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非“儿戏”应尽早分级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4-01-23
当前,形式各样的“兴趣班”“艺术班”打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应运而生。对于家长而言,这正好迎合了他们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心态和敏感情绪,由此引起了他们对孩子成长的过度关注和干涉。伴随这一切的结果是,孩子的童年生活被淹没在纷繁的机械训练之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已经严重干扰了儿童教育的秩序,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抢跑”实际上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育儿方式。
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人力资源要求之高、工作竞争压力之大,无不让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和今后的事业发展建立紧密联系。因此,一些家长的教育思维已然从“育人为本、尊重天性”中逃逸出来,掺杂了带有自身主观意志的功利想法。比如,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学习音乐。于是在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音乐的熏陶;当孩子刚学会说话,就开始为他们配置钢琴。又如,家长期望孩子今后读名牌大学,于是让孩子在咿呀学语的年龄就开始背诗词、做算术、说外语。可想而知,儿童身心发展的局限性与认知任务的复杂性之间,不免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孩子很可能会因为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饱受挫折。这种只关注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的教育思维不免将儿童教育带入了实用理性的漩涡。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是一个连续、致密的过程。与之相应,儿童的教育应伴随其成长步调,在循序渐进的轨道上向前推进。然而从当前来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然被许多家长奉作儿童教育的理论标识,加强了他们对孩子成长的盲目焦虑和主观期待。儿童教育是一项渐进性的、阶段性的长期工程。若家长过于关注“起跑线”上的较量,可想而知,那只会无限消耗甚至透支孩子自身的兴趣和信心,必将付出破坏生命自然成长的内在性、连续性和独立性的代价。
不可否认,早期教育对儿童今后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兴趣培养等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因此过于夸大它的意义,不免走进了决定论、宿命论的极端。儿童的身心发育、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作为旁观者,社会和家庭都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因此,孩子的教育不是百米赛跑,起跑线上的较量对于孩子们的一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该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场马拉松,对于整个“赛程”而言,起跑线上的出发速度是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的。在成长的马拉松赛道上,孩子成长的关键在于途中诸多的可变因素,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和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力,顺利跑完属于他们的人生赛道。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29日何声清/文)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那些动画片适合孩子看呢?(紫玫瑰阅读人气:1400
- 看动画片的利弊谈小杨16阅读人气:654
- 如何引导幼儿看动画片易百合阅读人气:1158
- 为什么动画片看多了会伤眼睛wudaifeiyang阅读人气:1039
- 动画版"三字经"蓝天幼儿园阅读人气: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