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语言在集体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作者:费颖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09-27
惊艳的语言往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通常具有画龙点晴的作用,让听者禁不住反复玩味。但惊艳的语言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通过两个集体音乐活动的片段加以说明。
片段一:中班音乐表演游戏《偷吃奶酪的小老鼠》
活动中,师幼讨论大猫在家中睡觉并懒得不想起来的状态。某幼儿说出“慵懒”一词,用来描述大猫睡眼惺忪、哈欠连天的样子。
分析:这一词语形象又生动地刻画了大懒猫的形态,是大多数幼儿不容易想到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位幼儿说出来,教师加上语音、语调和慵懒的姿态予以重复强调,不但增强了说出该词的幼儿的自豪感,同时给其他幼儿以有力的激励,促使更多幼儿热情地模仿这一词汇和进行相应的创造性体态表演,给活动增添了更多的幽默情趣。
片段二:大班音乐表演游戏《香草咪咪》
在A段音乐中,教师邀请幼儿创编“爱臭美的大猫”准备外出和出门的样子。
某男孩坚持将教师先前示范的化妆动作改成看表动作。
师:(模仿其动作)这是什么意思!
幼:看手表!
师:为什么要看手表?
幼:看几点钟!
师:啊!这可真是一只“相当有时间观念”的小猫哦!好!做事有计划,有秩序,有勇有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某男孩作得意状向前走。
师:仔细看,看他的脸!
幼:他闭上了眼睛!
师:两只眼睛都闭上了吗?
幼:只闭了一只!
师:对!只闭了一只,另一只留着看路!都闭上,会撞树!
某女孩忸怩着向前走。
师:看她这个样子,你们觉得有什么感觉?
幼:她的动作很温柔!
师:好!我们请她再做一遍,我现在也要用温柔的声音来配合她一下!
在B段音乐中,教师要求扮演老鼠的幼儿们假装成石头,听到音乐结束时,在猫叫后,迅速跑回座位坐好。
当第一次游戏时,B段音乐结束,猫叫了,幼儿还不知道要立刻“逃”回座位。
师:我这只猫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老鼠,听到猫叫,没反应?
当多次游戏后,许多幼儿开始享受游戏的乐趣,在造型的时候嬉笑甚至大笑。
师:下次可不能再发出这么爽朗的笑声啊!别以为我老了,总是听不见!下次我可是戴着助听器的哦!
幼:那下次我“憋着”!
一次,扮演猫的幼儿在发出叫声后,反应迅速,动作迅猛。
师:看!他为什么捉到这么多老鼠?他可是出其不意地扑上去的哦!而且,这扑老鼠的姿势还真是很标准呢!
另外,教师对假扮石头的老鼠们,使用了“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等赞誉之词;同时,又对逮到老鼠的小猫,使用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下子我们猫家族有希望了”等赞美之词。
分析:
这些凝练而又精美的词句让对这些表达方式已经有点了解的幼儿得到更大的愉悦和鼓励,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提升其继续游戏的自信。对于不太熟悉这些表达方式的幼儿来说,他们也可以初步体验这些词句所适用的语境,为日后进一步了解这些词句打下基础。
策略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惊艳的语言往往看似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但相比较而言,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教师和幼儿会更容易说出惊艳的语言。如果教师本人能够具有更好的文学修养的话,不但自己能够随时使用惊艳的语言来激励幼儿,对于幼儿偶尔讲出的精彩语词,也一定会更加敏感。这样,教师不仅会意识到该词对激发全体幼儿审美体验的重要性,也会更加迅速和有效地进行反馈和强化,并以此为增长点来激励全体幼儿对高级榜样投入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在以下四个方面运用恰当的策略,也会帮助教师实现语言的惊艳效果。
1.教师需要变换语音、语调、表情和动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具有审美性,优美的语言具有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韵律美。教师可以从诗歌中体会语言的惊艳,提高自身使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拟声词”比一般的表述性词语表现力更强,“微风习习”中“习习”相比“轻轻地吹”更能体现出风的柔和,同时读起来更具音韵美感。
2.教师需要根据故事情境,用惊艳语言制造意象,激发幼儿的想像力。教师在给幼儿反馈的同时,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用拟人的手段,形象化地营造出一些审美意象,激起幼儿的想像,引发美感。例如,“温柔”、“慵懒”、“出其不意”等词可以激活幼儿的想像力,使幼儿联想起人或其他事物的一些状态或动作。例如,在第二个活动案例中,一名扮作小猫的男孩作看表状,教师顺势说道“这可真是一只‘相当有时间观念’的小猫哦”。“有时间观念”是人的行为,将拟人化的词语用于动物,会增强教师语言的鲜活感和表现力。
3.教师的语言需要在意义上求新,使话语简单又质朴,思想新鲜又深刻。在意义上求新,指的是对日常习惯用语的一种偏离。例如,教师讲“都当俘虏了还不害怕,回去告诉你家小老鼠,下次有事没事别跟着我家小猫”,一般对待俘虏的方式可不是调侃式的鼓励,教师有意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对话中获得游戏的乐趣,增进幼儿同伴之间的团结。增进幼儿同伴交往的教育目标不仅通过活动中幼儿的相互合作体现出来,在教师的反馈语言中也能够很好地体现,进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对已经掌握的词汇进行拓展延伸。除了对词本身的意义进行讨论,用语言、动作来表征以外,还可以拓展该词语相关的“近义词”,从而加深幼儿的理解。例如,从“千姿百态”可以发散到“千奇百怪”,甚至“千变万化”等。教师与幼儿讨论该类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这种“小词大作”的方式,多数幼儿能够注意到该词汇,并学会日后在类似场合中使用。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第一学期11月:多媒体课件在...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08
- 家具文化在游戏活动中的运用空谷小鱼阅读人气:989
- 第二学期5月:浅谈多媒体在美...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43
- 第二学期4月:浅谈多媒体课件...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27
- 记录表在幼儿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菟丝花阅读人气:1183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0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7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大班音乐活动Ann琹児阅读人气:3141
- [教师工作]大班的音乐活动城们城门几丈高...晴天娃娃阅读人气: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