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编歌谣
作者:唐黎标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6-08
歌谣是儿歌、童谣的总称,大多数是为孩子编唱的。和孩子一起改编、创编歌谣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丰富孩子的词汇,还能有效地促进亲子互动,为亲子交流搭建平台。
譬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松鼠。”这首歌谣通俗易懂,我们慢慢引导孩子来改编。
第一步,换掉“小松鼠”。
用来替换小松鼠的动物,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要押韵,也就是韵母为u,又要符合情境,也就是最好是在山上可以看到的动物。
有哪些动物具备这两个条件呢?鼓励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说上来了,要鼓励;说不上来,要提醒。总之,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乐于跟你对话。
经过讨论,孩子明白,很多动物都符合上述要求:猪、鹿、兔、狐、鹜、蜘蛛、蝙蝠、鹦鹉、鹭、鹧鸪……
接着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改编。怎么操作?以猪为例,示例如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大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胖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瘦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大肥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小肥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黑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花野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荷兰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着藏香猪。
你看看,只要能说出多少种类的猪,就能改编成多少个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在列举猪的种类时,要尽可能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比如大小,胖瘦,颜色,公母,产地,品种,等等。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孩子思维严密、思路清晰。替换鹿、兔、狐、鹜、蜘蛛、蝙蝠、鹦鹉、鹭、鹧鸪……时,也应如此。
当然,“上山”一趟不容易,万一没打到动物这么办?有没有其他可以带回来的物品啊?比如蘑菇、红薯、山竹、葫芦……相应地,我们的动词也要随之而变。
经过引导,孩子可以顺利将歌谣变成下面的模样: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采着小蘑菇。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挖到大红薯。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带回甜山竹。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看到银杏树。
我们还可以把上山的见闻和感受替换进去。歌谣就变成了: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发现将军墓。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摔伤我屁股。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扯烂两条裤。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累得打呼噜。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用坏开山斧。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发现藏宝图。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只好随风舞。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累得气呼呼。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实在心不服。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踩出一条路。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吓跑我高徒。
第二步,换掉“打老虎”。
用来替换“打老虎”的,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要押韵,也就是韵母为u,又要符合情境,也就是在山上可以进行的活动。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步一般都不太难。家长可以示弱,让孩子当老师,尽量让孩子多说。
示例如下:
一二三四五,上山采蘑菇,蘑菇没采着,打着小松鼠。
一二三四五,上山抓野兔,野兔没抓着,抓着一头猪。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野猪,野猪没打着,发现桂花树。
一二三四五,上山捉鹦鹉,鹦鹉没捉到,实在心不服。
第三步,换掉“上山”。
随便找一个动词,加上合适的场所,就可以用来替换“上山”。比如:上街、上船、上网、上学、上场、上台、上树、上楼、上坡、上门、上城,等等;下海、下河、下水、下山、下车、下课、下场、下乡、下楼,等等;出门、出城、出场、出国、出校,等等。
当然,动词换了,地点变了,其他内容也要跟着一起变。家长可故意说一些“上学买豆腐”“上树挖红薯”之类的笑话,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让孩子提高辨别力。
正确的改编,示例如下:
一二三四五,上街买豆腐,豆腐没买着,买了两块布。
一二三四五,上台去跳舞,舞蹈没跳成,吓坏老师傅。
一二三四五,下乡去养猪,养猪赔了本,实在太痛苦。
一二三四五,出国去演出,演出能赚钱,都说不靠谱。
一二三四五,出门开路虎,路虎跑得快,撞倒一头猪。
第四步,换掉“一二三四五”。
用来替换“一二三四五"的,也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既要押韵,也就是韵母为u,又要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珠算口诀、乘法口诀、谚语俗话都可以,眼前的情境描写也可以。比如:三五一十五,二一添作五,头发黑乎乎,等等。
这样一来,歌谣就变成了下面的模样:
三五一十五,在家学酿醋,甜醋没酿出,酸倒两栋屋。
头发黑乎乎,开店来卖布,卖布不算数,输掉两条裤。
二一添作五,合伙买稻谷,稻谷来蒸酒,全部成了醋。
第五步,换掉韵母“u”。
其实,“一二三四五”“三五一十五”“头发黑乎乎”“小车嘟嘟嘟”等内容,除了押韵以外,与整个歌谣的内容不一定有本质的关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歌谣好唱口难开”的问题,当然,也引出了歌谣的韵脚。(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在民歌中运用非常普遍,但因为太难,不必讲给孩子听。)
放在歌谣最前面、用来引出韵脚的句子,一般是谚语俗话、眼前情景等等。
如果孩子积累的谚语俗话还不多,应尽量鼓励孩子描述眼前所见之景。
可以这样来引导:
走在街上,见到汽车,可以这样开头:汽车嘟嘟响、汽车跑得快、汽车一溜烟、司机摁喇叭、警车哗啦啦,等等。
来到花园里,可以这样开头:花儿朵朵香、玫瑰花儿红、菊花黄又黄、梨花雪雪白、街上人真多,等等。
如果是早上,可以这样开头:太阳红彤彤、早上空气好、朝霞铺满天、天边鱼肚白,等等。
如果来到河边,可以这样开头:大河向东流、河水叮咚响、霞光铺满江、鱼儿水中游、帆船点点过、云在水里飘。
在妈妈面前,可以这样开头:妈妈真漂亮、眉毛细又长、妈妈在切菜、妈妈眼睛大、妈妈笑嘻嘻,等等。
还可以用天气来开头:六月天气热、烈日似火烧、夏天日子长、没有一点风,等等。
实在没思路,还可以用珠算口诀、乘法口诀、谚语俗话来开头:九九八十一、三下五除二、四九三十六、八月桂花开、端午锣鼓响。
如能这样去联想,去拓展,孩子们的歌谣创作就可以随心所欲啦。
示例如下:
三六一十八,我去买西瓜,西瓜大又大,妈妈笑哈哈,
河水哗啦啦,我来画幅画,奶奶没看清,说是豆腐渣。
太阳红彤彤,煲汤要放葱,放葱香气浓,撑得肚子痛。
宝宝要睡觉,奶奶把扇摇,树上知了叫,吵得睡不着。
九九八十一,我来喂小鸡,小鸡来啄米,都往中间挤。
第六步,改变每句的字数。
如每句由五个字变成七个字、四个字、三个字,等等。
第七步,增加每首歌谣的句数。
如每首由四句变成六句、八句,甚至更多句。
第八步,有了前面这七步,孩子就可以激情飞扬,自由创作。
摘自:《幼教博览》2016.03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