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个月婴幼儿操作性活动的设计
作者:张梅 来源:杨浦区早教指导中心 上传时间:2010-08-14
婴幼儿早期的语言能力极为有限,其发育、发展水平更多地是通过动作来体现。随着动作的不断复杂化,婴幼儿的认知方式、认知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可以说,婴幼儿早期动作的发展推动着其认知的发展。早教指导中心应该充分认识到动作对于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设计促进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操作性活动。在设计针对7~18个月婴幼儿的操作性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环节不宜复杂,操作流程应清晰明确。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设计要点。
◆目标设置要立足于“现有能力”
活动名称:小狗汪汪
活动对象:13~18个月的婴幼儿
这一月龄段的宝宝应该具备的“现有能力”包括:
1.客体永久性:这一经验的获得让宝宝明白物体即使看不到了也还是存在的,所以尽管小狗在活动过程中交替着出现和消失,参与活动的宝宝依然紧盯着目标物,期待小狗的出现。
2.用嘴巴吃东西:活动后期,为了喂小狗吃骨头,我们让宝宝不断练习“蹲”的动作去捡骨头,并送到小狗的口中。
3.视觉追踪能力:在小狗不断与宝宝捉迷藏的过程中,宝宝的视线能够始终围绕几个关键点移动,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4.身体大动作的发展:边走边练习“蹲”这个动作对这个月龄段的宝宝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他们能适当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
0~3岁婴幼儿的大脑与神经系统尚处于快速发育的起始阶段,与外界环境刺激的接触也只是刚刚开始。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0~3岁婴幼儿活动目标的设计与3~6岁阶段的最大不同——不能以“将要学会”为设计前提和依据,而要立足于“现有能力”。就7~1 8个月的婴幼儿而言,他们的经验习得主要来源于简单的练习,其中包括重复动作的练习,以及探索知觉活动的练习等。因此,我们在为这一月龄段婴幼儿设计操作性活动时,要基于婴幼儿已有的技能和经验,使活动满足其“现有能力”的发挥和运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操作性活动时,如果没有充分了解这一月龄段婴幼儿的成熟水平和已有经验,活动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7~18个月婴幼儿的操作性活动时,不能只考虑我们希望他们学会什么,而要多考虑他们已经会做什么。
◆材料提供要有利于“主动操作”
活动名称:有趣的小碗
活动对象:7~11个月的婴幼儿
提供材料:小碗、彩色正方形小积木
活动过程:宝宝对小碗产生了兴趣,重复用小碗做倾倒的动作,继而又开始尝试抓捏小积木,甚至手握小积木进行对敲。在这组操作性活动中,几乎所有参与活动的宝宝都出现了几个相同的关键动作——倾倒、抓捏和对敲,但动作出现的顺序并不相同。
材料是产生动作的媒介,也是发起家长、教师和婴幼儿三方互动的媒介。因此,材料提供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操作性活动的成败。适合婴幼儿的操作材料必须符合以下特点:
1.能立刻引起婴幼儿的注意,无需成人的示范或讲解,婴幼儿就能进行主动操作。
2.能有助于婴幼儿形成新的动作或经验。
3.可以让成人看到婴幼儿外显动作的变化,从而了解其思维过程。
4.可以有效避免成人的替代或干预。
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婴幼儿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不断地重复同一动作。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也常常因为一个新现象的产生,而开始重复另一个新动作。教师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必须要满足婴幼儿这种“主动操作”的需求,避免家长替代婴幼儿操作这种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家长可以认真地观察婴幼儿的行为。
◆内容安排要突出“特殊现象”的解析
活动名称:好玩的贴纸
活动对象:13~18个月的婴幼儿
活动过程: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取下贴在宝宝身上的贴纸”,所有的宝宝利用自己手指的灵活性和皮肤的感知觉来取下贴纸。他们在重复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他们的动作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把捏住——从纸的一边开始揭——有意识地用大拇指剥——用食指抠——大拇指和食指一起配合抠、剥。当出现最后一个动作时,这时宝宝的操作方式应该是最有效的。活动的最后,教师又设计了新的“冲突”:将贴纸贴到了宝宝自己无法看到的额头上。
与3~6岁教学活动不同的是,0~3岁婴幼儿早教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婴幼儿,可以说家长应该也是早教活动的参与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参与性。
操作性活动是最容易引发家长观察婴幼儿的活动内容之一,适宜的活动内容不仅可以让家长看到婴幼儿的外在动作表现,还能让他们明白动作产生的内在原因;适宜的活动内容还能帮助家长通过婴幼儿发展理论去解析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有效提升家长的早教理论素养。
在以上这个活动中,我们告诉家长的是理论是:这一时期的婴幼儿除了有“目的”的动作之外,还能运用内部思维方式,在“目的”的指引下寻找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从而达到“目的”。这样的活动内容虽然不能直接促进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但却通过婴幼儿的外在表现帮助家长了解婴幼儿的神经发展特点,很好地诠释了生活中所谓“婴幼儿后知后觉”的感觉特点。
◆过程设计要推动“已有经验”的重组
活动名称:杯子里的秘密
活动对象:10~12个月的婴幼儿
活动过程:本活动的“操作结果”就是让宝宝拿到杯子里面的红枣。一开始所有的宝宝利用手眼协调的能力,通过抓捏和倾倒的方式都能把红枣取出来。这时,所有的宝宝几乎都掌握了查看“杯子里的秘密”的手段——抓捏和倾倒。为了增加难度,我们在原来的杯子里又放了一个杯子,造成“只能看到红枣,却不能轻易拿到”的认知冲突。最终操作主体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果,如有的宝宝能通过不断尝试错误而找到正确的方法——先拿掉上面的杯子,就能取出下面一个杯子里的红枣;而有的宝宝则只停留在“动作重复”的阶段。
虽然我们在目标设置上强调的是“现有能力”,但在活动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婴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又要考虑到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顿悟”现象,即婴幼儿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然后在偶然的成功中发现正确的方法。因此,婴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动作特点是:在“目的”的指引卞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动作作为个体实现“目的”的功能性进一步明确。因此,教师在设计操作性活动时,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推动婴幼儿重组“已有经验”,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动作水平。
这样的活动过程设计不仅符合大多数婴幼儿在这一月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也能满足不同发展速度的婴幼儿。这就说明,我们在设计操作性活动时既要“保底”,也要适度提高——设计恰当的认知冲突,而这个“冲突”的解决必须与上一个活动环节所积累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这样的操作性活动可以让成人通过婴幼儿动作变化而发现其内部思维发展的过程,也能帮助家长发现婴幼儿的现有经验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为下一步的家庭教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24个月--36个月婴幼儿亲...summer7773777阅读人气:492
- 24个月--36个月婴幼儿亲...summer777阅读人气:455
- 0-3岁亲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gege阅读人气:2859
- 专题:幼儿园体育运动的设计与...咚咚锵阅读人气:4621
- 提供几个活动设计――(1)从...小土人阅读人气:1388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chengxine阅读人气:4431
- [教师工作]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原...爱上爱情阅读人气:2615
- [园长管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chengxine阅读人气:4383
- [业务管理]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内容...静夜清风阅读人气:2434
- [园长管理]如何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mengmeng阅读人气: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