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搭建活动“祈年殿”:最圆的房子

作者:齐振燕 王妍  来源:北京市第六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6-06

      最近,我所在的大班因为在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大会上负责拉洋车胡同游的游戏项目,孩子们对胡同、四合院等老北京传统建筑格外感兴趣,于是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外出参观。回幼儿园的途中,孩子们被路边的宣传海报吸引,开始热烈讨论海报上画的故宫角楼、北海白塔和天坛祈年殿等代表北京的传统建筑,尤其是祈年殿。
      “我去过,祈年殿特别大。”
      “祈年殿可威风了。”“威风!”其他孩子笑着重复。
      “祈年殿看上去很壮观。”
      “是很结实吧!”
      “是很圆,就像我们的圆形房子。"
      “对,就像我们搭的圆形房子,祈年殿是最圆的房子。”
      “我们在建筑区搭祈年殿吧!”
      “搭祈年殿,太难了。”
      “没事的,我们一起搭。”
      用积木搭建祈年殿,多么大胆而又可爱的设想。正因为孩子们之前一直在搭建“圆形房子”,已经有了丰富经验,所以当他们发现生活中有与之相关的事物,一下子唤起了原有经验。
      我知道,孩子们突然热衷的行为表面上看只是新的兴趣,其实包含着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要。新的兴趣和需要源于孩子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源于和原有经验发生了连接的“会说话”的环境。新的兴趣和需要也带来新的发展可能。
      但个别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能代表集体吗?祈年殿值得作为班级搭建的主题吗?
      考虑到,祈年殿建筑群少而精,天高地阔的开放格局形状特殊,便于孩子们观察;祈年殿的基本建筑造型是同心圆,而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普遍具有搭建圆形房子的大量经验,因此孩子们已经有了理解和搭建的基础;祈年殿的主殿是一座悬空重檐的三层尖顶圆形建筑,搭建过程极富挑战,易于唤起孩子们探究与学习的热情。大班阶段的孩子们虽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祈年殿在建筑形态上的高、圆、清的特点极易唤起孩子们的审美想象,让孩子们感受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与奇妙,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建筑欣赏水平。
      此时,开展以祈年殿为主题的班级搭建活动正是时机。共同的原有经验和搭建经历容易唤起全班孩子的共同兴趣,而相同的主题会使孩子们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的困难、不同的解决方式会使孩子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独特魅力。
      同时,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明珠、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祈年殿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和瑰丽的建筑装饰,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显然,跟随并支持幼儿的兴趣,进行“祈年殿”主题的搭建活动,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们提高搭建水平,还带着审美熏陶、文化传承的意味。于是,我决定配合孩子们,一起把建筑区的主题从搭建圆形房子拓展到搭建祈年殿——孩子们口中“最圆的房子”。
     最圆才有挑战
     搭建祈年殿对大班孩子来说并不轻松,一开始对于祈年殿的复杂结构,孩子们有些无从下手。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体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搭祈年殿呢?”我问。
      “因为它很漂亮,我去过。”东东回答。
      “它是最圆的房子。”天天补充。其他孩子纷纷赞同,“最圆”意味着难度最大,挑战最大。
      “既然是圆形的楼房,那我们就好办了吧……”我故意把语速放慢了一些,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
      孩子们会心地笑了:“我知道了,把我们的圆形房子搭高一些就行了。”
      “要搭那么高……”冬冬踮起脚,伸长胳膊比划着。
      “那它不会倒吗?”我提出第二个问题,试图再次调动孩子们搭建圆型房子的原有经验。
      “那得把最大的积木放最下面。” 冬冬反应很快。
      “说得真好,大的在下面比较稳固。”我鼓励着。
      “每一层的积木要一样高才好搭。”另外几个孩子都反应过来。
      “平衡很重要。”我表示赞同,进一步帮助孩子们梳理搭建圆形房子的关键经验之一——每层积木一样高的作用在于保持平衡。
      “两块挨着的积木要斜一点放才能组成圆。”又一个孩子贡献了智慧。
      “一定要圆一些。”我笑了笑,表示对这一关键经验的肯定。
      “一、三层积木要对齐,二、四层积木也要对齐。”
      “整齐了才美。”我点点头,又抓住了“整齐”这个关键经验。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总结着搭建圆形房子的关键经验,我也时刻帮助梳理,最后给孩子们提出建议:“别忘了,有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天坛公园好好看看祈年殿。”我希望,家园一致的活动能帮助他们保持经验的完整性。
      我试图通过搭建之前的集体讨论,放大孩子们的兴趣,唤起更多幼儿对于搭建祈年殿的关注,通过同伴间的有效互动,巩固幼儿处于萌芽阶段的自主搭建计划。
      “我的”还是“我们的”
      合作,很多时候是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中出现的。有了游戏动机的驱使,合作便顺理成章地产生。我们班的建筑区场地不算太大。最初,每天都是两三个孩子在建筑区各自为政,搭建着属于自己的圆形房子,每天都遇到相同的问题,材料不够、地方不够大。我虽然有些着急,但相信孩子们经过反复尝试,一定会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给孩子们空间。
      一天,糖豆和晓恒每人搭了一座蘑菇形状的房子。一旁的小荷忍不住说:“你们搭的一点儿也不像祈年殿,也太小了吧。” 糖豆做了个无奈的手势:“没有积木了,那怎么办?晓恒也不借给我。” 晓恒低声说,丝毫没有支援同伴的意思:“我的积木也不多呀。”
      糖豆和晓恒的语言、行为反映了幼儿典型的自我中心特点,如果不能走出自我中心,与同伴合作也就没有可能。
      “回顾”(区角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时间到了,糖豆和晓恒都举起了求助的牌子,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其他孩子听完,开始为两人支招。
      有的孩子建议:“你们自己用自己的积木不就行了,一个人用大积木——1号和2号,一个人用小的——3号和4号。”
      “都是大的怎么搭呀?”“小的也不够呀。”糖豆和晓恒对这个建议都不满意。
      另一个孩子跟着建议:“也可以把积木平均分成两半。”
      小小马上比划着反对:“平均分?那还是小房子,不是祈年殿,祈年殿特别特别大。”
      豆豆提醒大家:“我知道了,你们一起搭一个祈年殿,不就大了吗?”
      孩子们互相看看都笑了:“那我们一起搭祈年殿吧。”
      自从搭建祈年殿的主题出现后,孩子们开始尝试合理分配场地和材料,选择适宜的合作伙伴,学习如何与同伴有效地分享与交流,主动分工,合作搭建。提问、倾听和采纳建议的过程使孩子们对合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表面上的坐在一起玩,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内心所需。显然,祈年殿的高大雄伟不只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同时,共同的搭建主题更使孩子们产生了合作的动机。游戏引发的认知冲突让孩子们主动寻求合作,协商解决问题,使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逐渐走向联合游戏、协同游戏。
      人多智慧多
      孩子们最初搭建的祈年殿,其实就是一个三层的圆形尖顶房子,主殿的相对位置也是随心所欲。
      一天,孩子们在做区域计划时,小荷看了看建筑区皮皮的“我还要继续”的牌子,问:“皮皮,我今天和你一起搭祈年殿,行吗?”
      皮皮看看她:“好吧,只不过,我今天可要搭祈年殿外面的平台啦。”
      小荷:“平台怎么搭呀?”
      皮皮:“我正在想。”
      小荷:“好吧,我给你准备材料,平台比祈年殿大,要用最大的1号积木吧。”    .
      皮皮:“对了,你还真聪明,就用1号积木。”两个孩子边说边搭好了平台的第一层。
      “一圈是六块积木。”小荷告诉皮皮。
      “那第二层也是六块了,咱们搭五层就可以了,快,再给我拿一些1号积木来。”皮皮边说边用手比着第一层殿的高矮。
      愉快的共同搭建过程中自然地出现了角色的分配。共同的目标使孩子们开始达成默契,学会领导与服从、合作与配合,自然习得分工合作的方法策略。自我中心的孩子们缺乏合作的经验,但今天的共同兴趣却使孩子们自然产生了促进合作的语言交流。作为他们的老师,我除了欣赏以外,更多的是环境的支持——成果展示与交流,强化幼儿对合作的情感体验。
      在收玩具音乐响起的时候,他们搭建的平台已经开始盖顶了。喝茶水的时候,孩子们三三两两来到建筑区。
      “今天搭得可真好,还有平台呢。”
      “是我和小荷一起搭的。”
      “你们搭得可真整齐。”
      “只是……好像太靠边了。”
      “对,没有搭到垫子的中间。”
      “是因为我们开始搭祈年殿的时候还没想搭平台呢,现在就没地儿搭了。”皮皮做了个无奈的表情,指着墙上的照片解释说。“看,还少一圈呢,没地儿搭了。”
      皮皮的补充说明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围拢过来欣赏讨论,我也自然地夹在其中,区域游戏后的集体回顾就这样自然开始了。
      “为什么平台顶上的积木这么少?”小歌提出了新的问题,“是因为没时间搭吗?”
      “是,我们搭了半天都没有搭好。”皮皮他们一起回答。
      “为什么?”小歌追问。
      皮皮比划着让其他孩子看到,祈年殿的主体根本就没有与平台连接的可能,如果把搭建平台的积木使劲向里推的话,将面临倒塌的危险。
      东东想了个主意:“我有个好办法,可以先搭平台,把房子搭在平台的上面。”
      皮皮顺着东东的思路,在头脑中开始表征搭建的过程:“有了平台,就够不着中间了,怎么搭?我的胳膊可没有那么长。”
      晓晓:“我知道,只要有一个连外边的小边就行了。”
      东东:“那就把平台上面的一层往里边搭一点儿,平台留出一个边。”
      雨儿:“塌了怎么办?我觉得不行。”
      鼎鼎:“可不可以把最下面的积木多加几块,或者变成大积木呢?”
      科学探究需要依靠问题解决来不断推进,同伴的赞赏令小建筑师们沾沾自喜,同伴的质疑又启发他们调整搭建方法。
      皮皮接受了大家的建议:“那行,下次我们用15块方积木搭,试一试接第1层平台。”
      小荷也在一旁附和着:“对,我们下次试试15块的,还要把祈年殿搭在垫子的正中间。”
      合作的愉快体验使孩子们产生了继续合作的需要,建立了与人合作的积极态度。
      我带头鼓起了掌:“老师为两个小建筑师的合作而鼓掌,更为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而鼓掌,老师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成功的。”
       最初,我支持大班幼儿搭建祈年殿活动的用意,并不是为了搭建而搭建,而是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使幼儿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他们把对圆形房子的热爱迁移到祈年殿上,因为兴趣开始搭建。其间,经历了从天马行空般的随意、创造性搭建,到今天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有计划、有较清晰目标地主动搭建。他们不再只关注自己的设计与创造,而开始依据共同的兴趣和自己的原有经验,关注并支持同伴的活动。这种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无疑使孩子们的认知发展从个体建构走向社会建构。
      第二天,当翻看孩子们的活动区计划的时候,我发现,皮皮和小荷的计划不但包含去哪个区玩、和谁一起玩、玩什么,而且突出显示了积木搭建的位置及底层积木的数量。无疑,搭建祈年殿的经历使孩子们制定区域计划时更加细致明确,活动的目的性更强,更有计划性,克服了进入活动区之后不知干什么而分散注意力,搭建随意性强等问题,发展了任务意识。
      没想到,这样的意外惊喜在之后搭建祈年殿的过程中还再三出现。
编辑:cicy
摘自:《学前教育》2015.05

 

上一篇:大班为什么要开展主题搭建

下一篇:阅读区环境创设的“l+l>2”模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