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教印象

作者:吕淑青  来源:江苏省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4-23
2004年7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向学校提供专业支援服务,帮助学校进行各项教育改革,提升专业效能。其中,借调优秀的在职教师,以全职或兼职的方式担任支援伙伴,支援学校开展教学活动。2005年开始,分批邀请内地优秀教师及教研员,前来香港,与当地教师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以配合香港的教育课程改革。2008年初,我有幸随来自全国的11位幼儿教师,参加了“内地教师赴香港学前教育支援组”的交流计划。在香港的18个月里,我先后驻校8所,并参观走访了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幼教机构,感触颇多。
机构完备
香港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其目的及所属系统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类,即幼儿中心、幼稚园和学前教育特殊机构。幼儿中心是“一天的部分时间内或较长期间内,为给予照顾与监管而接受超过5名未满6岁的儿童的场所”,由社会福利署管辖,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目的是帮助白天缺乏人力及场地照顾幼儿的家庭管教儿童,目前多为全日制。幼稚园由教育署管辖,招收3~6岁的幼儿入学,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多数为半日制,均由社团和私人主办,属私立学校。根据经营目的可分为谋利和非谋利两类,根据其办学模式可分为本地和国际两类。学前特殊教育是香港政府专门为学前弱能儿童提供的教育项目,大部分都在上述两类机构中进行,也有极少量的专门机构。
幼儿中心及幼稚园大多以自负盈亏及非盈利的形式独立存在。但由于投资来源、地理位置、管理机制等的不同,香港幼稚园的办园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如有的幼稚园不仅有一千多平米的教学楼,还有三百平米的户外游乐场所,不仅有齐全的电脑教学设备,还可同时满足O~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标准的入园需求。而有的幼稚园地处繁华社区,校舍面积狭小,空间有限,甚至连最基本的户外活动场所和体能设施都没有,幼儿只能在室内活动。另外,幼稚园师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在香港,幼稚园教师必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才可上岗执教,在职教师也可以在香港教育学院通过不同级别的培训,获得不同级别的资质证书,以满足各类幼稚园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在九七香港回归之后,与大陆交往的增加使幼稚园迫切需要普通话教学,擅长普通话的教师在香港颇受欢迎。
氛围祥和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大陆与世界的特殊港口,迎来送往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群,信息爆炸、高效快速、纷繁复杂是社会环境的写照。但在幼稚园,我们却看到了这个复杂环境中的一片净土、一方乐园。从校监、校长到教师、幼儿,每个人都谦恭有礼、平和亲切,脸上挂着安详的微笑,说话有礼有节、幽默温和。我们每星期需驻校四所,虽然每间学校只有一天的交流时间,但对于任务繁多的学校来说非常不容易,校长每次都能提前安排好教师与我们观课讨论的时间,还根据课程的需要及时调配教学资源,给予交流人员和老师们全力的支持,积极组织全校老师同参与、共分享,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同时,背井离乡的我们虽然身处异地,但驻校时校长的亲切友好和热情周到,从工作到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上的合理安排都让我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幼儿园的许多设施都考虑周到、设计巧妙,处处体现了一个文明社会的人文关怀。比如,幼儿尺寸的洗手间,富有童趣的洁具;预备班的软包墙面,小沙发、小茶几、木制桌椅等家庭式家具,无不洋溢着温馨舒适的家庭气氛。在维多利亚幼稚园,我看到班级的一角挂着几个小牌子,上面写着“我要去洗手间”,用蓝色和红色区分男女。当孩子在上课有需要时,可以自己戴上牌子去洗手间,一路上他(她)会得到其他老师和阿姨的照顾。从这一细微之处,我们感受到了教育者真正把幼儿的需求放在了首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使幼儿能在温暖、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学习。
环境精致
香港幼稚园的环境与内地相比,大都比较狭小,没有户外活动场地,但是他们注重为幼儿提供优良而精致的环境,注重将教学内容融入环境,使幼儿在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环境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即使在盥洗室里,也处处洋溢着温馨与清新的气息,在这里,孩子们会像成人一样排队等候,几乎没有人大声吵嚷。在驻校工作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狭小拥挤却整洁有序的空间,让香港的孩子们更有礼貌、秩序感更强。
由于空间有限,园内一般不设大的主题板,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墙壁和每一个角落,创设幼儿可参与其中的区域,如气象角、图书角、科学角、家庭角、美工角、英语角、玩具角、表演角等。一些幼稚园还为幼儿创设了可自由创意与探索的活动长廊,如立体镜、构图墙、壁画墙、钉板墙等。每个区角内材料充足且丰富多样,幼儿可以任意选择和自由组合进行活动。墙面的图画和装饰也是贴满了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字卡、制作等,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模式多元
与大陆园本课程的百花齐放一样,香港幼稚园在遵循了教育署的规定和幼稚园实际的基础上,都努力建构着自己的园本课程,如“综合课程”、“主题课程”、“问题一探索一经验课程”等。同时,各幼稚园又不拘泥于这些固定的模式,而是灵活掌握、有机结合。教师从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提升来审视课程的效能。
香港的幼稚园信奉“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潜能,是有能力和主动的学习者”的教育理念。因此,幼稚园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重视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调动,关注教师作为引导者、协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强调教师与幼儿彼此在“教”与“学”中的互动。这一点,在我参观灵粮堂幼稚园后更有感触。幼稚园分为大、中、小三个年级,各年级的教师既有固定又无绝对固定的班级。所谓固定班级是指在幼稚园的集体活动时,幼儿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无绝对固定的班级是指幼儿每天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每个周末放假前,教师会将下周的学习内容与时间安排告知幼儿和家长,幼儿选择学习内容并在学习卡上贴上表示不同课程的贴花,教师则按科目承担教学任务,一周内一个教师要多次给不同的幼儿上相同的内容,这也让教师对全体幼儿有了横向的了解(教师有细致的观察记录,并会在下月更换不同的学科)。当然,幼儿自主选择还必须遵循一个规则,那就是自己所选择的一周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完成,所以幼儿必须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活动多样
香港幼稚园倡导对儿童进行“全人教育”,使儿童在体能、智能、语言、社群及情绪等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幼稚园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除课堂学习,幼稚园会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让幼儿感受科学的奥妙和科技的发达,产生探索和发明的欲望;组织不同班级共同参与娱乐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在救世军梨木树幼稚园,有孩子问我:“老师,你是从内地来的,那你是哪个民族的?”我告诉他:“我是汉族人,不过,我会唱好多不同民族的歌曲呢!”于是,我跟老师们商量,在高班(大班)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联欢活动,由孩子们穿着不同民族的服饰表演,我来演唱民族歌曲,让幼儿感受我国多民族的文化和风俗,提高民族自豪感、审美能力和表演才能。另外,一些幼稚园还开展了多元智能教学、蒙特梭利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等,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童趣、情感和动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配合
香港幼稚园特别关注与家长的密切配合,认为家长是幼儿园活动及课程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成员。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应当与幼稚园互为伙伴,彼此沟通和分享,并为幼稚园提供多元文化的交流及有力的资源,以提升课程品质,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在我们参观香港圣马加利大幼稚园时,校长曾这样比喻:学校是一辆车,幼儿是乘客,家长则是汽油。她的话充分肯定了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驻校时我注意到,在每一所幼稚园,家长都会自发组织成立“家长义工队”、“家长委员会”,并评选出主席及各级成员,分别负责各项协助工作。幼稚园也会有固定的“借书日”,平时,幼儿可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在校借阅图书,由家委会负责管理,他们娴熟与热心的程度就像是幼稚园的主人一样。除此之外,学校还会经常邀请家长来园举行家长会、生日庆祝会、亲子旅行、圣诞联欢会、冷餐会等,增加了幼儿的生活体验,使家长更加了解成长中的孩子,从而促进家园共育。为了使家长更加关注教育、了解孩子、参与课程建构,很多幼稚园会举行各类讲座及培训,并出版家长通讯录等,使家长不仅了解了幼稚园的教学方针和课程运作,更掌握了良好民主的教育方法和科学有效的育儿技巧,增长了家长参与幼稚园活动的积极性。
编辑:cicy 
 

上一篇:日本幼儿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下一篇:美国日历教学活动简介及思考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