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的教学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制作“自动浇花器”的活动点评

作者:沈心燕  来源:学前教育  上传时间:2014-04-11

文/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部   沈心燕

制作“自动浇花器”,乍一看,这个主题离大班幼儿的经验与能力相去甚远,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源于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源于幼儿真实的想法与愿望。孩子们在梁燕京老师的欣赏与支持下,经历了在计划中不断调整行动方案、在制作中不断尝试的科学探究过程,最终将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一台台自动浇花器得以诞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梁老师对幼儿学习意愿和学习节奏的尊重,同时又能看到梁老师以娴熟的教育技巧对幼儿主动探索的支持和引导。正是在 “尊重”与“支持”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身边的科学,体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梁老师的支持策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确立主题阶段,梁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幼儿关注点中暗含的发展价值,并通过引导幼儿呈现不同想法,聚焦问题,生成活动主题。

孩子们与动植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在假日回来照料植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植物生长和水的密切关系,由此产生了“节假日怎么给小苗浇水”的担忧。梁老师敏感地抓住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在班上展开了讨论。面对问题孩子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梁老师能够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想法,并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和认知冲突,使解决方法得以聚焦,最终促使幼儿将“小苗在节假日不能喝水”的发现与担忧,转化为给小苗制做“自动浇花器”的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教师的责任是让儿童对学习充满热情和生命力,事实上,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东西。梁老师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鼓励幼儿的探究热情,并将其作为教育的生长点,自然地将科学教育的目标融入幼儿的需求中,使得孩子们的问题和需求成为教育的来源和宝贵的资源。

其次,在经验准备阶段,通过设计制作方案,帮助幼儿逐渐明确自己的想法,将“做什么”与“怎么做”建立联系,并在与环境的作用中主动调整自己的想法。

梁老师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的意图,鼓励幼儿通过个人或小组设计“制作方案”来明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以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孩子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充满幻想和童趣,却常常无法实施。面对这一状态,梁老师在肯定了孩子们想法的同时,采用了两个办法,支持孩子们将科学探究落在实处。

一是提供设计好的“方案表格”,让孩子不但要画出“做什么”,还要画出“怎么做”,将“预设的想法”与“材料的选择”匹配起来。通过这个方法,促使幼儿发现了原有设计中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调整设计的行为,幼儿的设计由不易实现的机器人、洒水车等,转向了身边可利用的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

二是教师用文字在设计图上记录幼儿的操作想法,帮助幼儿梳理和清晰自己的思路,规划自己的行动过程,建立“计划”与“实施”的联系。这一过程强化了幼儿的思考,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在了解孩子真实想法、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支持策略。

总之,梁老师在幼儿的经验准备中,通过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使其在与环境的作用中,产生认知冲突,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设计的调整,明确探究的问题与方法,并对探究的实施过程形成初步的想法。

第三,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丰富而适宜的资源环境,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学习节奏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在探究活动中,梁老师作为支持者,引导幼儿在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运用和再现自己的原有经验,并主动学习构建新的经验。同时又作为资源的提供者,让丰富适宜的学习资源伴随、支持和保障幼儿的学习过程。

1.为幼儿提供宽松而开放的学习空间,支持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与速度进行学习。

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幼儿的经验不同,很难做到齐步走和一刀切。梁老师为支持和满足幼儿在想法、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将探究活动与日常的活动区活动自然融合,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制作材料,决定操作方法,把握实施进程,解决实际问题。开放的时间、空间与材料,保证了幼儿能够按照各自不同的节奏与速度开展活动。

2.为幼儿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支持幼儿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并在自然结果的反馈中获得对知识经验的理解。

在活动中梁老师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环境,如当珠珠和兰兰决定用蘸水的香蕉皮做自动浇花器的时候,梁老师虽感觉有问题,但是并没有否定她们的设计,而是鼓励她们积极地去尝试自己的想法,通过结果的自然反馈,使得珠珠和兰兰发现了问题所在,最终将香蕉皮换成了海绵。教师的耐心等待,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预设方法——验证预设——发现结果——得出结论——调整材料这样一个科学试验与自主发现的过程,从而获得了对材料特性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并依此主动地调整了自己原有的想做与做法,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获取经验、内化经验的过程。教师的等待使幼儿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3.为幼儿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支持幼儿在同伴互助和彼此聆听中,形成新的想法与新的经验。

教师作为观察者,当发现幼儿在探究中遇到不易解决的困难时,又适时地引入了同伴资源,营造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环境。尤其是“问题告示亭”的利用,为幼儿提供了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的空间,支持幼儿的多样化学习,使幼儿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共同探究。

最后,在经验的梳理和分享上, 教师让多种形式的共享与回顾活动伴随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共享中开放思维的空间,在回顾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现,从中体会和感受探究发现的乐趣。 

梁老师依据幼儿探索的需要,及时提供同伴互助、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等活动,将幼儿在制作“自动浇花器”这一共同的主题下所产生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探究、不同的方法与经验作为资源,开拓幼儿的视野与思维,将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梳理与提升,并产生对问题新的思考,使幼儿在学习上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

当孩子们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棵棵小苗由此挺起腰的时候,当经历了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的时候,孩子们发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学习与努力对自己的意义,并获得对“自我”的发现和肯定。而这种心态更有助于他们乐于接受未来的学习与挑战。

梁老师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注重发现支持线索,形成支持的策略。使教师“教”的方式,适应和支持幼儿“学”的方式,使幼儿在经历经验的准备、经验的建构、经验的梳理与提升中,获得了高质量的学习。让有效的教学为支持幼儿主动的学习服务。■


上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歌唱教学策略研讨

下一篇:幼儿园园本培训:幼儿园数学教育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