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作者: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2009.12  上传时间:2010-05-15
同伴之间的交往活动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幼儿之间的交往表现在合作和竞争两个方面。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一般表现为能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和妥善解决冲突,与他人的矛盾自然就比较少,性格开朗、活泼。鉴于此,笔者尝试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打击乐的演奏活动要求成员之间具有较高的合作性,它既要按照自己所持乐器的声部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演奏,也要看指挥,并与整体保持协调一致的合作演奏的复杂过程。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交往能力相对欠缺,比如,出现争夺乐器、不与别人配合等现象。因此,笔者选择了三个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的活动环节,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以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在交换乐器时,学习为他人着想
在活动的前半部分,笔者特意安排了让幼儿交换乐器这样一个环节,这时他们最容易出现争执。当教师一声令下,小朋友们迅速交换座位。这时,陈卓和史小秋在碰铃组的最后一个座位前争执不休。“我先拿到的!”“不对,是我先!”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是陈卓先拿到的。”我说:“老师相信他们自己会处理好的。”陈卓听了我的暗示后,想了想说:“好吧,我是哥哥,我让你。”说完,转身到别的乐器组找座位去了。
活动后,我组织大家开展了小小的讨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我引导幼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方一定也非常想玩这个乐器,我们可以大度一些,先让给别人,我们下次再玩。别人会感谢我们,也会觉得我们很有礼貌,我们自己也会非常高兴的。另外,当出现了矛盾,告状是逃避,拉扯是没有礼貌,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在争当小指挥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小指挥在整个乐队中处于中心位置,当上小指挥是每个小朋友的愿望。但是,小指挥只能有一个,所以问题又出现了:谁来当?为了保证公平竞争,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制订出竞当小指挥的条件:演奏认真、节奏准确、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小朋友才能当上小指挥。在以往的竞争过程中,有的小朋友因为没有当上小指挥而闹情绪,不愿演奏或者消极演奏,不与其他小朋友配合,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对集体活动特点的认识不足,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差。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有了预先的提醒和约定——不能因为当不上小指挥就不高兴,没有当上小指挥的小朋友们也要高高兴兴地演奏。经过老师的引导,他们明白了:有竞争就会有失败,失败了也要高高兴兴做好事情,要更加努力,只有靠自己的真本领当上小指挥才会让人佩服。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那几位平时在集体活动中不认真的小朋友也逐渐开始约束自己,认真地演奏了。
三、在确定小鼓手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乐曲《拔根芦柴花》和《阿佤人民唱新歌》中,都有一个声部需要加入大鼓、锣和镲三种乐器。这个声部音响效果强烈,一般是在乐句开头的重音击拍,对幼儿的节奏感和控制力要求很高,而且只需要四位小朋友,所以小鼓手又成了竞争的热点。在以往的活动中,为了避免争执不休,这四位小朋友都是指定的,而这次,我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谁表现好谁上,有的说玩猜拳游戏谁赢了谁上,有的说按顺序轮流上,有的说抽签来决定……他们的解决办法真是五花八门,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确定采用按顺序轮流的方法,其他的方法在以后的活动中再逐一尝试。幼儿认为这个办法比较公平,每个人都有机会当小鼓手。通过这次讨论,幼儿感觉到当遇到冲突时,大家都动动脑筋,就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自信、更加快乐了。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竞争,主要包括对抗性竞争和共生性竞争。在对抗性的竞争中,幼儿往往会把别人的胜利视为自己的失败,表现出消极、不讲道理、乱发脾气等;而在共生性的竞争中,幼儿相互鼓励,把成功者或胜出者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合作的基础上分享他人的快乐。在这次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让我相信他们具有一定的处理冲突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善于为他们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他们发现矛盾的存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歌曲的特点及演唱的方法与策略

下一篇: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对策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