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日记中寻找家园合作的切入点

作者:李铭  来源:江苏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12-25
近年来,我园在中大班开展了“娃娃情趣日记”的活动,请幼儿以绘画的方式把每周生活中自己感兴趣或记忆深刻的事和物记录下来,并讲述自己的日记内容,而教师则及时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附在日记背面。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内心感受和愿望的机会,也为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从而审视自身的教育行为、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打开了一扇窗户。
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日记”常常记录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亲子关系、家长教养行为、家庭矛盾等,而其中很多信息是我们在平时的家园沟通中无法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往往能帮助我们理解幼儿的行为、情绪、态度。因此,我们尝试从“娃娃情趣日记”中关于家庭生活的信息入手开展家长工作,和家长一起解读幼儿内心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一、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改善亲子关系
大班幼儿薇薇的日记《大脸和小脸》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她在日记中记录了父母之间为了争看电视节目而引发的一次争吵。画面中的大脸代表处于强势地位的爸爸,两张小脸代表处于弱势地位的妈妈和自己。可见,薇薇正以绘画的方式宣泄着自己的不满情绪。教师通过分析画面和孩子讲述的内容,感受到孩子渴望父母的关爱。于是,教师对薇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果发现每天都是婶婶来接她回家,而她看见同伴们都是妈妈来接就闷闷不乐,就连做游戏都提不起兴趣。教师通过与婶婶的交谈得知,薇薇的爸爸整天忙着工作,妈妈又在外地做生意,就让薇薇长期住在叔叔家,一家三口几乎只能隔周聚一次。虽然叔叔一家对她很好,在物质上也都尽量满足她,但她心里仍感到很失落。有一次她甚至对婶婶说:“我觉得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通过这次谈话,教师意识到需要和薇薇的父母好好沟通一次。教师首先有意识地将薇薇的日常行为拍摄下来,然后请来了薇薇的父母。在看了孩子的日记后,薇薇妈妈的眼眶立刻湿润了,她一个劲儿地说:“这件小事连我都忘了,没想到……”教师对她说:“你的女儿很爱你,希望你开心,渴望和你在一起。”接着,教师又让家长看了薇薇的录像和照片,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做着游戏而自己女儿却显得心事重重时,他们的心被震撼了。薇薇妈妈淌着泪说:“我们真的是很少一起带她出去玩,对她的关心太少,没想到女儿那么在乎我……”薇薇爸爸也感叹不已:“原来再好的生活物质条件也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呀!”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家长说:“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与父母建立情感和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家庭中获得的良好的情感体验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家庭的温暖是无价的。”于是。教师和家长一起制定了让薇薇重新快乐起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在家里,妈妈尽量多抽时间回家陪她,坚持每天和她通电话,爸爸每天都抽时间和她相处,到了周末一家人要在一起学习、游戏;在幼儿园里,教师除了鼓励她主动与同伴交往之外,每天还要有意识地多与她交流,常常像妈妈一样抱抱她、抚摸她,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经过三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大家发现薇薇开朗了许多,久违的笑容又出现在她的脸上。在期末的一篇日记中,她讲道:“我知道妈妈回来很高兴,以前妈妈接我,我很开心,现在妈妈接我,我更开心。”
同样,朵朵的妈妈在看了女儿的日记《妈妈接我,我很开心》和《妈妈,我想你》之后,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法替代的,于是决定不再让朵朵跟着爷爷奶奶住,而是把她带在自己身边,哪怕工作再忙也要努力克服。
二、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效变教养行为
家长在早期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的教养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最直接。在孩子的日记中,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对于爸爸用竹条打小猫的行为感到很生气,为了不让爸爸再打小猫,他偷偷地把爸爸藏好的竹条扔掉了;一个孩子在目睹了由于爸爸酗酒晚归而引起的家庭纠纷后,忍无可忍地大声对父母说:“stop!”还有一个孩子记录了父母争吵后爸爸愤而离家的情景,他画完后悄悄在教师耳边说:“这件事我只告诉你一个人。”……
当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真实地记录下来时,许多家长感到非常震惊,同时愧疚不已。他们感慨道,原来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原来孩子有着那么丰富的情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举止可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甚至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组织了一次小型家长沙龙,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和这些家长一起讨论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使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达成教育共识
许多孩子会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烦恼,通过和孩子的进一步交谈,我们发现他们的烦恼常常和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关。如,大班幼儿茗茗的日记《我也想玩》,画面中的茗茗被排除在同伴群体之外,神情沮丧,眼睛里流露出期盼之情。她在讲述时也提到渴望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这篇日记让教师意识到了茗茗在同伴交往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同伴们不愿和茗茗一起玩的原因是她太要强,喜欢独占,爱捣乱,不守规则。教师回顾已往与她父母的交流,想起了茗茗妈妈常常提到的一种观念是“女孩要强些、厉害些,长大才不会吃亏”。教师认为,茗茗在交往上出现问题可能与她妈妈的教育观念有关,于是决定找家长好好谈一谈。
在看完茗茗的日记后,妈妈着急地说:“我女儿这么聪明,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呢?这该怎么办?”望着茗茗妈妈焦急、求助的目光,教师与她促膝长谈,一起分析茗茗“苦恼”背后的原因,让家长了解茗茗在与同伴交往时的表现以及同伴对茗茗的评价,使家长意识到正是自己平时给茗茗灌输的要强不吃亏的观念使茗茗在交往中遇到了挫折。若不及时矫正其观念,可能会对其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与家长达成共识后,教师又为家长支招。如,让家长鼓励茗茗主动邀请邻居家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引导茗茗拿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请家长以自己与人友善交往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做孩子的好榜样。在幼儿园,教师找茗茗谈话,在帮助她加入同伴群体的同时也教给她一些交往策略,并和她约定规则。每当发现她有所进步时,教师就及时给予肯定,让同伴看到她的转变。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共同干预,茗茗在同伴交往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又如,杰杰和媛媛都有一篇关于弹钢琴的日记。在杰杰的日记中,弹钢琴的自己和站在一旁的妈妈头顶都在冒火;在媛媛的日记中,弹钢琴的自己和站在一旁的妈妈的表情都是嘴角向下的。他们都细腻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抗拒情绪和妈妈的不满。教师意识到这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愿望的最好素材。当杰杰妈妈看到日记时,她惊讶地说:“真没想到儿子会以日记的方式宣泄心中的不满。看到这两团火,我马上想到每次叫儿子去弹琴我们都会发生争执。”“两团火”给了她极大的震动,让她冷静下来思考儿子学弹琴的意义。媛媛妈妈看了日记后感叹道:“女儿竟然能把我和她在弹琴时的表情和心情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看来我平时只注意倾听她的琴声而没有倾听她的心声啊!”教师由此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应当受到尊重。接着,教师和家长就“如何培养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让家长改变了观念,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娃娃情趣日记”作为孩子真知、真情的记录,无疑为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打开了一扇窗户。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日记可以为他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提供线索,找到家园合作的契机,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来打动家长、影响家长。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鼓励幼儿真实地表达心声,教师不应对孩子的绘画技能有太高的要求,应将成人的干预减至最低。此外,教师不仅应就某一篇日记反映的问题与家长交流,还应引导家长学会解读孩子的日记,透过日记了解孩子的心声。
编辑:cicy

上一篇:离园时刻

下一篇:幼儿家园社区:牵手——新老教师关于家长工作的对话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