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与生成:幼儿园课程引进中存在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

作者:张扬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7-11-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与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关注,幼儿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程改革上,以期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园本课程是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园幼儿的发展现状而设计的,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也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园本课程研发已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园本课程研发中,绝大多数幼儿园基于自身能力水平进行研发,但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受自身开发实力水平所限,只能先引进一些新课程作为本园课程开发的重要园外资源,并在引进与实施这些新课程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努力生成新的园本课程。  

    由于我国并没有实行统一的幼儿园课程标准,因此幼教市场上的课程开发团体有了更多为幼儿园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的机会。那些经由课程开发团体经过市场调查、研究编制、推行实施的新课程,即为市场开发的新课程,其开发主体为市场。目前,幼儿园引进市场开发的新课程主要有爱朗课程、多元智能宝盒课程、通向数学课程、国学课程等等,引进主体又以民办园居多。但是,部分幼儿园在引进了这些新课程后,直接就拿来使用,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破解这些新课程引进与自主生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生成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这样的立场,笔者展开了对幼儿园引进与实施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现状研究,以期打破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策略。    

    二、幼儿园引进与实施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现状    

    (一)引进缘由:基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与运营需求    

    幼儿园引进新课程的缘由从表面上看来千差万别,不同园长有不同的表述。A园长说:“我们是民办园,没有能力进行园本课程开发,为了弥补课程体系不足,只能靠引进一些市场上开发的新课程。”B园长感叹到:“由于我们不具备课程开发所需的专业理念与专业能力,这导致了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研发过程中困难重重。幼教市场上一些由专业团队开发出来的新课程往往创新性高,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幼儿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引进来加以借鉴。”C园长道:“作为企办园,我们需要自负盈亏,为了幼儿园能够生存下去,也是迫于无奈才引进了一些市场上开发的特色新课程,来吸引家长为幼儿择园。”    

    通过对上述园长访谈话语的分析,不难发现幼儿园引进新课程主要是基于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要与运营需求。第一,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第二,借鉴新课程的优势,促成园本课程的生成。第三,保住生源,维持幼儿园的生存。    

    (二)课程引进:课程决策主体有缺失  

    很多幼儿园在引进这些市场开发的新课程时,往往是由园长带领几名骨干教师去考察新课程的实施概况,然后经由他们商议,最后敲定新课程的引进。而在整个引进过程中,很少能看到幼儿家长参与的身影,也很少能听到来自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有一部分家长会对幼儿园引进一些新课程的缘由表示出了不解,同时也会怀疑这些新课程对于孩子的发展价值。还有一部分家长会强烈地抱怨幼儿园引进的新课程收费太高,但不去上又怕孩子的发展会跟不上。有些家长虽然交了费用,但是觉得新课程的实施并没有收到他们预想的效果。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显示出了对幼儿园课程的漠不关心。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把课程的决策权完全紧攥在自己手中,而忽视了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消费者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这不仅导致了新课程引进过程中决策主体的缺失,也导致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不解和误解。    

    (三)课程实施:缺乏有效驾驭课程的实施  

     通过对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参与式观察,发现了这样一些现状。第一,课程实施缺乏生成。有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完全机械地照搬课程方案。第二,课程实施缺乏有效指导。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成为幼儿有效学习的指导者。比如A幼儿园大一班在进行爱朗课程学习时,有幼儿遇到了一些不会的英文操作指令,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而是坐在远远的地方写教案。第三,课程实施准备不足。有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B教师要开展数学授课只是在课前10分钟将教材大致浏览一遍,然后直接进行教学,结果是课程衔接不流畅,课程重难点没有把握住。第四,教师素养达不到特定课程的实施要求。有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会自行地对某些难度大的内容进行删减,只开展擅长的部分内容,因而破坏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新课程的开展情况实际上并不理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实施中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与指导,实施后没有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    

    (四)课程培训:缺乏系统的培训工作    

    对于新课程的师资培训,有一部分幼儿园直接依赖于课程开发商所提供的培训活动。但课程开发商所提供的培训机会与人数名额毕竟有限,所以很多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接受专业的课程培训。还有一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新课程的园本培训工作,但是大多是走形式过场,表现为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时间不固定、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互动等。例如C幼儿园引进了一项新课程,只有三名教师有机会去北京参加为期两天的课程培训。为了能使新课程顺利实施下去,该园所采取的园本培训形式就是副园长组织一些教师去观摩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上课,然而在观摩完之后并没有就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组织大家进行交流与研讨。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以有事为由而推托参与这样的观摩活动。    

    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和方法的课程培训是保证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综上可以看出,新课程的专业培训机会实际上非常少,培训的人数也十分有限。而幼儿园自身开展的园本培训工作,又缺乏组织性与系统性。    

    (五)实施结果:未能全面满足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  

    幼儿是课程的亲身体验者,课程实施的内容最终会落实到幼儿身上,因此课程实施的成效要以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为根本关注点。通过与班级幼儿的接触与交谈,了解到对于引进的新课程一些幼儿表现出很喜欢,如他们会非常期待每周一次的分享阅读课程,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非常地专注与享受。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对这些新课程表示出不感兴趣,如他们在进行国学课程的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经常会被迫去诵读他们不理解的诗文。还有一些幼儿反映由于他们要上的课程太多,致使他们失去了很多的游戏时间。  

    综上描述,幼儿园实施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成效具有差异性,有些课程收效良好,而有些课程效果不佳。此外,引进的新课程数量是否导致了本园课程容量的失衡?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是当前幼儿园需要去关注的问题。    

    三、幼儿园引进与实施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课程理念的偏差  

    在课程引进与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至少要形成如下关于课程的认识。首先,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并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其次,幼儿园课程的本质在于它是幼儿的活动,它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明了幼儿园课程目标上的全面性和启蒙性,内容上的生活性和粗浅性,组织上的整合性和联系性,实施上的活动性和体验性。而在幼儿园实践中,由于课程理念的偏差,出现了一些不科学也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一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诉求,开设了众多门类的小学化课程,此外还存在一部分幼儿园引进了一些有悖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冠之以“特色教育”的课程。  

     (二)课程评估工作的欠缺    

    开展课程评估的目标是规范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标准,大力促进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训质量。从应然上来看,幼儿园在引进一项市场开发的新课程前,一方面需要借助相关的科学方法与手段,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适宜性、可行性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明确其作为课程的真正价值。另一方面,幼儿园还需要评估本园特定的资源与条件,这样才能确保新课程的成功开展与实施。但从实然上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在引进一项新课程前并未对其做一个科学的评估,导致了新课程在引进来之后教师实施起来的难度大,幼儿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还有一些幼儿园没有对本园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如课程传统、教师的素养、家长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幼儿园内的资源、本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求,做一个客观的分析,致使这些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被忽视。  

     (三)课程实施主体的被动化    

    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这要求课程实施者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一些调整,包括课程重点、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工作的重新组织。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幼儿教师,课程是在教师手中展开的,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因此教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教师在实施引进的新课程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本园的条件、幼儿的学习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行部分改动与创新,使课程实施能更符合本园的实际。此外,教师将引进的新课程进行园本化,实质上也可以促进其课程意识的增强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然而有些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积极性不高,实行“拿来主义”,直接照搬新课程方案;即使自身能力素养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也不主动学习与提升自我。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有教师参与的课程设计与课程组织,教师对课程实施的主动性会更高。由于很多幼儿园并没有对引进的新课程进行园本化的研究与设计,以及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致使教师对新课程认同度不够,参与实施的积极性也不强。  

     (四)课程管理与建设的不足    

    对幼儿园课程来说,课程管理是幼儿园本身对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进行的规范、引导和帮助,即通过一定的方式介入并适度控制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提升课程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促进各类教育者自身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管理与建设,对于提升幼儿园课程的质量与品质具有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许多幼儿园没有适切地对引进的新课程进行园本化的研究与设计,没有对能力薄弱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没有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改进。究其原因,还在于有些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与建设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其没有为新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以及形成相应的培训管理制度。  

     (五)课程参与主体的单一    

    一项新课程的开展,如果得不到幼儿家长的支持与参与,那么将是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课程评价主体的一大缺失。第一,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比较了解,因此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关于幼儿的信息;第二,父母可以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展提供材料与资源,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课程所需的经验;第三,父母是幼儿园课程的消费者与监督者,有权利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来,而幼儿园也应为家长与幼儿提供优质的课程;第四,父母作为家园合作中的一方,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有权利也有义务作出自己的评价,帮助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共育幼儿成长。而有些幼儿园在引进与开展新课程时,并没有让幼儿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导致了家长对新课程的态度漠然、认同度低,以及支持力度不够。   总之,一项新课程的引进与实施,并不是简单的任务完成,它需要我们全方位的考察与评估,适时的调整与园本化的研究,多方的参与与评价,长期的建设与管理。    

    四、幼儿园引进与实施市场开发的新课程的对策建议  

     (一)拥有正确的课程理念,把握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理念先于行动。只有科学明确的理念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同样只有科学正确的课程理念作为先导,才能引领我们做出适宜的课程建设。首先,幼儿园园长要加强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全面把握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提高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力与判别力。其次,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学习课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掌握科学的课程理念。最后,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还要积极地投身于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与自我反思,不断拓宽和加深自己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二)全面评估新课程的科学性、发展性、可行性    

    第一,应对新课程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即新课程的价值理念是否符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是否科学与准确无误;课程编排是否具有逻辑性以及灵活性。第二,应对新课程的发展性进行分析。即新课程的实施能否促进幼儿健全地发展;新课程的开展能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新课程能否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第三,应对新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即幼儿园是否具有实施新课程的设备资源;教师素质是否可以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幼儿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可以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以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所需经费家长是否可以接受和承担。  

    (三)主动研究新课程,促使新课程的园本化  第一步,对新课程的言语进行园本化,使其符合本园幼儿的言语水平与言语习惯。第二步,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园本化,在不影响课程基本框架的前提下,最好选择贴进幼儿现实生活与直接经验的课程内容。第三步,对新课程的难易程度进行园本化,其难度要控制在本园甚至是本班幼儿的最近的发展区内。第四步,要对新课程的玩教具进行园本化,尽量使用本园易获得与幼儿易操作的玩教具。第五步,对新课程的评价进行园本化,制定适合本园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教研与培训被认为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与培训活动。首先,园长要积极组织本园教师开展新课程的教研活动,对新课程方案不断进行研读、分析、审议、改造和创新生成。其次,教师就新课程的实施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通过共同协商,以便选择最佳的实施策略。幼儿园可以采取“集体备课一分头实施一互相观摩一共同研讨一反思提高”的实施策略,不断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水平。最后,还可以聘请一些课程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对本园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    

    (五)完善新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幼儿园应加强对引进的新课程的管理,建立三级(园级、组级、班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的细则。园长负责课程的统筹规划;年级教研组长负责新课程的研讨与学习;班长负责把新课程优化实践出来。此外,还可以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课程管理例会,加强各级管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课程评价有助于了解课程与教学工作的适宜性、有效性,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新课程评价机制,包括对新课程方案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评价,通过多方、及时的评价,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改善与课程品质的提升。    

    (六)大力发挥家长的参与效用    

    幼儿园应重视课程审议的必要性以及家长作为课程支持者的重要角色,做到积极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新课程的引进与实施中来,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幼儿园应加强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的建立,课程说明会的召开等等,让幼儿家长可以有更多的途径了解新课程、参与新课程、评价新课程。此外,幼儿园还应通过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等途径,提高家长的课程意识与课程素养,从而展现家长群体的力量与价值。    

摘编自《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西安),2017.4.39~43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7.08下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基于社会文化历史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材料的微课程设计例谈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颁奖典礼
“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半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