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挑战性与安全性
作者: 陈一郎 来源: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01-20
有别于户外运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高结构的教学表现形式,它以幼儿的身体发展、体育精神的培养及社会性发展等为主要目的。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挑战性”活动常常为广大教师所推崇,也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兴趣,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运动水平。然而,挑战性越强,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就越多,这让很多教师有所顾虑。
实践中,教师在处理“挑战性”与“安全性”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在做法上也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刻地认识“挑战性”与“安全性”,明确认识,力求既使挑战不失本色,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
一、挑战的内涵与实施要点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挑战,是指幼儿主观上想要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范围,达到高于原有基础水平的行为。在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向于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以提升活动价值。然而,要真正体现活动的挑战性,需要对挑战的内涵形成清晰的认识,并把握实施要点。
(一)正确认识挑战的两个层面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般通过两个层面诠释挑战,即动作技能的提高和社会性发展。
◆动作技能的提高
这主要体现为教师通过激励和指导,鼓励幼儿在挑战中突破自我极限,使幼儿的动作技能水平获得新的提高。这种单纯的技能提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备受青睐,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很快看到活动效果,使幼儿直观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社会性发展
除了动作技能的显性提高,教师通常还会设置一系列隐性的挑战内容,从而发展和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合作、坚持、勇敢等)。如从单一游戏到双人配合游戏;从单一信息整合到复合信息整合:从单一空间游戏到多元空间游戏等,都是以隐性的方式给予幼儿挑战的平台和空间,来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二)准确把握挑战的“度”
所谓挑战的“度”,一方面指难度,体现为教师所设计的挑战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挑战难度如果过高,远远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指心理承受度,即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要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范围,如果超出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适得其反。如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避免营造恐惧的氛围和环境,尤其对于小班幼儿,布置的场景不能过于黑暗,模仿的动物不能过于凶恶,以免对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幼儿造成阴影与创伤。
(三)合理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点”
幼儿的体育运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能用一种标准去恒定“挑战点”,而要根据活动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点”,以满足全体幼儿积极挑战的欲望。如在跳远活动中,教师可设置不同宽度的障碍供幼儿选择,鼓励幼儿勇敢尝试挑战,同时也要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
(四)采取富于变化的激励方式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鼓励幼儿尝试挑战时,语言较为平淡,肢体动作较为贫乏,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直接影响了挑战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采取富于变化的激励方式,以激发幼儿挑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教师可以变换姿势,或放松地站着说,或蹲下来说,或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达要求:教师可以变换语调,或轻声细语地描述,或响亮地提出要求等。这些强烈的反差能让幼儿更好地保持注意力与兴奋度,对于同一件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好奇,从而增强挑战的欲望。
(五)挑战应注重体现包容性
在体育教学活动的挑战环节,教师不能硬性地规定每个幼儿都必须完成挑战,而不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幼儿,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不是每个幼儿都能挑战成功,挑战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勇于挑战、乐意挑战。教师应该看重幼儿主观积极的挑战意愿和挑战过程,要体现挑战的包容性,允许有瑕疵,更要允许有失败。
二、安全的贯彻与实施要点
安全是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然而,随着挑战的难度不断增加,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也在增多。为了使挑战有安全保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工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障幼儿的安全。
(一)活动前仔细询问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询问班级幼儿有无身体不适、患疾或疲劳的情况,应避免让这些幼儿参与挑战难度较大的活动,以免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
(二)进行规范的示范与讲解
教师的示范动作、示范用语如果不规范,就会导致幼儿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与错误的模仿行为。如同样是带领幼儿跑步,有的教师会认真地将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并做好摆臂、开步、手的形状甚至呼吸等示范:有的教师只是随便跑跑,简单地要求幼儿模仿。不规范的动作示范与讲解,会让幼儿形成不良的动作习惯,成为幼儿运动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要以正确、规范的动作示范与用语传授幼儿技能,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冲击,为幼儿的自主运动作好铺垫。
(三)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在挑战难度较大的活动环节,除了放置必要的保护器械(如软垫、护具等)外,教师还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教师的站位、手势、距离等,都是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安全的重要因素。如在“跳山羊”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站位及动作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安全性,活动中教师应迎面站于幼儿落地一侧,双腿呈弓步状,双手自然迎出,以防幼儿落地时跌倒。教师必要的保护行为,既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又能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有效的保护动作,从而增强幼儿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积累日常体育运动的经验
日常体育运动是安全的有力保障,幼儿经常参与各项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各关节、肌肉、器官得到锻炼与发展,增强运动能力。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每天进行晨跑:带领幼儿复习已学过的体育运动内容,练习主要动作;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或比赛活动;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将运动的理念融于家庭教育中等。幼儿在日常锻炼中不断积累运动经验,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可以通过有效刺激进行不断完善与突破,这种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从容应对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挑战,在安全上也有较大的保障。
(五)组织专题练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题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行为,并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幼儿在某一情境中进行体育运动,使幼儿形成某一特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行为。如游泳、遇震遇火逃生、滚落时的自我保护动作等,这些特色鲜明的体育教学活动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幼儿形成固有的安全意识。
三、“挑战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从以上关于挑战和安全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挑战性”与“安全性”并非相互独立的,两者也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而应该不分彼此、相互融合于体育教学活动中。
(一)“挑战”是“安全”的高层次表现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将“挑战”之前所有的安全工作都做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挑战”环节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与实施。如在一个高处向下跳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在幼儿熟悉向下跳的起跳、落地等一系列正确动作后,并且在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实施难度更大的“叠高”挑战环节。因此,只有当“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挑战”才有意义。换句话说,有了安全保障的“挑战”才能称之为“挑战”,否则只能叫做“冒险”。
(二)“安全”在“挑战”中无处不在
“安全”在“挑战”中扮演的是“幕后工作者”的角色,对于活动中所有的安全隐患,教师都必须事前做好充分的考虑与准备。如器械位置的摆放、游戏队形的疏密、教师的站位、幼儿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等,这些都是在“挑战”环节中时时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师必须时刻将“安全”牢记心中。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与...紫玫瑰阅读人气:1207
- 舞蹈教学活动总结快乐婆婆阅读人气:2016
-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日历》丰台三幼高文娟阅读人气:4289
-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案例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975
-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秋水依叶阅读人气:2494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教师工作]教学活动中,孩子聊的很起劲怎...地瓜收到阅读人气:513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学科韵律活动教学的...chengxine阅读人气:3140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5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