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良性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作者:龚炜 来源: 上传时间:2011-05-15
幼儿园教育教学偶发事件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日常面临的问题,其性质的临场性与偶发性对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偶发事件处理的好与坏通常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应急能力、教育机智、理论修养以及思想水平。
教育教学偶发事件一般可以分为恶性偶发事件和良性偶发事件两种。本文将结合两个案例,重点分析良性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处理该种事件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获益。
偶发事件是指在某种过程中不曾预料而突然发生的事件。幼儿园教育教学偶发事件,即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些事先难以预料或不曾预料的特殊问题,它通常和课堂教学目标无关,一般会直接干扰教学。由于事出偶然,没有预先的思想准备,没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思考处理的对策,幼儿教师处理起来往往有些棘手。一旦教师不能当机立断,迅速有效地处理解决,将直接影响和干扰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恶性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如幼儿间相互打架、彼此向老师告状以及其他破坏纪律的情况等,而并非指恶劣的事件。如果此类事件处理不当,会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计划搅得一塌糊涂;反之,如果处理得巧妙,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从偶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看出一个教师的应急能力、教育机智以及理论修养、思想水平,同时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因这类事件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率比较小,所以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另一类是良性偶发事件,它是指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幼儿突然向老师提出一些预料不到的疑难问题。这类偶发事件虽不具有严重破坏纪律的性质,但处理不当,也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下面,我们不妨从以下的案例中来体会教师对待良性偶发事件的处理态度与方式。
案例1:
老师正在进行《美丽的河水》的美术活动,小班的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用水粉笔绘画河水,有的是平静的河水,有的是跳舞的河水……
“老师,我看到过小河里有一圈一圈的东西!”涵涵欣喜地说:“我扔砖头的时候水是一圈一圈的。”
“看着老师画,不要吵!”老师被涵涵突然的言行打断显得很不高兴,大声地说。
涵涵低头不语。
案例2:
吃完午饭,睡前听故事正在进行中,老师给大班的孩子讲故事《蚕豆、豌豆》。故事里说豆豆长出了豆花、豆荚,最后还长出了豆米,小朋友们正专心地听着……突然,楷楷小朋友满脸通红地大叫起来:“不好了!不好了!”然后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楷楷的举动把大家都给怔住了。老师连忙走到楷楷身边,蹲下身问:“什么不好了呀?”
“我肚子里要长苹果了呀!”楷楷的哭声更响了。
老师轻轻地说:“别着急,慢慢地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中午吃苹果的时候,把苹果籽吃到肚子里去了。刚刚故事里不是说豆籽会长成豆米,那苹果耔在我的肚子里发茅,也会长成苹果树的呀!我的肚子要撑破了……呜呜呜。”
听完楷揩的话,老师笑了起来:“你说能长苹果吗?”
“嗯!”楷楷肯定地点点头。
“那好吧,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好吗?”他点点头。
在老师的召集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浩浩说:“肚子里能长苹果,因为肚子里有水,苹果的种子就会发芽。”一向“博学”的浩浩真的会让大家刮目相看啊!
但立刻辰辰又反驳到:“肚子里不能长苹果,因为肚子里面没有阳光!”
就这样,围绕能长和不能长的问题全班小朋友分成了两大派,两派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时候,老师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小朋友,你们记得前几天学的《种子的成长》吗?种子要怎么才能成长呢?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谁还能记得是哪三个条件?”
全班小朋友齐声回答:“阳光、空气、水!”
“没错,这三个条件呀,一个也不能少,少了谁都不行啊!”老师补充道:“那么,苹果的种子吃到肚子里到底能不能长苹果呢?”
孩子们齐声说:“不能!”问题迎刃而解了。
楷楷脸上顿时流露出放心的表情和放松的神情,大家都笑了。
以上两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良性偶发事件,它们均是发生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孩子突然地向老师提出一些预料不到的疑难问题或其他状况,虽不具有破坏班级常规的性质,但处理不当,也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案例一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被孩子突然的言语打断很不满意,虽然没有怒火中烧、大声呵斥,但也简单地采用了“爱憎行于色”以及生硬压制的方法,让事情快速了结,不再延续。
其实,细细回想、品味涵涵小朋友的言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观察是非常敏锐的。他所说的关于“一圈一圈的东西”,猜想应该是涟漪。其内容本身也没有偏离教学主题,而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但教师的处理显然缺乏爱心和耐心,更缺乏处理偶发事件的艺术和方法。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往往就是直奔教学目的而去,一路直行,不允许有任何岔路;总希望孩子在你预设的轨道上运行,不允许偏差,一旦有任何偏差,则轻易认定孩子是故意捣乱。于是动不动就发脾气,采取简单呵斥之类的处理办法。以如此举措去维持教育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于课堂气氛以及师生情绪的互动方面却影响不好,对教育教学效果存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并不可取。
让我们再来看看案例二。透过案例二,我们可以发现,该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妥当的。教师并没有“一刀切”地制止幼儿的哭泣行为,而是利用偶发事件,提供时间和机会,有效引导,让幼儿自我探究及寻找问题的答案。以上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实例也从侧面说明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不仅满足了幼儿当前的需要,而且也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坚持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试想,如若教师不顾及幼儿的感受,生硬地将孩子从“呜呜”的哭泣中拉回自己预设的教育教学中,而无视幼儿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关注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的话,效果必然是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因此,在处理良性偶发事件问题的实践与探索上,我们幼儿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敏锐观察,了解前因后果
幼儿的良性偶发事件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些活动随着幼儿的理解水平自然展开,有的刚刚开始,有的中途停止,常常是自生自灭。因此,在良性偶发事件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偶发性事件,并给予恰当的支持、鼓励和指导。
关注需要,判断延伸价值
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往往已准备了教学计划,原本可以按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因某些原因,计划被幼儿所打断。此时,教师首先应当树立“以幼儿为主体”、“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积极回顾、关注孩子的兴趣、兴奋点、近期生活以及主动参与精神,确定该偶发事件是否有与孩子共同探究的价值。如果确实认定比较有价值的话,教师则应对幼儿的偶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引导,及时调整原有方案或生成新的方案,从而发挥偶发事件积极的教育效果。
正是偶发事件的突发性与偶然性特点,就更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活动中的“非常时刻”,善于抓住契机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幼儿行为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什么经验在支持?幼儿的活动与当前的教学目标有何联系?表现出哪些经验特征?还需要补充和提升哪些关键经验?如何指导幼儿通过体验和尝试来迁移经验,巩固经验,获得新经验等等,并从中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逐渐具备高屋建瓴、甄别优劣的教育素质,具备对幼儿的偶发事件及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使幼儿在与教师的有效互动中获得有意义的成长经验。
简而言之,教师对延伸价值的判断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偶发事件的价值是否符合大多数幼儿的需要?
偶发事件的价值是否与主题背景相符?
孩子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孩子是否具有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抓住偶发事件教育契机并因势利导,远比一味地追求按部就班的教育更有意义。
创设氛围,提高学习热情
幼儿的自我意识尚未发展成熟,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偶发事件中,教师要经常给予幼儿“你看得真仔细”、“你很会思考”等鼓励语言,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
教师在把握幼儿的真正需要,弄清亟待解决的问题后,要创设相适应的环境,帮助幼儿扫清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障碍。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自由体验、自由推理,与同伴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和发现,帮助幼儿提升学习热情,为偶发事件形成积极教育效果创造条件。
耐心等待,提供探究机会
当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在清楚事件本身,并判断确实具有延伸价值后,则不妨多等一等,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并通过教师适时适当的提问,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事物。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幼儿思考、商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指导他们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线索,使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推理、讨论、交流,帮助幼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幼儿受益不一定就要直接告诉幼儿正确的结论,而是要学会等待,等待有可能获得比结论更有意义的收获。如果教师过于着急地完成原本的教育教学计划,以自己的权威或成人的经验即刻占有幼儿的头脑,那么教育的生成便是一句空话,偶发事件的出现则毫无意义,幼儿刨根问底和善于发现的天性也将断送其中。
特别是当幼儿提出不可能或不符合现实的问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回答,首先应该聆听一下幼儿的解释,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时会有些童话般的幻想。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并相信孩子,应理解主动学习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策略,要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回答。若教师暂时不能回答时,也应与幼儿平等地做一个真正的探索者,一起寻找答案,以免错过主动探索学习的最佳时机。
及时总结,梳理提升经验
在偶发事件中,幼儿的认识往往只是肤浅的经验和零碎的经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思考、讨论甚至是操作后的实际情况,将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疏理和提升,帮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观察和探索事物等能力,从中获益。
看似一个简单的偶发性事件,但作为教师其内心分析却并不简单,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偶发事件情况作如下思考:
幼儿已有经验是什么?
哪些经验需要整理?
哪些经验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
如何总结、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如何引导出新的经验?
教师在梳理提升幼儿经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时间的把握:即要在孩子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二是方法的运用:可以是老师的点拨,也可以是幼儿间互动产生的;可以质疑,也可以讨论;可以是归纳,也可以是演绎。
岳飞有一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得是否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偶发事件的处理之难在于临场性与偶发性,这就需要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机制、原理等有准确的把握,并形成正确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从而能持久、稳定、科学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理性地对待并处理各种教育事件。总之,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深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做,敏锐地接受来自幼儿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使固定、静态的教学计划变为动态、随机的幼儿兴趣需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让孩子在活动中获益。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浅谈本土家具文化在幼儿园教育...空谷小鱼阅读人气:1131
- 教育教学日记1ヤǒ┏琼ヾ阅读人气:1214
- 对突发事件和随机出现情况的教...低调含香阅读人气:1182
- 怎样把团队精神体现到教育教学...童真阅读人气:1065
- 第一学期12月:现代教育技术...上官飞雪阅读人气:1062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业务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有哪些...yangjili阅读人气:3721
- [教师工作]学前教育中的五育教学法具体指...紫晓阅读人气:1947
- [业务管理]如何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阅读人气:1366
- [园长管理]如何抓好教学反思和常规教育?杨梅阅读人气:1335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