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情绪课程的有力支持——评《让图书成为比比课程的好朋友》

作者:杨丽欣  来源:北京安华第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1-25
更多有关“幼儿阅读”的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幼儿教师网2012年专题——

 
一群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教师们,将一个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致力于使孩子们获得健康心理能力与技巧的课程——比比课程,与一个与孩子的心理特点相契合的表达系统——图画故事书,有机、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不禁使我们感叹于教师们对教育的责任,感叹于教师们对儿童的尊重,感叹于教师们对儿童健康发展的期望。
 
虽然作者没有完整地介绍各个单元所提供的图画书书目,也没有更多的教育案例细节描述,但我们从中还是不难发现教师的用心所在。
 
一、两个结合体现了教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把握与尊重
 
比比图书角的创设,“是以图书为中介,帮助幼儿多角度联想自身的体验,准确认知各种情绪情感,拓展面对不同处境而采用各种应对策略的经验”。而这一目标的设立与实现,却有着显而易见的理论基础。
1.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图画书本身特点的有机结合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其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图画书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图画形象来传递信息,图画形象多是对现实生活形象的突出反映,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生动再现,它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与现实事物更为相似。因为儿童理解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依据原有经验进行识别、判断、联想、迁移的过程,所以图画形象的直观性、生动性对于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表象经验的学前儿童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同时,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感知力、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等与图画故事书阅读有关的心理能力均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也使儿童对图画书的阅读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总之,对于尚未掌握大量书面文字的儿童而言,图画书阅读是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相契合的活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将与幼儿的思维发展相吻合的图画书作为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载体,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思维特点、学习特点的深入理解与尊重。
 
2.幼儿情绪的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的有效结合
《比比和朋友》课程是针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实施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课程。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伴随个体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是个体心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每一个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需要不同,需要的满足程度不同,其产生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与差异性。
人们常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个贾宝玉、一百个林黛玉……这句话生动而准确地反映出阅读的个性化特点。幼儿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同样受其原有生活知识与体验、阅读经验与模式的影响,有着其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至关重要。在比比图书角中投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图书,将具有个性化的情绪体验与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孩子们在自主自愿的区域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区域活动的自主性,为孩子们的自主发展创造了空间;各种情绪情感、交往技巧等方面的图书投放,满足了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教师的观察及适时指导,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给予了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二、三个策略的应用反映出教师对比比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实践
《比比和朋友》课程旨在促进儿童面对困难做出调试的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社交技能和自我肯定的能力,使他们更愿意和更有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课程中特别强调:着重于发展儿童面对逆境的潜能和能力,着眼于发展应对能力。目的是帮助儿童关注在不同处境下,找寻各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1.以观察为基础,帮助幼儿获得准确的情绪认知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问题、认清问题。找寻应对策略的前提是对问题的准确把握。比比课程中,总是通过一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帮助幼儿认识到悲伤、妒忌、愤怒等不同的情绪体验。而教师则借助图画书形象的画面,帮助幼儿对悲伤、妒忌、愤怒等这些深刻、内隐、复杂的情绪情感,有更为准确的感受与体验。
文中,教师特别提到:由于幼儿受原有生活经验、自身体验的局限,往往不能准确地区分某些情绪情感的程度,并用相应的词汇表达。教师利用图书中一张愤怒的小兔子的形象画面:倒竖眉毛、紧握拳头、紧闭嘴巴、两只耳朵高高竖起,头顶上火红火红的火焰、喷发的红石头,以及整个画面中大面积的红色、对比色的使用等等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孩子们立刻感受到:“这只小兔子特别特别的生气!”而“愤怒”这一极端情绪瞬间被幼儿所理解,词汇也同时被掌握,而且孩子们的脸上自然而然地就模仿出了小兔子的神情。
幼儿在进行“妒忌”这一单元的学习时,似乎没有了原有经验的支撑,无法将它与生气、不高兴等情绪准确地区分开来。但是当教师带幼儿一起阅读《我不要妒忌》时,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呈现,孩子们逐渐领会了其中的细微不同,在图画书的启发下,孩子们不仅准确地认识到了“妒忌”,同时也获得了有价值的新经验。
 
2.以理解为载体,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要解决问题,认识和认清问题后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问题,以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而不仅仅关注于方式方法的采用,这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态度的转变往往必须先于技巧的提高”。
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五六岁的孩子看似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当教师将图画书中那只积极、勇敢地面对悲伤的小兔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时,“幼儿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面对负面情绪所应持有的态度”,他们也在榜样的影响下,变得积极、向上,并努力去寻找可行的解决方式:去滑滚轴、去看会儿书、去吃好吃的……“幼儿的应对方式在图书内容的引导下变得丰富而充实”。
面对极端的负面情绪——死亡,成人往往都难以释怀,更何况是孩子。一本《獾的礼物》以及老师简单的讲解、静静的陪伴,使失去小仓鼠的孩子“脸上密布的愁云慢慢地淡了”。孩子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与图画书的对话中,展开心的交流。它不仅帮助解开幼儿心中的结,还使他们获得了面对负面情绪与挫折的信心与勇气。
 
3.以分享为途径,帮助幼儿丰富应对的行为技巧
要解决问题,在认清问题和有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之后,还需要相应的行为技巧,使其得以实现。比比课程的目的之一在于:增加儿童的应对策略,来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图画书阅读,不仅仅只是对已经出版成册的图画书的认识与理解,自制图书,也是儿童图画书阅读的一项内容。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制图书的方式,将他们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面对新环境的应对策略,投放到区域中,使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得以学习、交流、分享。这使得所有面临着将要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伴的孩子们,将运用着同伴们共同的智慧,去面对将要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在分享中,不断地丰富着自身的行为技巧和应对策略。比比,使孩子们拥有了一份面对负面情绪与改变的积极心态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文中,教师用“我们一定能行”的事例,再一次证明了图画书阅读在《比比和朋友》课程运用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它不仅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技巧,比比课程也使教师提高了进行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
愿教师和孩子们在《比比和朋友》课程中共同成长!
编辑:cicy
 

上一篇:阅读分析:蚂蚁和西瓜

下一篇:基于“经验”的早期阅读教学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