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信与尊严的摇篮

作者:孙丽丽  来源:《家庭教育》  上传时间:2007-11-27

 


教育,应该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蒙台梭利


不一样的“我”


孩子甲:“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呀?”


阿姨:“你先告诉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吧!”


孩子甲:“我叫金洁,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妈妈希望我像白雪公主一样洁白。”


孩子乙:“阿姨,我叫刘赢(实际上是寅),就是爸爸希望我做什么都赢的意思。”


孩子丙:“还有我,我叫王雨非(菲),是因为我出生时下了非常大的雨。”


……


诚然,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的“我”,从他们一出生起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告诉我们,儿童不是无知和无能的,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


独立性是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动力。从人的一生来说,它建立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


父母:不当拐杖当向导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自立。


  ●生活上的自立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我照顾、生活自理。2岁的幼儿,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其表现就是进入了儿童发展的第一个“反抗期”,什么都要自己做。我看到幼托班一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上写着,今天因为没有让他帮助老师拿小桌子而哭了一个上午。所以,可以抓住孩子这个时候喜欢自己做事的心理,通过一些生活中琐碎小事,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如串珠游戏、分豆子游戏、给小椅子穿新衣,让孩子乐于做、学会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


  ●精神上的自立。


★让孩子独立思考。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先生,竹管里面有空气吗?”陈先生没有回答,他把竹管钻了一个洞,然后端了一盆水,把竹管放到盆里。这个孩子一看竹管的洞里面扑扑冒泡,他拍着水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竹管里有空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应留下一些可供孩子独自思考的空间。只要是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出来的结果就应该鼓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何尝不是孩子创造性发展的表现呢!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多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树立自信心,让他多动手操作,探索周围环境。儿童精神上的自立必将带来自信心和独立性。


“自由+引导+肯定”的原则


独立性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父母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自由――指使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孩子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孩子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孩子的独立性。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想做的,就让他去做。”切莫包办代替。


引导――指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他自己做,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他学着做,孩子会做的事情督促他坚持做。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在父母引导下的自由。目的是着眼于孩子幸福的未来,使孩子的自主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能力和习惯。


肯定――即尊重孩子的情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关键词:独立性

上一篇:教养孩子你过度了吗

下一篇:让孩子吃一次亏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走进“熊孩子”的小世界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悄话”——如何预防儿童性侵犯
微专题:告诉孩子的“悄...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