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快表达”与“发音正确”能否齐头并进

作者:彭秀萍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3-27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我是一名一线的带班老师,每接一个新班,三四十个孩子当中总有一两个口齿不太清楚的,有的是个别声母发音不正确,有的是邻近的声母音易混淆,有的则是因思维和语速不匹配而表现出来的结巴。每每这类孩子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往往总会出现“笑场”,此时这类笑声无疑令人尴尬、无奈。我们都知道这种笑会或轻或重地伤害此类孩子的心,但又因现场的不可控制性,导致执教老师无力一下改变现状,避免伤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应该“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面对这样一些语言交流上有困难的孩子,在幼儿园不给他们机会说,他们肯定在语言方面得不到发展;给他们机会说,又怕其他孩子的笑会挫伤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越来越怕说,导致连想说的念头都没了。
记得前年我接了一个中班,班上有个叫浩泽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一看就是个憨厚老实又淳朴的孩子。上课的时候,只要我眼睛朝他看去,总能瞬即和他闪亮的眼神对接上,因为他上课很认真很专注;每当我提问时,他也总是积极思考,并且很快就举起小手。至今我第一次请他回答问题的情形仍历历在目,他可能是因激动和急切,语速如同“竹筒倒豆”般,用山东方言“唧呱唧呱”讲了一长串,我听得一头雾水,愣是一句没懂。如果说当时浩泽的发言是“火种”,那么我木楞楞的不知所云的表情则成了“导火索”,班上的孩子一瞬间炸开了锅,笑声此起彼伏,有忍俊不禁的,有恶意耻笑的,有故意起哄的,甚至有边笑边学并用手指头指着浩泽的。
这样的状态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对集体显然没有任何好处。对浩泽而言,这样的语言环境是紧张的、糟糕的;对其他孩子而言,容易养成不良的倾听习惯,钻进“死胡同”——不专心倾听回答问题者的内容,满足于寻求不正确的发言或其他疏漏,寻找笑柄。《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幼儿园里,这样的环境理所应当由老师一手打造。为了保护浩泽发言的积极性,防止他一回答问题大家就笑的恶性循环的局面,我采取了如下施。
首先,极力让自己听懂他的话。我有意无意地抽空和浩泽交流,不断揣摩其发音的特别之处,告诉他:彭老师因为刚来这个班,没习惯,所以跟老师说话的时候稍微慢一点,让老师的脑袋能够反应过来;老师听不懂的地方,请不要嫌烦,多重复几遍,或者是换一种说法。每每孩子配合我的时候,我都真诚地向他表达我的感谢,并以拥抱或握手增进彼此的感情。渐渐的,孩子在我面前不紧张了,能自如地说自己想说的话,介绍他的爸爸和妈妈、他的爱好、他的老家……另外班上其他两位老师因和他相处时间长一些,有时也义务充当“翻译”,帮了我不少忙,节省了不少时间。
其次,改良环境,保护其愿意说的劲头。孩子在同伴中的被认同、被接纳往往比我们成人想像的分量重,意义非比寻常。毕竟孩子与同伴间的交往、交流密度高,也只有多一些交流,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试想一下,如果浩泽只要一开口,班上的其他孩子就笑,一次、两次可能不要紧,但长此以往一定会挫伤他的自信,严重打击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此,我极力为其改良环境,只要课上看到他举手,我就变着法子表扬,表扬他上课专心,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听懂老师的提问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等等。同时明确自己的态度:这样的孩子即使他说得不清楚老师也愿意听,而那些自己不动脑筋、还喜欢找茬嘲笑别人的孩子跟浩泽比起来差远了,以后老师不想再听到这样无聊的笑声,老师要找找哪些孩子跟老师一样在努力地听、认真地听。果然,如此这般在课堂上进行了两三次谈话之后,班上没再出现那种恼人的笑声了。
最后,让小朋友也能听懂他的话。试想一下,如果其他孩子都听不懂浩泽的话,势必会尽量减少甚至拒绝与其交流,那样的情形对浩泽而言是孤立、是伤害、是剥夺,必须让孩子们也能听懂他的话。于是,在课上,有时我会充当翻译,把浩泽的话转述一遍;有时我会评价他想法的合理或独特,然后请听懂的孩子复述一遍。复述对了,我是绝对要煞有介事地甚至是略显夸张地表扬其“耳朵灵”、“用心听”、“会边听边想”……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用心倾听,努力听懂。一段时间之后,班上孩子的倾听习惯得到了提高,能听懂浩泽话的孩子越来越多,自然就免去了翻译的环节。
大班毕业前夕,本地一所高校的专家来园做一美术课题研究——《画龙虾》,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传统的图片欣赏、画法的讲解,和让孩子与龙虾互动,通过看、逗、抓、玩的体验,比对两种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影响。实验恰巧选用我班孩子,浩泽也在其中。当专家让孩子讲解自己的作品时,浩泽滔滔不绝:“我的这只农(龙)虾很腻(厉)害,头像大脑斧(老虎),两只鳌像囊(狼)爪一样锋腻(利),尾巴像小抖(狗),一碰就缩进去。”专家很诧异:这样的孩子居然这么肯说、要说且能如此自信地说,实属不多见;其他孩子听他说话居然没有丝毫异样的反应,实在是淡定。
对照《指南》在“倾听和表达”中,要求大班孩子“会说本民族和本地区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浩泽显然在发音正确清晰、清楚讲述上有所欠缺。我也曾经尝试过帮他纠正发音,可效果并不明显,他仍然会把“l”发成“n”,把“h”发成“f”,把“g”发成“d”,一时半会儿根本扭转不过来。而且我也不敢过于计较他发音的正确与否,生怕因此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只是在心里暗暗期待着某一天他能顿悟,忽然之间明白这几个他易说错的声母发音之奥妙。可一直等到大班毕业,他是态度积极依然、发音欠缺依旧,倒是班上其他孩子听他的话没有障碍,他和其他孩子交流也挺顺利。
我不知道当时处理得是否正确。面对这类孩子,“畅快表达”与“发音正确”是否该有所侧重。假如我当时偏重于纠错、正音,结果又会如何?到底何时才是老师纠正其发音的良机?如何才能让这一类孩子在两方面都有长进或是完美地齐头并进?期待专家能为我指点迷津,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这一类孩子时更加坦然、自信。
编辑:cicy

上一篇:以积极回应的策略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

下一篇:语言活动中积极体验的核心要素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