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歌唱技能准备
作者:王丹 来源:中华女子学院 上传时间:2014-08-29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歌唱活动本身也应该是充满乐趣、充满美的过程。幼儿园的歌唱活动是要让幼儿真正爱歌唱、会歌唱,让幼儿园成为充满歌声的地方。教师要把握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特点,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就必须掌握教学中的歌唱技能,为音乐教育的实施做好准备。歌唱教学中的范唱
在音乐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的使者是教师。那么,教师范唱就是连接歌曲和幼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想让幼儿唱好歌,教师自己必须唱好,也就是做好歌唱教学中的范唱。教师范唱有三个要素。
首先,要准备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启发幼儿正确表演歌曲的情感,就要求教师做到“范唱美”,必须花功夫去准备范唱,即在范唱前要对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节奏特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同时从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歌曲进行处理,才能鲜明、生动地表达出完整的艺术形象,为教学新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情感到位。教师以范唱这种形式,将歌曲真挚、确切的情感配之优美动听的声音,把歌曲所包含的美好思想、内在情趣,用自然、生动的态度再附加上优美的动作及表情,精彩演绎出来。这样声情并茂的范唱,怎能不打动幼儿?怎能不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呢?
第三,范唱后讨论到位。教师范唱后要善于诱导幼儿就歌曲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形式体裁等方面做积极的思考。带着问题听范唱,然后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的感受和理解歌曲,促进幼儿的思维活动,提高音乐鉴赏力。
多媒体现已经普遍应用到教学领域,教师只要点击鼠标,“课件范唱”就可以代替教师范唱了。而实际上,课件范唱的效果远远不如教师范唱。因为课件是提前就录制好的、固定的、“死”的,而教师范唱则是真实的、鲜明的、“活”的。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难点加强语气;也可以结合歌曲的情绪起伏,变换音色和音量;还可以针对歌曲中的重难点反复教唱,追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歌唱教学中的范唱是必不可少的。
歌唱教学中的边弹边唱
所谓边弹边唱技能,是指运用伴奏手法为歌曲伴奏的同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弹唱是知识、技术、能力与素质的综合体现,这项综合性的音乐技能,将歌唱、伴奏两者协调统一起来,也是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中应用的一种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充满情趣的边弹边唱是组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首先,要分别进行弹与唱的技巧训练。对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的训练,要分析歌曲的体裁与内容,明确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特点,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为歌曲配置和弦,设计音型织体及前奏、间奏与后奏,结合伴奏手法提高钢琴弹奏的技巧。另外,对歌曲歌唱的基本功的训练,就是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教师积极提升歌唱的基本功即合理运用声乐手段掌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巧,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其次,弹与唱的协调配合训练,其有效方法是分段练和慢练。分段练和慢练可有效地降低边弹边唱的难度,歌曲分段并适当放慢练习速度可使练习者控制能力加强,分别保持弹和唱技巧的规范性,并使之有机结合为一体,逐渐形成正确的动作运动方式。
另外,还要加强完整熟练的训练,有效重复。一项技能从不会到会,从陌生到熟练,从初步了解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得到的。科学的重复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训练效率。怎样算是科学的重复呢?也就是重复重点和难点。一首歌曲总有主旋律部分和几处难点,弹唱起来非常吃力,这些重点和难点部分就是练习中需要重复的地方。
此外,值得教师特别注意的是,应合理安排歌曲的练习内容与难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对歌曲伴奏进行编配,表现自己的作品。歌唱教学中的声乐语言
歌唱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是最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艺术形式,其主要原因在于她优美的行腔中含有鲜明生动的语言。语言和音乐二者的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就形成了独特的、富于感染力的声乐语言。在教师音乐能力准备中,我们应注意加深对声乐语言的理解和自觉的应用。“声”是歌唱的本质,“字”是歌唱的基础。歌者必须认真处理好“字”与“声”之间的关系,善于运用“声乐语言”来歌唱,努力做到“音乐浸化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
首先,教师要认真地朗诵歌词,对歌曲内涵进行表现并抒发自身情绪。一方面,教师要提升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因为声乐演唱的关键在于气息的支持。通过大音量的朗诵,可以强化教师对气息运用的训练,以获得“气”与“声”的统一;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语言的感悟。通过认真朗诵,教师可以准确咬清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音,甚至细化到每个字的声
母、韵母的发音,从而获得准确、清晰的吐字。
第二,教师要跟着旋律、带着音高朗诵歌词。声母、韵母、专用调是汉语语言构成的三要素,而旋律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音高与节奏,旋律造型的本质源于语言音调。这说明,语言音调与歌唱音调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语言音调影响着吟诵音调,而吟诵音调又影响着歌唱音调。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语言早于旋律,是具有音高和节奏的语音,是人类早期“自然的歌唱”。在他看来,自然的歌唱如同说话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和表达。作为自然歌唱之旋律,应该与语言音调最为接近,与语音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教师要做到正确的吐字咬字。我们在演唱或欣赏一首声乐作品时,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做到“字正腔圆”;而每首声乐作品的“词”都有其独特韵脚,其长音和表现歌曲特点的精彩部分,也大都是留在歌词的母音上,通过朗诵练习,可以熟悉歌词中每一个字的韵,掌握字与字之间归韵收音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演绎声乐作品的内涵。
第四,教师要在音乐和韵律的基础上融入旋律。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再结合声乐演唱的实践,随着旋律的起伏,将带着音高的字与字关联起来;在气息的支持下,严格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变化,将歌词清晰、流畅地演唱出来,就可以做到曲调与音调的完美结合,使演唱最大可能地臻于“字正腔圆”的境界。
歌唱教学中的处理歌曲
当音乐课上教会了一首新歌后,需要复习巩固的话,是反复地多唱几遍,还是把歌曲处理一下再让幼儿唱?实践证明,照前者的办法来复习歌曲,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只有照后者的办法来复习歌曲,幼儿才会感到有新鲜感,越唱越有劲儿。因为作曲家在曲谱上不能细致地把各种要求都表示出来,要靠教师去分析、去领会,然后做出简单的处理。这里的“简单”,是指在单声部的基础上做一些处理,就能获得一些对比效果。
教师可以进行速度上的处理,就是根据不同情绪、不同内容加以变化速度。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歌曲的最后一句应处理得慢一些,才能达到圆满终止。有时是分段结构的歌曲,特别是叙事性的歌曲,反复时不一定用一样的速度,可处理比前阶段慢些或快些。歌曲中有时要突出某句语气,也可把它处理得突慢或突快。两段体的歌曲,有时A段与B段处理成不同速度,可形成更强烈的对比。总之,歌曲中随时有处理速度的可能性,切莫放弃对速度的处理而削弱表现力。
教师还可以进行力度上的处理。一首歌曲不可能从头到尾用一样的力度唱,总有时强时弱的变化,强是在弱的对比下显示出来的。歌曲中由节拍体现的周期强弱规律要加以强调,其他方面也要注意强弱处理。例如,高音区一般用强力度唱(当然也有用假声的轻处理),低音区用弱力度唱;一些激昂有力的乐句用强力度唱,一些委婉柔和的乐句用弱力度唱;高潮用强力度演唱,铺垫用弱力度演唱。教师要启发幼儿把感情倾注于歌曲之中,以情带声,使歌曲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亮有暗,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在音色上也可以进行处理。一个班级中总有多种音色可供选择,有男幼儿音色,有女幼儿音色,有个别幼儿唱得较好的音色,可充分地发挥各种音色,使歌声有较明显的对比。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尝试辉辉阅读人气:1455
- 中班音乐活动《大象与小鸟》辉辉阅读人气:2231
- 公开课记录:小班音乐活动设计wudaifeiyang阅读人气:3899
- 大班音乐活动:身体乐器灵妖阅读人气:2298
- 读书笔记――《活动设计是幼儿...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379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燕子阅读人气:1113
- [业务管理]在组织教研活动中,怎样能更好...猪小弟阅读人气:3312
- [教师工作]大班音乐活动Ann琹児阅读人气:3141
- [教师工作]大班的音乐活动城们城门几丈高...晴天娃娃阅读人气: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