来衡量自己,很少注意学习过程。如果教师再忽略对这个重要内容的评价,将会给幼儿的终身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教师评价时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多引导他们回顾学习的过程,既肯定其知识与技能的进步,又指出他们情感意志和习惯方面的收获,适时地加以肯定的评价。
  
  2.评价时关注幼儿共性,更关注幼儿个性。
  
  不同的孩子有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更在能力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绝对不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对每个问题、每个幼儿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珍视幼儿每一次探索学习的微小成功。
  
  这种成功不仅仅是探索的结果,更包括整个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应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所做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创新、每一次努力进行评价。
  
  问题三 评价方法不当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大多属奖惩性的,发展性评价很少.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现象扫描】
  
  1.不作评价:在很多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语言都非常贫乏,甚至对孩子的表现不作任何评价,尤其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有时只是一味的等待;操作活动结束时,往往又只注意对操作材料的收拾整理,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
  
  2.乱作评价:有时教师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视而不见,对幼儿回答问题时的想法不做分析,而以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动辄以“这个不对”“我知道你是这样想的,是吧?”有时不等幼儿表述完整就说“好的,坐下吧”或者以“我们大家来帮助他好不好”等语言武断地将幼儿的思想截断并禁锢,使孩子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 虚假评价:有些教师无论幼儿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和尝试,都一味的以“好”“很棒”“你很能干”“你真聪明”等语言来评价幼儿,这样的评价表面上看非常积极,实际上,这种虚假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对幼儿没有任何启迪和借鉴作用,更起不到引导幼儿深入探索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是无效的。
  
  【理性分析】
  
  正如加德纳所指出的,评价原来就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它应该成为自然学习情境中的一部分。教师在活动中绝对不能对幼儿的表现置之不理。而评价的手段则在于长期的积累和深入的钻研。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幼儿也许会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幼儿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者同伴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匡正对策】
  
  1.选准恰当时机
  
  及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中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针对性强、艺术性高的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幼儿也学习捕捉、把握时机,及时与同伴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幼及幼儿之间的心灵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适当等待:当幼儿专注于活动、认真思考的时候,或者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正在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先默默关注,再适时点拨。在幼儿讨论时,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幼儿来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教师对幼儿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幼儿的发散思维,激发幼儿的独创性。
  
  2.借助肢体语言:教师的神态、体态都是评价的手段,如点头、微笑、爱抚、拍手等,运用得当,都能取得很好效果。
  
  3.借助评价介质:评价的手段多样化还表现在,教师可以以小红花、五角星、小苹果等有形的物质来增强对幼儿的刺激。
  
  4.运用丰富的语言:教师的评价不应简单的肯定对或否定错,而应分析原因,要指出努力的方向。评价要中肯,更需要切中实际、用词准确、到位,不能泛泛而谈,灵活运用存乎一心。
  
  总之,教师要通过自己适时、有效的评价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这才符合《纲要》的精神,才能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着眼于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幼儿终生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华爱华:学前教育——新规划要基于新矛盾和新问题

下一篇:早期教育评价的新动向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