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干预,纠正儿童偏食、挑食行为
作者:曲烨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0-01-04
挑食、偏食的现象在幼儿园较为普遍,分析原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生理不良反应造成对某些食物排斥,如过敏反应,这种现象往往仅对少数食物产生厌恶情绪,进食后会出现呕吐等症状,消化不良的儿童对所有食物都不感兴趣,对此应进行相适宜的医学治疗。另一方面是儿童饮食习惯不良,长此以往形成心理排斥反应,这些儿童往往表现出对同一类食物特别喜欢或不喜欢,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为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有效干预策略。
案例一 小班的豪豪偏爱主食,不喜欢吃副食,包括水果、蔬菜、鱼肉蛋类食物。调查了解后找到原因:家庭喂养出现了偏差——孩子不吃什么家长就不喂什么。
干预过程:一是立体互动 家长的任务是改变家庭饮食习惯,饭菜要多样化,不迁就孩子的喜好,进餐时要求孩子每样都要吃。教师的任务是利用餐前活动时间,组织报餐、进餐要求等活动。保健医生利用健康教育活动向小朋友介绍食物的营养、缺少这些营养的后果,引发孩子对营养知识的兴趣。炊事员在进餐时到班级巡视并与孩子互动,如“叔叔做的饭好不好吃?”回答“好吃!(答案中不乏言不由衷的孩子)”,“叔叔真高兴,明天叔叔还给你们做好吃的东西!”蹲下来与挑食的孩子说悄悄话:“叔叔很喜欢你!你要多吃饭!”孩子知道了这些饭菜是喜欢他的厨师叔叔做的,在吃饭时会因幸福感而增加食欲。
二是兴趣引导 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泛灵论——万物皆有生命的观点,和孩子一起想象着食物的生动可爱,如吃芹菜、油菜等粗纤维的食物时,引导孩子倾听充分咀嚼时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告诉他那是青菜喜欢他的牙齿,高兴地在他嘴巴里唱歌……诱发孩子喜欢咀嚼、有主动吃的愿望。
三是形象对比 在分餐时有意把他不喜欢吃的食物多分一些,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时,再把食物分成不均匀的两份,让他自选一份,聪明的他自然会选择少的一份,这时要与孩子约定:这份已经很少了,一定要把它吃完。之后会看到孩子在暗自窃喜中主动快速吃完自选的小份食物。
四是成功体验 当孩子能够把不喜欢吃的食物大口吃下去时,及时拍照记录下来,和孩子一起拿照片在老师、小朋友、家长等熟悉的群体中炫耀,让孩子体验着成功与骄傲。当他的表现出现反复时,及时拿出照片让其讲述当时的情景,并鼓励说:“看!你那一天吃的多好,嘴巴张得像大老虎!今天一定会吃的更好。”承诺吃的好再拍照。
小结:对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要多采取具体形象的引导方法,使孩子在自然情境中丰富味觉的适应能力,咀嚼肌得到有效锻炼,偏食、挑食现象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案例二 大班的妞妞挑食日趋严重,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营养不良、神经性呕吐症状和入园焦虑情绪。原因分析:一方面是妞妞好胜心强,令她讨厌的早餐导致她剩饭或进餐慢,自认为受到同伴的嘲笑;另一方面是家长过渡关注孩子的进餐情况,令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干预过程:一是改变家长观念,形成合力 改变家长的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和保健医生共同约谈家长,分析孩子偏食的原因,解释最令家长恐慌的呕吐现象不是生理疾病引起的,一旦消除了心理不良因素,呕吐将不治自愈。分析家长的态度存在哪些问题,如受到孩子的要挟后(我就是不吃××,不然我就不去幼儿园……),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向老师求情,助长了孩子挑食的士气。建议家长当孩子为进餐讲条件时不但不能妥协,且态度一定要坚决,让孩子知道没有回旋的余地,逐渐打消她讨价还价的想法;再如家长频繁地评价孩子的进餐情况,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建议他们不要过多地和孩子交流进餐问题,把它作为自然、必需的一个生活环节。离园时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注重宣扬孩子一日活动中精彩的表现,有选择地反馈进餐情况,避免过于或仅局限于进餐不良情况的反馈,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利于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只有家长的问题得到解决,家园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干预儿童的偏异行为。
二是扭转入园焦虑情绪 妞妞因进餐而产生入园焦虑情绪,这也是其他儿童较常见的现象。这种情绪疏导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在一日活动多给她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在群体面前加大对其强项的表扬力度,帮助树立威信,改变因吃饭慢而被同伴嘲笑的现状。充分利用她表现欲望强的优势,可以在离园前布置一个适当的、她喜欢的任务但需第二天来园才能够完成,吸引她来园,抵消或淡化因早餐问题引起的入园焦虑情绪。
三是耐心等待 循序渐进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各自养成了不同的习惯,人园后,我们不能强求他们的行为在一朝一夕之间彻底改变,况且习惯的改变对于一个幼小的个体来讲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需要教育者付出耐心,给孩子时间去慢慢地改变。可以利用女孩子爱美的心理,通过照镜子比较皮肤的颜色、光滑度让孩子发现她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告诉她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是身体里缺少了哪些营养,它们都存在于哪些食物中,激起她想吃的欲望。开始时减量分给她那些令她厌恶的食物,有时可以是一口的量,只要能吃下去就及时表扬并不再加量,可以奖励优先选择喜欢的活动区或小粘贴等,待有了好的趋势后逐渐加量。
四是心理暗示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的作用往往会使别人比较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抵制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那么,心理暗示在干预儿童特殊行为中就是不错的教育方式。如当她不喜欢吃面包时,要用极尽可爱的词汇来渲染这个面包,告诉她只有喜欢它,把它想象的很好吃,小肚子才会喜欢,它的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教她学会使用自我暗示法赶走“不好吃”的印象。还可以和她一起吃饭,一边吃一边夸张地说:“面包真好吃、我一口能把它咬出兔子的两只长耳朵……”在这种情境感染下她会下意识地吃一大口,并注意观察自己咬出了什么“作品”,有时她会兴奋地说:“你看我咬出一座山……一棵树……”一个不爱吃的面包在不断变化的形状中被她吃完了。妞妞的呕吐现象一直伴随整个干预过程,每一次都要为她的呕吐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如“面包太干你没有喝口稀饭润一下”“这些饭在你的嘴里待的时间太长了你没有把它们咽下去……所以就吐了”,她认为这些理由很充分,自然就接纳了我的暗示,当恶心再次出现时,她会使用已知的方法去调整这种感觉,呕吐的次数逐渐减少。
一个月后,妞妞挑食的情况明显减轻,而且进餐速度常常在班里名列前茅,进食量也是一个大班儿童的正常量,体重增加了三斤,面色红润有光泽,呕吐症状消失。渐渐地,妞妞的进餐情况和其他孩子已经没有区别了。
小结:这一干预策略适合于年龄较大、自我约束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通过家园互动、心理疏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主观有改变现状的意愿,加之正确方法的引导,偏食、挑食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总之,儿童偏食、挑食的干预原则应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从厌恶反应较轻的食物入手,循序渐进,如遇到儿童反应强烈的食物,可选择暂时放弃。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读懂孩子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雾里看花阅读人气:1354
- 如何解决儿童挑食、偏食空谷小鱼阅读人气:814
- 如何纠正孤独症儿童的偏食听力语言苗苗班阅读人气:923
- 如何引导儿童的神经性行为听力语言苗苗班阅读人气:915
- 2-3岁幼儿独立性发展适宜行...gege阅读人气:1421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小白阅读人气:6504
- [教师工作]小孩儿挑食怎么办?爱神的飞刀阅读人气:264
- [教师工作]孩子挑食怎么办秋穗阅读人气:658
- [教师工作]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小蛋蛋阅读人气:3051
- [教师工作]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dingyanfei阅读人气: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