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的范例:用还是不用
作者:李慰宜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2-08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需不需要使用范例?对这个问题很多幼儿教师众说纷纭,一位老教师说:“我工作了三十年,每次进行美术活动都会用到范例,如果不用范例,我不知道该怎么教。”可见,美术活动中使用范例似乎已成为一种惯例,一旦不用范例教师甚至会无所适从。对此,根据个人的经验与体会谈谈“美术活动中不用范例”这件事。
范例的三大“致命伤”
当我还是一名幼儿教师时,曾非常推崇使用范例,甚至是个“范例狂”,工作几十年间我做的范例几乎数不胜数。每次活动结束后,我的徒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范例放在玻璃窗上描下来,然后带回去着色。但是,我也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使用范例的弊病,归纳来说至少有以下三大“致命伤”:
◆范例让幼儿接受低水平的艺术熏陶
虽然教师在做范例时都非常认真尽责,但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画家,所做的范例与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相比相距甚远,即便看上去简单的儿童图画书,也凝聚了儿童画家多年的心血。如果在美术活动中,用我们的范例完全取代优秀的佳作,只能让幼儿长时间接受低水平的艺术熏陶。因此,教师应多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幼儿欣赏,如周翔画的《一园青菜成了精》、朱成木梁画的《团圆》等,或者毕加索、齐白石这些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等,让幼儿从小接受高起点的艺术教育。
◆范例会导致“复制型儿童”的养成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艺术活动正是幼儿体验创造乐趣的途径。但是教师提供范例的言下之意就是让幼儿照着画,以幼儿是否能模仿为标准,即便教师的范例可以画得更好些,也会因担心幼儿模仿不了而进行改动,所以看了这样的范例,幼儿虽然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自己的作品,但对范例的依赖性会逐渐增强。久而久之,没有范例幼儿甚至就不会画画,成为“复制型儿童”,对于幼儿潜在的创造力的抹杀是不言而喻的。
◆范例使幼儿习惯于一种风格
每个教师即便艺术表现力再强,也不可避免地只反映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常常看见一个班上幼儿的作品就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即便是艺术大师,也会因个人鲜明的独特风格而不一定适合所有幼儿。幼儿时期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就艺术教育而言,应该让幼儿广泛接触各种风格、各种样式的艺术作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
鉴于以上原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就尝试放弃范例。一开始我也觉得无所适从,直到2000年才有了一点积累,又继续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实践探讨,至此终于把所有范例扔掉,与范例彻底告别。
范例与美术技能
说到范例就必然会牵涉到美术技能,所谓技能往往是教师心中十分具体的概念或图像,教师期望通过运用范例,加上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然后由幼儿将教师心中的这个“技能”表现出来。在我担任幼儿教师的前二十年里也是这样做的,以至于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幼儿在没有范例和示范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在经历了很多尝试以后,我才发现幼儿美术与成人美术有着天壤之别。我曾经对年轻教师说过“幼儿美术没有技能,教师如果想硬教,那是在浪费时间”,也许我这样说太过简单,所以曾引发一些争议。其实,我所说的“没有技能”具体来说是没有成人意义上的专业技能,只有与幼儿的观察水平、空间知觉水平、思维水平、手眼协调水平等年龄特点相吻合的幼儿特有的艺术表现。这时运用范例和示范只是在硬教,它只会给我们留下一时的虚假表象,其实幼儿什么也没有学会。以下举个幼儿画树的例子来说明:
3~4岁的幼儿画的树大都差不多,即一根直线加一个圆,很接近棒棒糖、路灯或气球。
4~5岁的幼儿画的树有高有低,而且还会画出许多不同形状的树冠和树叶。
5~6岁的幼儿会发现每棵树就和每个人一样,都会有所不同,在树干、树枝、树叶等各个方面,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表现。
这种从十分笼统到逐渐分解细化的表现就反映了幼儿不同时期的观察水平和思维水平,这说明幼儿所表现的并不是他们眼前实物的再现,而是他们观察与理解的结果,不同年龄幼儿都会有所不同,当然和成人相比就更加不同。当我们放弃了范例,一定会看到真正精彩纷呈的幼儿艺术世界。
艺术欣赏与实际生活体验
有的教师觉得放弃范例就会不知如何开展教学。其实,用艺术欣赏取代范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艺术欣赏不用局限在世界名画,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大自然、社会环境、玩具、生活用品、工艺美术、儿童读物,甚至幼儿自己的作品等。
在以上这些欣赏内容中,一定要把实际生活体验放在第一位,如表现春天的花朵是为了爱花,即便爱假花也是因为这些假花酷似真花。有的教师在美术活动前找来许多艺术大师的花卉作品,还布置了仿真花卉,唯独一朵真花也没有:有的教师在白玉兰盛开的时候不带幼儿去观察欣赏,等到白玉兰已经凋谢了,突然提出让幼儿来画白玉兰,这样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也可以间接欣赏其他艺术欣赏材料,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情感,当然直接生活体验中的真情实感是不可替代的。
有些事物或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看不到,如蚂蚁的地下巢穴,各种各样的鸟等,这时只能借助间接材料,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选取名家佳作、精美的摄影作品、录像、优秀的儿童图画书、工艺制作等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在艺术欣赏中美感是第一位的,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多多储备。
选择欣赏材料时,还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理解水平,以动物为例:给小年龄幼儿欣赏的图像一定要特征突出、细节少,齐白石的许多作品都很适合:中班幼儿特别喜欢欣赏色彩强烈、有对称感、装饰性强的作品,一些农民画就是很好的素材:大班的欣赏材料可以选择构图变化较多,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的素材,如吴冠中的作品。只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规律,教师可以选择的欣赏材料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教师仍然要会画、会操作
在美术活动中不用范例,那么教师是不是可以不画、不操作了呢?当然不是。艺术就是跟着感觉走,凡是要给幼儿画的做的,教师都必须先画过做过,自己才会找得到感觉、发现问题,才会为幼儿提供更为合适的工具材料和创作方法。如我们让幼儿做版画,究竟用KT板还是钙塑板,用铅笔还是用竹笔,教师自己不试过又怎么知道呢?我们让幼儿做玩具车用什么纸盒好?从哪里入手更利于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变化造型?如果教师没有做过也是无法回答的。
我曾看见一位教师为了让幼儿用版画来画白玉兰,自己画了两张都放在抽屉里,有的同事见了大惑不解:花了这么多时间画的图不给幼儿看,为什么要放在抽屉里?可是这位教师不这样想,她的解释是:“试过以后,我提供的材料会更方便幼儿,艺术效果也会更佳。而且保存下来留做资料,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活动就更有把握。”如果把教师的作品当范例拿出来给幼儿看,说不定很多幼儿会不假思索地模仿,这对幼儿的发展来说才是得不偿失。
不用范例是不是意味着所有范例都不能用?也不是这样。比如折纸,单用书上的图例,不要说幼儿,有的教师也不见得能折出来,所以,折纸必须由教师先折出范例,有时甚至还需要教师亲自演示。取消示范也不意味着教师不能在幼儿面前操作,美术是视觉艺术,很多思考与讨论都会伴随具体图像,单用语言描述是不行的。所以不要一概而论地走极端,首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认真地想一想,这样做的时候究竟解决什么问题,是推动还是妨碍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然后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地去做。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阳澄湖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活...树叶沙沙阅读人气:1013
- 《美术活动中的一段小插曲》小陆阅读人气:820
- 省三等奖:利用多媒体手段巧妙...世外仙姝阅读人气:868
- 专题研讨:如何在创意美术活动...小陶123阅读人气:1280
- 第一学期11月:多媒体课件在...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11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园长管理]美术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482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快乐天使阅读人气:844
- [教师工作]中班幼儿老咬人教育多次,还是...风儿阅读人气:992
- [园长管理]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规...城北太阳花阅读人气:1009
- [教师工作]怎样上好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燕子阅读人气: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