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启蒙,绿色引航区域学前教育特色

作者:  来源:崇明县托幼工作办公室  上传时间:2013-10-10

      植根本土、着眼未来的发展定位
      随着崇明生态岛建设功能定位的确立,把相对落后的乡村改造成生态文明社区——一场深刻的促进内涵发展的区域社会改革孕育而生。生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崇明教育为生态岛建设服务的主动作为,是崇明教育必须具有的社会功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崇明课改本土化实践的选择。
      因着这样的责任和使命,学前生态启蒙教育纳入了崇明生态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四级组织体系,成为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经历了“十一五”的探索期,崇明学前生态教育构建了生态启蒙教育的雏形,形成了一批生态教育课程,打造了“幼儿园绿色教育研究共同体”,培育了绿色教育基地学校。
      之后,崇明学前教育以《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崇明县生态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为指引,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为准则,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课程实施
      园所个性化研究中的特色课程初见雏形
      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等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东西地域跨度大,传统风俗文化中种种各具特色的奇妙之处成为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崇明利用本土资源构建地方课程的探索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有着良好而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好教材”理念的指引下,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幼儿园纷纷汇编出版了具有园所特色的乡土课程成果集,如崇明县竖新幼儿园的《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实践成果集》、崇明县实验幼儿园的《海岛资源——-幼儿学习的源泉》,这两项研究成果的正式结集出版以及全县广大园所的推广运用,催生了所有师生开发利用本土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的热情和智慧。
      共同体团队研究中的区域特色课程日趋完善
      以崇明县西门第二幼儿园、崇明县陈家镇幼儿园为代表的10所城镇、农村幼儿园因地制宜开辟园内种植园(角),依托社区资源设立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家园互动种植爱心树,定期组织开展绿色教育主题活动等,逐渐形成了“绿色生态启蒙教育同盟军”,崇明县幼儿园绿色教育共同体应运而生。共同体成员制订了活动章程,明确了团队研究目标和园所个性化发展方向。
      共同的愿景凝聚着团队的智慧,让这个本是民间自发组建的共同体成长为一个极具感召力和生命力、备受关注和扶持的研究团队。 2008年底,由绿色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同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序的《崇明县幼儿园绿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集》出版发行,共同体单位联合组织的市级大型展示活动“同一个生态梦、同一首绿之歌”融集体教学、基地活动、专题介绍、版面展示、幼儿作品展示于一体,全方位地展示了崇明学前生态启蒙教育的阶段性成果。至此,崇明学前教育区域特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学前生态教育特色以点到面的辐射。
      2011年,崇明县幼儿园绿色教育共同体进入第二轮组建,成员单位调整为12家,研究方向为乡土课程实践基地培育和特色课程资源库建设,以实现优质本土教育资源的区域共建共享。
      行政部门保障特色课程的推广运用
      为了确保生态特色课程在区域内的推广运用,县教育局在2011年初下发的《崇明县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管理30条》中明确了生态特色课程的设置要求和实施标准:绿色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须将生态特色课程作为园所的选择性课程内容,采用与新教材主题活动融合和专题组织的方式进行,其余园所的选择性课程设置中须有40%左右的乡土特色内容。县教研室以学期为单位组织相关专题的教师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每一个教师的生态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让生态特色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如今,共同体成员单位定期组织的绿色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已转化成为区域特色课程的培训课程,形成并积累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教育活动优质资源,绿色教育特色活动在区域内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因地制宜、渐入佳境的区域共进
      植根本土的区域特色课程的创建与实施,是一个极具生命力、富有挑战性的使命。一方面,由于幼儿园教师受到专业素养、文化结构的限制,在开发编制课程方面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本土教育资源大多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收集和转化。我们的做法有:
      审时度势的特色课程系统设计
      在特色课程内容选择与设计编排方面,我们一方面力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相互融合或替换补充,如相关主题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利用和补充,对主题内容的合理替换,使特色教育与主题学习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借鉴面向本县中小学生的《生态崇明》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形成相对统一的风格,借鉴引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信息索引,同时又充分考虑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绿色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编制的绿色教育案例集、创建的绿色教育实践基地、组办的绿色教育主题月活动等成为了特色课程优化实施的媒介和载体。
      因地制宜的“三园教学”模式创新
      “三园教学”是我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首创的教学模式,“校园”“庭园”和“田园”分别指向不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场所。在“三园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幼儿园绿色教育特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基地活动的开放性、家园社区活动的一致性。基地(田园)的体验学习、课堂的延伸学习、模拟实境的相互学习,实现了校园学习与庭园学习、田园学习的跨时空对接。
      植根本土又富有创新理念的“三园教学”横式,使我县的绿色教育特色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魅力。近年来,我们陆续向全市幼教同行进行了专题展示,还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乡土课程成果展示会上进行了展示,并作为特色项目在市教研室“课程与教学”调研中进行了介绍。
      丰富多元的师资培养方式
      我们以全面提升教师本土知识与情感素养、生态课程的教学素养和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素养为目标,努力组建具有一定研究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主要做法有:
      第一,课题研究引领下的实践成长。每一个绿色教育共同体成员单位都有以绿色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线的课题项目研究,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历届市、县级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中,涌现出大量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绿色教育成果。
      第二,研训一体的课程开发与培训。我们借助县生态教育研究所、中小学研究拓展型教研员的专业力量,为广大基层教师开发专题性培训课程。同时,还集聚各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力量,尝试“编教训一体”的特色课程培训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培训的内容。
      第三,组建绿色乡土教育核心团队。通过落实教研员专人负责乡土课程研究,确保研究的效度。在乡土课程基地学校中培育种子教师,承担实践和培训任务。同时聘请专家作为绿色教育共同体顾问,提升研究品质。
      扎根本土、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在绿色教育品牌创建的过程中,我县三分之一以上的幼儿园以绿色理念为指引,在勾画园所特色发展方向和追求内涵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区域办园特色的形成,也使我县学前教育的品质有了大幅提升。
      在崇明生态教育特色向乡土课程研究延伸和拓展的新阶段,我们将在《上海市崇明县中小学(幼儿园)乡土课程指导纲要》的引领下,聚焦乡土课程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着力于特色课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致力于特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从而使植根本土、服务师幼发展的区域特色品牌更具活力。
编辑:cicy
 

上一篇:论“儿童本位”的意蕴及其教育规定性

下一篇:城乡统筹背景下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路径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