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怕输”的幼儿

作者:韦凌云  来源:幼教园地  上传时间:2008-02-28


幼儿怕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离不开成人的态度与行为、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孩子怕输的原因分析


1.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使幼儿缺乏输的体验与承受能力。


幼儿生活中输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了幼儿对输的看法与承受能力,如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迁就,往往导致幼儿无法承受输的结局。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交往、游戏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孩子自尊心的维护而过于迁就孩子,他们往往过多地故意输给孩子,保持孩子愉悦的心境。然而,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幼儿缺乏正常的输的体验,久而久之,幼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一旦他们步出家庭进入幼儿园、步入同伴的群体,他们在与同伴的竞争中就难以接受自己输了的结果。这些幼儿因此有可能对“赢”的同伴采取语言或行动上的攻击,也有可能回避同伴的关心,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易加剧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困难,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 成人对输、赢的不正确的态度加剧了幼儿怕输的心理。


教师是幼儿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幼儿输、赢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对输赢的看法,一旦教师的态度不正确,直接会加剧幼儿怕输的心理。因为幼儿的很多行为往往是以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作为出发点的,所以当幼儿在竞赛性活动中输给他人的时候,他们更加关注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然而,在很多时候,教师的赞扬往往只给了那些赢了的幼儿,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在行动上,在这时候,输了的孩子往往成了被忽视的群体。长期如此,会使他们形成这样的误解:自己输了,所以老师不喜欢自己。因此,在自己赢的几率较少的活动中,他们往往会采取各种借口回避活动。


此外,家长对幼儿输赢的态度也会加剧幼儿怕输的心理。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运动会上,笔者经常看到,孩子赢了,家长会极力奖励孩子,包括语言上的赞美、肢体动作上的亲密、物质上的奖励等等,但一旦孩子输了,家长往往会保持沉默,有的甚至会骂孩子。这种对待幼儿输赢的态度也直接加剧了幼儿消极情绪的积累,加剧了幼儿怕输的心理。


3. 幼儿遇挫折时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也加剧了幼儿怕输的心理。


在各类比赛中,若消极情绪占主导作用并长期地积累,也会促使幼儿回避自己赢的几率较低的活动。可以说,在活动中,那些过于害怕自尊受到伤害的幼儿往往更多地体验了羞耻、悲伤、悔恨等有明显不快乐的感受,若这种感受得不到排解,并长期积累,会加剧幼儿对比赛结果的忧虑,并回避自己没有信心的竞赛活动。这也是与幼儿的需要分不开的,可以说,幼儿的需要是复杂的,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自尊的需要会日益突出,他们要求自己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地位、名誉、成就,并得到同伴、老师的认可。因此,比赛中,输与赢对很多幼儿而言就变得很重要了,一旦输的消极体验过于强烈且不断积累,幼儿易产生怕输的心理。


二、如何帮助幼儿摆脱怕输的心理


1. 让幼儿学会宣泄情绪。


消极情绪的宣泄,能减轻幼儿对比赛结果的担忧,并能较坦然地面对输的结局。因为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易使幼儿产生消极的心境,心境具有持久性和渲染性,它使幼儿在这段时间内所看到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包括对整个比赛的看法。因此,应让幼儿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消极的情绪。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情绪虽然是主体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但情绪在个体身上却往往以面部、语言和身体姿态表现出来。可以说,幼儿是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的,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并解释着他们的表情,直接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二是善于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对于那些爱倾诉的幼儿,教师往往使用“我正在听”、“你能告诉我吗?”之类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会倾诉。对于那些自尊易受伤害的幼儿,教师更多的是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用眼神、肢体语言、语言等传达自己对他们的肯定……


2. 保护幼儿的自尊。


在竞赛活动中,善于保护幼儿的自尊也能减轻幼儿怕输的心理担忧。可以说,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怕输是缘于过于害怕自尊受到伤害,当不断落败时,教师与同伴的嘲笑或是沉默都易使他们失去自信心,并不愿参加类似的活动。而维护幼儿的自尊要求教师能细心地观察幼儿的进步,在日常活动中肯定他们的闪光点,维护他们在集体中的积极影响,尽量消除他们对输的结果的惧怕与担忧。


3. 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的结果。


首先,可采用各种方式让幼儿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输的体验。其次,引导幼儿对输的结果进行正确归因。幼儿对自己的能力都有极大的自信,但在活动中,这种自信有可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若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受挫,且对活动的归因不当时,会使幼儿质疑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回避类似的活动。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归因引导应有一定的引导策略,孩子输了的时候,不出现“是因为你笨!”之类的评价,避免幼儿将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差等内部因素,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析自己的能力、任务的难度、客观环境等,客观地进行归因。

关键词:

上一篇: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中国幼儿园

下一篇:解读孩子间的“性游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