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方法:和小班幼儿一起做游戏

作者:徐则民  来源: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6-16
在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景:没有明确稳定的角色意识和游戏兴趣,常常为了玩同一样玩具发生争抢等。因此,潘炜老师就如何为小班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所进行的实践与思考,给大家很多启示。我以为,和小班幼儿做游戏,游戏材料的提供很重要,教师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牢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做游戏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同时会有六个幼儿在扮演医生,而六个医生又各玩各的,游戏行为大多都是打针、吃药、吊盐水,结果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会挨上六针。对此教师往往很困惑:“要不要教会小年龄幼儿知道角色分工?”
事实上,观察幼儿游戏,你就会发现小年龄幼儿其实根本不在乎周围有几位医生,他们是否同时在给一位病人看病。幼儿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想玩的能不能玩上,自己手里有没有拿到想要的玩具(道具)。如果此时教师强势地去要求幼儿学会分工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满足每一个幼儿的游戏需求,提供充足的玩具材料让幼儿快乐地去体验游戏的过程,并等待他们成长。
二要关注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
很多教师感到小班幼儿的游戏缺乏挑战。确实如此!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热衷的情节不外乎就是吃饭、看病、乘车、理发等平常小事,这是由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所决定的。但对教师而言,平常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只能、“一成不变”,教师和小班幼儿一起做游戏,更要善于捕捉幼儿游戏中无意萌发的各种新经验,推动和提高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潘炜老师很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游戏中新出现的“水龙头”情节,在游戏分享阶段,潘老师请扮演妈妈的孩子来演示,并进而和幼儿一起讨论“有了水龙头可以干什么”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接下来“洗奶瓶”的情节,由此引发了幼儿更多共有的生活经验,有的孩子提出还可以用刷子洗奶瓶等。可见,游戏后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和巩固已有经验。
三是材料投放要适时、适宜和适量
适宜:小班幼儿最适宜的游戏材料是那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玩具,它们能诱发幼儿的游戏动机,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有效推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
适量:材料太少很容易引起幼儿争抢,游戏秩序自然混乱。在潘老师组织的游戏中,教师提供的材料数量适中,尤其有很多同类材料,这样就避免了出现争抢行为。
适时:在游戏中,教师应根据幼儿需要及时提供材料。如教师看到娃娃家的幼儿正在不断重复已有情景,面包房的幼儿对卖饼干的兴趣也在逐渐消退,于是就适时增加了做蛋糕的材料,使得面包房里的游戏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了。而投放材料是否适时其实质是体现了教师能否正确建构“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师生关系。
四要积极投入到幼儿的游戏之中
和小班幼儿一起做游戏,教师常常会显得比较忙碌。教师要经常去询问“你是谁呀”“你在干什么呀”等问题,而小班幼儿就是在与教师的一次次问与答中,逐步强化角色意识,从无意行为向有意行为过渡的。可见,和小年龄幼儿一起游戏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和充分参与。如潘老师看到面包房顾客很少,幼儿的游戏情绪正在渐渐低落,便马上参与扮演顾客;看到小医院里一个病人也没有,小医生正傻坐在那里发呆,教师就立马“生起病来”。事实上,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并不持久,在许多需要有对应角色的游戏主题中,幼儿一旦缺少玩伴游戏往往会马上终止,此时,教师的参与既能重新燃起幼儿的游戏兴趣,还能尽可能延长幼儿注意力的持久性和专注性。
五是在游戏交流环节要注意形成“情景再现+激发参与”的效果
小班幼儿的思维十分具体形象,喜爱模仿。因此,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游戏交流仅仅用语言往往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要力求再现游戏情景,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其中再现游戏情景,就是把游戏的片断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让所有的幼儿通过“直面新情节”“直面新材料”“直面角色对话”来重温或了解在游戏中发生的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就是请幼儿一同来扮演角色,感受角色情感。如在游戏交流环节,潘老师请出理发师当场给顾客理发,还请幼儿跟着一起说说并做做“剪一剪”“梳一梳”“吹一吹”的动作,使整个游戏交流环节呈现出“上下呼应,全员参与”的效果。
编辑:cicy
 

上一篇:教育经验:撒花片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教学方法:“悄悄话”的特殊作用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