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

作者:袁贵仁主编  来源:《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  上传时间:2005-03-14
  探究式学习(inquiring learning) 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对于某个知识的完整理解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完整的理解与经验既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发现知识和知识产生过程的情感体验,既包括能用于语言表达的知识,也包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知识,还包括幼儿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无法用语言表达,但确已获得的经验。
  探究式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情境性。任何学习都是处于具体的情境中,其学习结果也是具体的、情境化了的,因为抽象的原理的学习必须要通过大量具体实例的学习才能真正理解。②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问题是探究的逻辑起点,具有挑战性的、解决过程中蕴含着多重关系和组合方式的开放问题最适于幼儿的研究。③动手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法国中小学流行的“动手做”的科学教学方法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典型形式。④开放性。探究式学识不是按照既定程序解决给定的问题,它拥有多重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研究者将探究式学习分为6种类型,即试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以及开放性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探究式学习对幼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基于以上观点,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进行:

  想办法使幼儿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能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只有意识到了问题,才能谈得上下一步的探究。

  判断问题所在的具体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探究。比如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得快还是在冷水中融化得快,通过设置情境幼儿也能意识到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却不适合幼儿探究――虽然现象很明显,但是却不能做进一步的归因与实验。判断是否适合的标准就是看内容是否超出了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内容当中的事物是否蕴含着丰富的组合关系。

  为幼儿准备适宜探究的材料。曾经有教师让幼儿做一个木偶,对木偶的形象不做具体的限制,实际上这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都是些比较硬的、难以为幼儿加工的材料,而且材料几乎与木偶的形象没有任何关联,最后的结果是幼儿兴味索然。探究式学习对材料的要求是材料易于为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加工、材料本身具有多种操作的可能性。

  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单个幼儿,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人数以2-3人为宜。
  
对于幼儿园或班级一级的课程设计者来说,“如何教”并不是到了课程实施环节才要考虑的问题。在班级一级的课程组织中,教学方式是必须考虑的,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运载课程内容的工具,它本身也携带着不同的教育意义,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经验。同样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上一篇:间接教学

下一篇:幼儿园课程整合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