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作者:郭曼曼张晴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传时间:2017-06-20
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等,教师正确有效地介入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利于凸显游戏的价值并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能够了解我国学者对教师介人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提供参考。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现状
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是幼儿表达和表现自我的方式和途径,对幼儿发展十分重要。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积极有效地参与和指导幼儿游戏,可帮助幼儿主动性、社会性的发展。
(一)介入时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首先涉及到选取介人时机的问题。只有当教师选取最适当的参与幼儿游戏活动的时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活动目的。一些学者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做了探讨。金锦秀总结出六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介人,即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有求助需求、探索兴趣即将消失、“认知结”出现、幼儿的角色游戏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或因材料安全险情即将出现时;陈瑜认为幼儿难以将游戏顺利进行或在游戏中出现不良的因素时、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则是教师需要介入游戏的时机;承志琴认为在角色游戏中,当幼儿的行为产生冲突而自行不得解决、个别幼儿出现一些新行为时,或者因幼儿的沟通、交流、交往方面出现问题而不得自行解决时,当幼儿的行为不符或长时间脱离了角色时,当幼儿的游戏很无聊,情节长时间得不到发展时,以及幼儿的行为不安全时,教师都可以以角色身份介入。
尽管各位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都强调要以观察为先导,不盲目介人,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找准介人契机,大致上都可以从幼儿、教师、活动本身三方面来分析,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当幼儿探索兴趣消失、遭遇游戏困境时可介人;从教师角度来说,当幼儿主动求助或游戏活动严重偏离教学设计时需介入游戏活动。从活动本身的角度来说,当游戏活动不自然顺畅、出现超出规则的行为方式或出现危险因素时则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但无论哪种情况下的教师介入都应该是以不阻碍幼儿愉悦的游戏性体验的获得为前提和基础。
(二)介入方式与方法
诸多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都进行了相关论述,例如,刘秀娟认为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有:平行介入法、垂直介入法、角色介入法、强化介入法、情境介入法等;包红英认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有.材料介入法、设疑介入法、情景介入法和规则介入法;吕秀英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分为平行式介人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式介人法;介人方法主要分为语言指导(发问、提示、鼓励与赞扬)和行为指导(身体语言、提供材料、场地布置、动作示范)。陈琦认为应该根据游戏内容选择介人方式,如语言提示、行为暗示、环境的隐性介人、直接干预。陈美菊认为要融合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等多种形式,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发挥互补优势。
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多是以游戏支持性的角色介入的,即一般认为教师介入会对幼儿游戏产生积极影响。就介入方式而言,无论是平行介入法、角色介入法还是情景介入法,都是以内部干预的方式介人,也就是说是以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身份去参与游戏,并通过运用角色去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垂直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直接干预、规则介入法等方式则属于外部干预,是以游戏之外的身份如旁观者、“现实代言人”来介入。无论是内部干预还是外部干预,教师都通过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动作以及借用外界物质材料来完成介入过程。
(三)介入频率
介入频率是指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次数多少。金圣悠认为“介入频率的高低可以影响教师对介入时机的把握,提高频率的介入会缩短教师对游戏进行观察和判断的时间,因此教师对介入时机的判断就会出现偏差”,此外,介入频率的高低还显示了教师对介入行为的态度。方深认为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游戏发展、幼儿的游戏体验并不一定成正比,现实情形中,教师介入角色游戏的频率过高,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对游戏活动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教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介入游戏,主动且高频率的介入行为会致使教师对恰当的介入游戏时机的判断出现误差,和游戏活动的最佳效果并不总是成正比,因此教师应该控制介人幼儿游戏的频率,避免高频次的介入行为,而影响教师介入频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与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关。总之,过分高强度的介入频率并不利于游戏活动的展开,教师的介入频率应适度,把握最佳的介入时机和方式。
(四)介入策略
除了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方式的研究,部分学者也探讨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通过对已有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对介入策略的研究主要从教师层面来分析。
从教师角度来说,在教师实施介入行为之前,要对设计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有清晰明了的认知,部分学者就此做出了探讨。李宪勇认为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教师介入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大发展为目的,要转变教师的角色,也要科学观察和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从而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及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陈美菊认为教师介入过程中要秉承“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陈琦认为教师要细致观察,判断幼儿的介入需求,并且观察幼儿反馈能够及时退出游戏。严英认为教师可以运用间接的语言提示幼儿,也可借助材料提供。另外,有学者根据教师的年龄给予不同的指导策略。金锦秀认为青年教师更注重幼儿实际困难的解决,多运用指令性的指导策略,其次是询问式,中年教师指导策略的频率比青年教师稍多,更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主要是首先要深入透彻观察幼儿的整个游戏活动,能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不盲目直接介入,要在熟知游戏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准确的介入时机,以最恰当地方式介入游戏,并且能够在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下去且幼儿的反馈良好时及时退出游戏。在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方式大都是交叉式的,以语言提示介人为主。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趋势
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方式的研究是在认为成人介入游戏对幼儿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认为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对游戏的专注力、兴趣,提升游戏的结构化程度,但是也应看到成人介入幼儿游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譬如会抑制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游戏的能力,不得不屈从于教师的过度介入而进行所谓的“老师的游戏”,因此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要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待,既要看到教师的介入对推动游戏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到不恰当的介人对游戏及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虽然对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已有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总的来说,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的研究范围还是略窄,已有研究主要是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具体介入时机、介入方式及介入策略的探讨。在研究方法上,也多是以一线幼儿教师对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主,从经验的角度提出相关的看法。笔者以为,在研究方法的选用上,可增加问卷调查法及观察法等,例如:研究不同类型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式、频率的区别,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式是以角色介入和情境介入法为主等,而在建构游戏中则更多地运用直接介入法。
此外,由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频率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当教师工作量大、教学经验不足时则更易出现高频率盲目地介入行为,为此,可以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通过提高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使游戏中的师生互动更加和谐、科学合理。就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目的而言,作为教师应该分清自身介入幼儿游戏的出发点是什么,不仅要关注幼儿表面可视化的游戏行为,也要能够体察到幼儿的情感需要,兼顾幼儿的认知、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需要,游戏应该是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感和愉悦感的活动,要避免因过度追求认知目标而忽略幼儿自身的需要,要始终以幼儿的需要作为介入行为的重要前提,切实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
三、小结
总之,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对幼儿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时机介入幼儿的游戏,都应该是以不阻碍孩子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的获得为前提,掌握正确的介入时机,运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与手段,对游戏进行有效介入,提升游戏活动的效果。
原载《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l7.1.113~115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7.04下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挖掘绍兴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空谷小鱼阅读人气:1087
- 《以游戏的方式培养小班幼儿初...张楚阅读人气:1952
- 对2-6岁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与...gege阅读人气:1712
-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的研究欢惜儿阅读人气:1226
- 小班幼儿游戏化的一日生活辉辉阅读人气:197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农民阅读人气:1246
- [教师工作]幼儿游戏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地位城北阳光阅读人气:1015
- [教师工作]幼儿教师上岗证的考试内容是什...紫晓阅读人气:2441
- [教师工作]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最低分...青宝贝阅读人气:4574
- [园长管理]怎么样让老师体会到幼儿教师的...雪阅读人气: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