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图画书——记几次早期阅读园本教研活动

作者:林莉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枣营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6-20

      枣营幼儿园早期阅读园本教研组的成立与工作,从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园宗旨出发,其目的指向“培养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提高教师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尤其是在了解早期阅读价值的基础上,喜欢看图画书,知道孩子怎么看图画书,学会分析图画书的教育价值。
      怎样通过园本教研工作,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早期阅读园本教研组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围绕如何选择和理解经典图画书,进行作品分析,我们组织了相应的园本教研活动。以下截取几次早期阅读园本教研活动的片断,试说明我们开展园本教研工作的思路。
      导引式阅读——初识图画书,传递自身阅读感受
      阅读是一项个性化的活动,图画书本身是作者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以图画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产物,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而阅读个体的兴趣、发展水平、已有阅读经验等都会对个体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产生影响。教师组织的早期阅读活动,其实质也是一种阅读分享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将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分享给孩子,引发情感共鸣。只有让教师喜欢上图画书,愿意阅读和分享自身对于图画书的感受,才能打动和感染孩子。
      在调研了解到全园大部分教师对于早期阅读都不太了解,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讲故事”的基础上,早期阅读教研组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带来了一本经典图画书——英国作家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与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导引式的阅读。
      第一遍,请教师自主翻阅。这一遍,教师普遍关注的是图画书中的文字,并结合画面比较快地浏览了一遍。教师所谈的多是“这本书还挺有意思的”、“画得挺好玩的”。这时候,教研主持人抛出了问题:
    “有什么东西在这里反复出现了?你认为这代表了什么?”
      老师们一下子愣了,“反复出现”?大家立刻又翻开了手中的书,格子睡衣、拖鞋、太阳的标志……随着老师们认真的观察,惊喜的叫声此起彼伏。在主持人带领下,教师共同翻阅,寻找每页里隐藏的太阳,不仅切身感受到图画书作者别具匠心的设计,也意识到图画书是需要细致观察和推理的。
    在主持人接下来“你觉得这本书最关键的是哪一页?为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页,为什么?这次阅读里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等一系列启发性的提问下,教师们一遍又一遍翻看着手中的图书,每一次都有新发现,每一次都有新感受。教师们纷纷说:“看似简单的图画书原来有如此丰富多彩又深层的寓意,太有意思了。”“一本书能看懂了,会使阅读者获得成功感,深入理解、反复思考又将这种成功推向了更高的层面。书,是要反复读的。”
      选择和分析图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这本图画书,能够切实感到这本书的独特所在,将自身全然地投入到书中,去欣赏、体验、享受每一幅画面,如果我们自己能喜欢,有发现,被感动,那么你的喜欢、发现和感动才能更好地传递给他人。因此,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先不要“功利”地去分析一本书的美术价值、文学价值、情感价值等,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用书中最能打动你的东西,去打动你所带领的阅读者。教研主持人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路,通过导引式的提问,带动了所有教师,激发起教师们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样,这种方式也能迁移到教师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指导中。体验式阅读——二看图画书,用孩子的眼睛看图画书
      早期阅读与成人阅读最大的不同在于,幼儿的阅读过程,既是阅读理解图书内容的过程,也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同时,图画书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也更需要观察和推理。选择和分析图画书,需要从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出发,也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教师如果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来解析图画书,阅读教学将更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取得更好的效果。
      早期阅读教研工作开展一段时间了,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图书区里投放了一些图书,可是孩子不识字,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能看懂图画书吗?”“我们班的孩子都识字了,这会对他们阅读图画书产生什么影响吗?”关于图画书中的文字,教师们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
      对于这个困惑,我们没有直接解答,而是设计了一次体验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际感受来思考。教研时我们将教师随机分为三组,阅读同一本图画书并分组讲述阅读到的故事。不同的是,一组教师看的图画书事先已经将所有的文字都遮住了,教师只能根据画面来阅读和理解故事;一组教师看的图画书遮住了正文,但是能看到书名《上面和下面》;还有一组教师是正常阅读,也就是能够看到文字和图画。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教师,其实是在模拟不识字和认识少量文字的孩子的阅读感受。
      在讲述交流时教师发现,没有出现文字的小组,通过图画,也能看懂故事内容,而且与有文字的小组局限于图画书上的文字相比,在讲述时故事更为生动形象,融入了教师个人的想象和推理,更有趣味。经历这样亲身体验的教研活动之后,教师们自己就进行了总结:“不识字,孩子也能看懂图画书,而且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同时,适当的文字使用,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理解图画书内容。”
      选择和分析图画书,其次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这本书会不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不是能与他们的原有经验相关联?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同时,如果是作为集体活动所使用的图画书,更要思考是不是符合大多数孩子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体验式的阅读方式,通过切身的感受,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怎样阅读图画书的,从而树立起从孩子出发,用孩子的眼睛来看图画书的观念。
      拓展式阅读——三看图画书,作品分析把握图画书价值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尤其是早期阅读的集体教育活动,其实是将图画书作为一种教育资源,通过图画书的阅读,促进幼儿语言、社会、艺术乃至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那么,在选择作为教材使用的图画书时,就必须考虑其教育价值,在把握每一本图画书独特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需要,分析图画书的教育价值。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品分析,这是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关键。
      在教师们接触了较多优秀绘本,对早期阅读也有了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带领老师们进行了多次的分书活动。幼儿园的图书借阅室里,有五千余本、近三百种图画书,这是幼儿的借阅宝藏,也是园本教研开展活动的宝贵资源。
      从分析孩子们的借阅情况入手,老师们选择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图书,从图画书的画面、语言、主题和层次等方面对图书进行作品分析,最终指向幼儿语言、社会性、逻辑思维和创意美术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本书(《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我们班孩子喜欢,色彩鲜艳,主体形象突出,以单幅图居多的图画书,特别适合小班孩子阅读。”“《好朋友》讲的是与好朋友相处的原则和方法,中班孩子处于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本书可以推荐给他们。”“《南瓜汤》也是关于交往的,也可以放在中班。”“不对,这本书的线索比较复杂,以一页多图的形式呈现,而且较多地使用了文字泡的方式来表示故事中人物的想象,更适合我们大班。”……教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甚至出现了几个年龄组“抢”一本书的情况。
      一次又一次的分书和交流活动,每一次都有新感受,每一次都有新发现。教师们开始不满足于幼儿园图书馆的资源,纷纷以阅读海报、读书笔记等方式向老师们推荐更多优秀的图书资源。早期阅读书目随着一次次的修订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合理,教师们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对早期阅读和具体图书的教育价值的把握也越来越准确,越来越贴近幼儿。
      选择和分析图画书,还需要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对图书进行拓展,也就是在理解图书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它的教育意义。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体验到什么?阅读本书能不能帮助他们丰富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这些教育目标……通过作品分析,明确图书的独特之处和教育价值后,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路自然也清晰起来。而在这样一次次反复的分析和拓展之中,教师理解、迁移、内化,逐渐掌握了对图画书进行作品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其设计和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研究意识在这样的活动中被唤醒,开始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主动地分析、思考、研讨和交流。
      组织园本教研活动,有时候就像组织孩子的教育活动,有对活动主体发展水平的把握,有相应的活动目标和准备,有多样的组织形式,最终都指向活动主体的发展。因此,每一次园本教研活动的组织,都需要精心的设计,作为引导者的教研主持人,更要先行一步,有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园本教研活动,又与教育活动有所不同,与孩子相比,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思维发展水平更高,教研活动更应侧重于理念的提升、方法的把握和迁移运用能力。枣营幼儿园的早期阅读园本教研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激发兴趣、提升理念、学习方法,最终我们希望在活动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仅是会看几本图画书,而是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学习“看”图画书的思路,培养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勤思考、善反思、多总结、爱研究。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视错觉》一课三研

下一篇:园本教研:让教师从“阶梯发展”走向“错位发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