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好课“三会”
作者:史颖 来源: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5-04-17
●研究孩子——会备课
1.选择好内容。选择一堂好课,我们要考虑它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来自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是否有它的教育价值等。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小猪和十二蚊子》中,自私的小猪遇到困难不是去想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嫁祸于朋友,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就要考虑其教育价值,必须进行筛选。我们要学会聚焦孩子的热点话题,生成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活动,如结合上海世博开幕,教师组织“HAPPY,世博”的美术活动.根据流行网络游戏“开心农场”,教师又组织了“我眼中的开心农场”数学活动等等。所以,任何一个集体教育活动,我们都要关注“价值”,要思考这样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帮助幼儿梳理原有经验、获得新的经验,也就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回归于幼儿的生活,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 制定好目标。适合的教学目标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教师要以幼儿的角度出发,要考虑目标的整合性、适合性、操作性,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目标比较空洞,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又如“手印螃蟹”活动中,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目标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考虑幼儿现有水平,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准备好教具。常听幼儿教师“叫苦喊累”,“累”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制作课件、画图片、做头饰、纸偶等等,反思这些辛苦制作的华丽的教具到底能在活动中有几分“用武之地”呢?例如:“报纸变变变”,就是那么一张简简单单的过期报纸,却让孩子们“变”得不亦乐乎。在“变”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如何把报纸剪得更长的思维方式,并用行动来验证,在挑战冠军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如集体舞“找一个朋友碰一碰”中,就是每个孩子手上系一根红色或绿色的丝带,然后到场地上找红色、绿色的标记,让小班的孩子“轻而易举”地学会了在双圆上跳舞,感受了交换舞伴的乐趣。
4.设计好环节。一个有效的集体活动,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是关键。平时我们自以为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比较理解,知道要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例如:在数学活动“6”的组成中,居然教师还会用上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用一些教具演示一下,然后让孩子读、背“6”的分合式,这样的教学环节有效吗?再看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活动,从一张报纸的出现,到将报纸变成单筒望远镜、长长的纸条、小小的纸团,直至最后孩子们带着对报纸的疑问而离开。其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不体现了尊重幼儿、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怎样把一张报纸变成玩具?如何在报纸上剪出尽可能长的纸条?真正做到了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人人成了学习的主人。
●追随孩子——会提问
1.开放性的提问激活幼儿想象。单一性的提问往往以“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为主,对此,孩子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活动的情趣,激活了孩子的兴趣与思路。例如:在语言讲述活动《智斗大灰狼》中,出示一只伤心的小兔,这时教师提问幼儿:“小兔为什么哭,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教师则要采取接纳的态度对幼儿的表述表示理解支持,给予接纳和肯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换位思考的问题帮助孩子体验情感。在活动中,我们可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语言讲述活动《小兔乖乖》中,大灰狼在来到小兔家门口,让小兔子开门,谁来帮小兔子想想办法?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引导时如果这么说:“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有什么好办法呢?”让孩子进行移位思考,做出分析和判断。
3.层层递进的问题培养孩子逻辑思维。提问应做到递进式,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可以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例如:在科学活动“四季畅想”活动中,教师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等等,这样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倾听孩子——会回应
1.当孩子的表达“零碎”时要提升。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倾听孩子的回答,当幼儿的表达可以用同种形象、感受、意境进行串联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幼儿的表达层次。例如:活动“爱妈妈”中,教师问:“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幼儿答:“我喜欢妈妈,妈妈每天给我买漂亮的裙子。”教师答:“哦,你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每天都在照顾你。”“我喜欢妈妈每天睡觉讲故事给我听!”教师答:“哦,你的妈妈时刻陪伴着你。”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用语言概括了孩子表达的内容,又起到了推进情感的作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
2.当孩子的表达“雷同”时要拓展。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孩子回答问题时受同伴的影响,出现了表达“雷同”现象。这时,教师就要为孩子打开思路,拓展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小班“好吃的水果”中,教师请孩子来说说最喜欢吃的水果,孩子答:“我喜欢吃西瓜、我喜欢吃菠萝、我喜欢吃红红的苹果。”老师赶快对这个孩子竖起了大拇指说:“讲得真好,宝宝喜欢吃苹果,还会说苹果的颜色呢!”孩子又说:“我喜欢吃黄黄的‘梨子、我喜欢吃弯弯的香蕉!”教师激动地说:“太棒了,宝宝说出了香蕉的形状!”教师这样有效的回应,让孩子们知道了老师为什么说他的回答“好、棒”,教师在肯定的同时不忘根据内容给予具体的评价,让孩子互相学习,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
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失去快乐的学习是一钱不值的,“上一堂简单、真实、有效的课”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永远都研究不完的课题,因为我们的课程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孩子在不断地更换,我们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勤于思考、愿意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进步!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2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谈教研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秋水依叶阅读人气:1288
- 幼儿园园本教研情况调查表翘翘阅读人气:1817
- 走进房山长沟,感受园本教研gege阅读人气:1120
- 有关园本教研中行政的参与问题哆啦A梦阅读人气:1597
- 园本教研方法培训之一“叙事研...翘翘阅读人气: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