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分享
作者:朱幽花 来源:嘉定区新翔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6-2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质基础。”可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有效的分享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美术活动中的分享是指幼儿完成作品创作后,进行集体的作品展示,通过教师的分享策略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提高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美术活动中的分享环节可以为幼儿创设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感受力、欣赏力和表现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巧设提问,凸显分享价值
提问是分享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励、反思等功能,有利于教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直接关系着活动的效果。
(一)分层提问,凸显分享的公平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教师在美术活动的分享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采取分层提问的教学策略,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以凸显分享的公平性。
在小班水墨画“小猫捉老鼠”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绘画行为及时梳理经验,运用判断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进行同伴分享。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小猫(最多画三只),然后粘贴“小老鼠”,玩“小猫捉老鼠”的游戏。教师在分享环节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①请画了一只小猫的幼儿展示作品;②请画了两只小猫且粘贴有小老鼠的幼儿展示作品,并数一数“捉”了几只小老鼠;③请画了三只小猫且粘贴有小老鼠的幼儿展示作品,比一比谁“捉”的小老鼠最多。第一个层次顾及到技能相对较弱的幼儿,在刚学会画水墨画且时间有限的状态下画出一只小猫,幼儿还来不及粘贴小老鼠;第二个层次针对能力中等的幼儿,他们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处于一般水平,这类幼儿力求画面内容多,也会考虑到画面的完整性:第三个层次是针对绘画技能较强、理解与接收信息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往往在绘画方面有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随着教师先后提出的问题,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拿出自己的作品上前展示。
分享活动不只是能力较强的幼儿展示的舞台,更应该是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幼儿增强自信的平台,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在分享中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尺度,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递进提问,凸显分享的发展性
有价值的提问设计能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教师在分享环节可以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递进式提问凸显分享的发展性。如在大班美术活动“民间游戏”中,幼儿在亲身体验了各种有趣的民间游戏后创作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作品,教师紧紧抓住幼儿作品之间的差异,提了四个问题:一是“这几张作品(表现的是抬轿子、踢毽子的画面)与其他的有什么不同”,幼儿发现大部分作品都是表现跳绳的,而这几张画面内容比较特殊:二是“这四张跳绳内容的作品和其他关于跳绳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发现这几张跳绳作品在表现形式上除了勾轮廓线外,还运用了线描形式:三是“在这三张作品(同样运用线描形式绘画跳绳)里找找,有没有不一样”,渐渐地,幼儿发现作品上有一个人跳绳的,也有两个人跳绳的;四是“这两张作品(同样是两个人在跳绳),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幼儿发现一张是画女孩在跳绳,另一张是画男孩在跳绳。活动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幼儿明白同一个内容可以有多样的表现形式。
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分享活动的递进式提问激发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共鸣,有助于幼儿观察作品,学会独立思考。
二、创设情境,优化分享环境
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让情境成为幼儿创作的催化剂,使幼儿的情感与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一)创设角色情境,激发分享兴趣
教师在分享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能引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在扮演各种有趣的角色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这是活动中有效分享的前提。在中班美术活动“小动物的新衣”中,教师创设了小动物参加小猪婚礼的情境。在为小动物设计完“服装”后,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参加小猪的婚礼。幼儿欢呼雀跃、兴致勃勃,活动在幼儿全身心投入的高潮中圆满结束。可见。角色情境既可以对教学情节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又可以让幼儿在角色体验中积累感知经验,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
(二)发现独特之处,凸显分享情趣
分享情趣是指教师通过用心观察幼儿的创作,发现不同寻常之处,在交流中引导个别幼儿分享创作作品的情感来源,共享独特作品的趣味性。如在中班美术活动“我的一家”中,教师在分享环节请一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的幼儿都描绘了家人各自在房间里做事情的画面。他表现了一幅爸爸妈妈和宝宝玩推小车的游戏场景,画面上的笑容很自然,也很有趣。这幅画引发了幼儿的共鸣:“我和爸爸妈妈也玩过这个游戏。”“我下次要画和爸爸妈妈玩拉钩的游戏。”……幼儿的美术作品往往融入了他们各自的经验与情感,智慧的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分享中的“情”与“趣”就自然凸显。
三、有效应变,优化分享效应
(一)变消极为积极,让分享充满自信
教师在分享活动中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对幼儿进行鼓励,要在分享中不断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在分享中增强信心,变消极为积极。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小汽车”中,教师发现幼儿在绘画中由于手腕力量不足,使原本画好的小汽车上多了几根线条和一些看不懂的“框”,画面有点凌乱。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其他幼儿猜一猜:“这可能是什么?”马上有幼儿回应:“会不会是车子上的辫子。”“是车子开的路线。”“是小汽车上的花纹。”教师回应幼儿:“原来这些线条和框框能变成这么多东西,我们过一会儿把这辆车变得更漂亮哦!”活动中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些有趣的线条,启发幼儿进行新的创作。原本画错的“线”和“框”在教师眼中突然变成了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既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又把幼儿引入自由想象的空间。
可见,在分享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慧眼,还需要教师敏锐的判断和即时的引导,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灵感。
(二)变学习为游戏,让分享充满乐趣
教师在分享活动中运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巩固与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调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性。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千变万化的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手的不同部位蘸取颜料进行创作。在分享交流中,教师请幼儿猜一猜:“这是用手的哪个部位变出来的,像什么?”有的幼儿高兴地说:“是用大拇指变出的小矮人!”另一个幼儿马上说:“我用食指变出了小鱼,看多可爱!”“这个是用拳头变出的一棵大树!”有的幼儿马上联系到了有趣的手影游戏,说:“我变出了一只老鹰,两只手一起变的!”一下子引来了大家的一阵阵掌声。教师在分享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快乐体验,游戏分享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调节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幼儿的投入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美术活动中的一段小插曲》小陆阅读人气:807
- 省三等奖:利用多媒体手段巧妙...世外仙姝阅读人气:855
- 《阳澄湖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活...树叶沙沙阅读人气:997
- 第二学期5月:浅谈多媒体在美...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42
- 专题研讨:如何在创意美术活动...小陶123阅读人气:126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美术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481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0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7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燕子阅读人气:1113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