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学中的人文价值

作者:龚敏  来源: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7-14
大班的数学活动“破译电话号码”取材于上海市二期课改教师参考用书,活动以大班孩子即将毕业互留电话号码为教学线索,归纳提升幼儿对数字的不同经验与认识方法。我曾经在不同场合数次看过不同资历的教师执教此活动,其中有首届名师基地成员陈青老师,还有一位是B老师。
以这两位教师为例:两位教师执教的主题相同,在活动设计与教学环节上无太大差别。只是在活动结束环节,孩子们已经成功破译电话号码的情况下,陈青老师采用的是现场鼓励孩子打电话给对方,让孩子在电话中与对方交流的方法:B老师也让孩子当场拨电话,但电话并没有接通。就现场效果而言,电话是否接通对孩子情绪的影响显然是不同的。课后我曾问B老师这样设计的想法,B老师说:“因为怕打扰电话的主人,我故意将电话号码改了一下。”
由此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育人”还是“育才”
当我们以生活、学习、游戏、运动为载体开展幼儿园教育时,对让孩子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始终认为所奉行的价值取向将决定各自的言行。
B老师可能觉得这个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几种破译电话号码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预设的就是现场孩子注定是打不通电话的,那么,整个活动教师所有的情感激发就都带有了表演性质。类似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可见:如一个活动教师讲述、提问、小结用时20分钟,而留给30多位孩子的发言时间仅为10分钟:如平时的集体教学活动全班孩子一起上课,到了公开课或考核课时,一些教师考虑效果才选择分组教学,等等。
我至今记得应彩云老师十多年前的活动——“家常课”。活动中应老师让孩子们学习仿编诗歌,就出示了四张简简单单的图片,没有任何花哨的形式,但全班的孩子个个认真倾听、自信表述,融洽有序的学习氛围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思索“她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并要求自己努力去尝试做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个也不能少”。
我认为,不管是具有何种特质的集体教学活动,一定都具有“育人”的潜在价值,就像人的躯体与灵魂不可分割一样。真心希望这类“只见知识技能不见人”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少。
“孩子发展”还是“师幼共同发展”
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但当教师每天怀揣着这个目标忙碌时,请千万别忘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教师的发展仅靠国家规定和硬性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教师走进教室面对孩子,举手投足均是其治学态度、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品德修养、潜在能力的全方位亮相。
有的教师喜欢时尚,经常穿黑色、褐色的衣服,但在孩子眼里,类似的色彩是很压抑的。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儒雅的谈吐,甚至得体的衣着都可以体现教师的人文素养。现在很少有教师喜欢读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一些年轻教师更钟情于看武打书和漫画。确实,忙碌的生活使大家渐渐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但教师的工作特性需要其不断自我发展。“学以急败,思以缓得”,要成为研究反思型教师,能静下心来看书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头小猪醒来了,发现自己做的大饼被人咬了一口,于是就去问小鸟、兔子、狐狸、河马等朋友,大家都用咬一口大饼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大饼变得越来越小。执教前,我和同事们交流“从故事中你读到什么”的问题,有的同事说是“分享”,有的同事说是“要不断求证事实”。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说:大饼象征着人的幸福,不要因为丢失了一小口就耿耿于怀,否则会丢失更多的幸福。梅老师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儿童文学作品,意义显然大不相同。可见,教师还需要经常与智者面对面交流。常常和聪明人在一起,慢慢的你也会觉得自己变得聪明了,说明了交流思想、拓展思维的影响力。
以幼儿发展为本,需要我们充分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凸现人文价值;让孩子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其最终要靠教师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淀。
编辑:cicy

上一篇: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下一篇:看到的一定比期待的更精彩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