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活动展示后看集体教学

作者:整理/王娓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3-11

    展示课要不要?
  近些年,活动展示的形式比较多见,对这种形式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种现场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就如参加此次精品活动展示的老师们,热情高涨。南北精品活动展示从第一届开始就一票难求,充分反映了这种需求。另一种,则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提出担忧,认为把孩子从他的原生态中带到这个台子上,对孩子的利益考虑得是否周全?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杜继纲老师结合这两天的现场感受对这一担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杜老师说,对幼教工作者来说,儿童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胡华园长在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陌生场景的问题上(第一届精品活动展示借用了该幼儿园的孩子),想了很多办法。她既给家长发了短信,解释了这次活动的特殊性,也和孩子做了明确的沟通,告诉孩子这是一次挑战,希望大家会很愉快。在活动进行中孩子们互相鼓励说,“你是男子汉,要勇敢一点”,说明这样的活动对孩子还是有挑战的,孩子也是有一点焦虑的。这是问题的一个面向。而本次活动展示中的几个细节,则让大家对活动展示中对“儿童利益”的考量更加安心。庞剑敏老师的活动“我的幸运一天”结束以后,亚运村二幼的孩子和她告别的话语是:“今天就是我最幸运的一天,我希望你能在这里。”这是孩子的真实感受。朱继文园长的“棉花糖挑战赛”中,让孩子来讨论:你认为你应该拿什么奖?有一个孩子悄悄说:创新奖。但是你会发现,他不是理直气壮的,那一刻,孩子内心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石玲玲老师的“不掉落的纸”中,一个孩子说老师画的火锅像碗,老师让他画一个,他完成得也不怎么样,老师调侃了一下,但孩子仍然坚持:火锅有两层,上面还有一个烟袋嘴那样的东西。这几个片断让我们感觉到,孩子在这一刻是全身心投入的。所以,孩子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定会有的。但是,也有正面的地方。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老师站在台上的那一刻,他在忐忑不安的同时,总是把和孩子的互动、和孩子的交往放在了第一位。
  梁慧娟老师也表示,大家需要展示课来研讨今天的教育教学怎么做,但也有局限性。比如,由于场地的限制,由于老师和孩子之间熟悉程度的限制,于做课的老师难免会有压力。而且,“展示”是非常态的。在座的老师回到幼儿园,会通过园本教研去研究,去分析,去讨论,怎么把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做好,肯定存在怎么把展示活动与常态化教学区分开的问题。何桂香老师结合实践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何老师说,有的老师特别回避教学活动,甚至在一日活动中不设计集体教学,把集体教学作为区域游戏延伸的分享性活动,也有一些老师用其他活动形式代替集体教学。所以,精品展示活动作为一种交流和学习,意义重大。不论谁来做这个活动,都会经历研磨的过程;而在现场的每一个老师,也都会去思考,怎么设计活动,怎么组织活动,怎么研究孩子。
  杨丽欣园长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枣营幼儿园的郭天晓老师承担了一节展示课,而枣营幼儿园的孩子们参加了此次的5个活动。杨老师认为,此次展示活动,对于枣营幼儿园、枣营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都是机会。孩子能走出幼儿园的门,换一个地方来跟不同的人交流,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意义的,老师在磨课、展示的过程中不断经历和磨练,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杨园长也解释了她对于“精品”的理解:“第一层是字面含义,我们期望拿出最好的跟大家分享,让人有所启发,有所感悟。然而,任何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或让你顿悟,或给你了一种特别的启发,这都可以称为精品。第二层含义,我们把精品展示看成一个过程。会把出精品的过程推进下去,希望将来有一天,与大家分享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所有的事情和结果。”
  对于这个问题,杜老师最后补充了一点:南北不同风格的老师在一起展示活动,大家共同观摩,从研究的角度,也会有价值。
  集体教学要不要?
  接下来,梁老师的提问将沙龙的讨论引向下一个主题:如果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当中不看老师的公开课,我们也不去组织精品课的展示交流活动,就从幼儿园、就从促进孩子的发展出发,集体教学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学习故事”“瑞吉欧”“高瞻课程”,这些西方课程模式在国际上一片叫好,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是应该学的,那我们还搞集体教学吗?如果我们都认同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课程,那么怎么平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为什么不能够完全用孩子的自由游戏和教师必要的指导去安排幼儿园的一日课程?换言之,集体教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梁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集体教学是活动区活动、生活活动渗透不能替代的,是需要把孩子集中起来做一种经验的梳理、提升,进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指导的。
  何老师也十分明确地回答:集体教学十分必要。有些活动区里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在集体中完成。这需要筛选,哪些是适合在区域游戏中进行的活动,哪些要在集体中实现,既然是集体活动,就要发挥集体活动的最大价值。
  集体教学怎么做?
  以往,我们可能更多地以学科、领域性的线索和脉络来做集体教学,它有着很多年的经验沉淀。随着对综合性和整合性的进一步强调,的确存在着集体教学活动该怎么组织的问题。
  杜老师通过分析展示中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分享了他对于这个问题的感悟。杜老师说,这三个活动
  (第一届徐超老师的“椅子的挑战”,本届汪旭峰老师的“救援行为”、李士彪老师的“飞跃高‘墙’”),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挑战性,看课老师的嘴巴都张得大大的,足以说明这一点;二是结构非常清晰,程序很严谨,热身、活动、放松,主体活动每一步的分解非常有讲究,这是我们历来做集体活动特别在意的一个方面;三,老师和孩子互动的空间比较大,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师生互动的关键点,甚至是焦点,每每引得哄堂大笑,或会心地笑,甚至是惊讶和赞叹。孩子也是兴趣盎然的,你不会觉得硬加了什么。
  接着,杜老师分析了钟艳英老师的剪纸活动“后羿射日”:活动的结构分三步,第一步是集中谈话,中间是自主探索,最后是交流分享。在这三步里,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孩子运用剪刀的娴熟程度,以及造型和创意的能力,并且很好奇他们是怎么达到的。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思考,一,某些领域,美术、音乐,甚至体育,假如把自主探素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是不是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惊喜?二,为什么不是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中间环节去支架孩子,帮助他?
  杜老师通过剖析另一个活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看到石玲玲老师‘不掉落的纸’的教案,我就在想,这个老师怎样把这些物理知识给孩子?我替她捏了一把汗。但是,当我看到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迅速跑动,用空气的阻力让纸挂在手上不掉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她的设计里面,就是有这样一个环节的,而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当中无意地就把这个环节完成了。好多孩子在模仿他,老师也按照这个环节来推动。这种师生之间的呼应、互动,比较好地回答了中间那个环节的问题,它不是谁拎着谁,也不是谁在等着谁。”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也会有同样的发现,师生的感觉是互相呼应的,是一气呵成。集体教学要下的功夫,就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来把这样一种认知的难度或者障碍,克服过去,要让孩子有提升,梳理他们日常生活经验中零散的经验。”
  杜老师也提出,我们的集体教育在世界上是独步的,那是我们的优势。近些年来美国关于儿童的研究中,儿童(child)变成了复数(children),因为孩子之间是有交流的,交流是蕴藏着智慧的,这是集体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东方的特质。我们要做的是,把传统的围绕着集体教育的那些智慧凝聚起来,发扬下去,然后再考虑在这个基础上怎么更好地接触不同的课程模式。
  对于“集体教学怎么做”这个问题,梁老师提到,这两天感受比较深刻的是:老师们现在已经有意识去抓关键经验了。但关键经验并不是明显、清晰地摆在那里的,尤其是科学和社会领域。比如,社会领域强调儿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应该是在一日生活当中去培养的。那么,社会教育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线索就得非常清楚。
  比如,郭天晓老师的“问题与办法”,她的反思中提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线索——针对事情的解决和针对心情、情绪的解决。这个活动就是让孩子去解决问题,一个是解决事情,包括老师本身预设的问题,以及现场随机发生的两个女孩因座位而发生的问题;二是解决情绪。但情绪是有延展性的,不是戛然而止的,不是简单的道歉或让座就能解决的,需要研究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考虑不同孩子的情绪什么样的安抚效果、方法最有效。针对事情的解决和针对情绪的解决是两条线,这就要做一个价值判断。作为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它能够给儿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尤其社会适应方面提供的经验是:帮助儿童学会在集体当中自控,控制情绪,控制行为,因为集体活动是有规则的。梁老师通过这个例子回应了社会领域中集体教学怎么做的问题。
  我们看到,集体教学确实比较难,它要考察老师对关键经验的把握,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不能够环环相扣找到准确的点去一以贯之,让孩子能够通过我们的集体教学,高效率地去掌握一些从其他活动形式中不能够获得的经验。
  杨老师也回应,进行集体教学,对老师的挑战很大,它既要满足于集体教学当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又要很好地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思维方式。
  虽然有挑战,但我们幼教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热情,有期望,有信心。

摘自:《学前教育》2016.01
编辑:cicy

上一篇:在儿童行为观察中促进师生共成长

下一篇:幼儿园老师绝不外泄的9个秘密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