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察记录:等待孩子成长

作者:李霞  来源:宋庆龄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4-11-29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等一等》,讲述了一位父亲临终时告诉儿子的一个人生哲理:如果生气,不要马上表现出来,需要等待24小时再做决定。的确,“等一等”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缓冲,然而“等一等”又何尝不是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呢?
    目前,社会上不乏急功近利的风气,人们总是迫切希望看见事态的结果,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做足够的事情,让孩子们挑战他们的极限,甚至不惜违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但是我希望我班上的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有自主意识地快乐成长。“等一等”将会让我们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悦,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精彩……
    镜头一
    弟弟向来喜欢在一堆汽车玩具中游戏,还喜欢在建构区里搭建,可是今天他的身影却出现在了娃娃家里,并且他的举动引起了我的好奇。
    只见弟弟双膝跪在小木床边,将食指和中指按在布娃娃的两只眼睛上,表情严肃地将这个动作持续了近半分钟,刚一松手却又用手指按住娃娃的双眼。他并没有满足,又一把抓起布娃娃,从床上拿起并抱在手里,似乎要看得更仔细些。之后,弟弟没有再去拨弄布娃娃的眼睛,而是将布娃娃放下,然后再拿起……反复几次,他的表情才逐渐放松,为布娃娃轻轻盖上被子,并在一边守候……
    弟弟的这个反复动作,其实是在研究布娃娃那双会动的眼睛:布娃娃躺下的时候眼睛是合上的,反之则睁开。从弟弟反复拿起、放下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弟弟已经得出了答案。
    原来,最先引起弟弟注意的并不是娃娃家本身的游戏活动,而是布娃娃那双会动的眼睛,由此引发了他和布娃娃的“互动”。
    起初,当我发现弟弟按住布娃娃的眼睛这一动作时,差点上前阻止。但我还是选择了“等一等”,并在留意观察后为自己庆幸,因为我没有打搅弟弟独自探究的兴趣,更没有曲解他的行为、给予他不公平的评价。所以,教师需要沉着、冷静,给幼儿一些空间和时间,不要急于介入。
    试想,如果当初我没有“等一等”,而是鲁莽地打断弟弟的行为,这将对他的发展造成不小的损失;如果当初我没有“等一等”,或许会使弟弟就此遗忘这一份好奇,或许会使弟弟难以保持探究的持续性,甚至不再有兴趣寻找这一探究的结果。由此,我为自己的等待感到骄傲。
    镜头二
    开学已经快两个月了,孩子们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天的集体活动时间,孩子们都能围坐在一起唱歌、听故事。
    青青是个“沉稳”的孩子,每次集体活动时,他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但并不积极表达,用“沉默”来表现自己。青青的表现让我十分矛盾,从他的神态中我能解读到他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可是他从不加入我们唱歌或念儿歌的行列,是害羞?是没有学会?还是……
    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到青青回到家会将幼儿园里学到的歌曲和儿歌一一表演给外婆看。为此,外婆还将青青在家表演的视频带来让我观赏,我抱着青青与其他孩子一起观看视频,看完后,一起为他鼓掌喝彩。我告诉青青:“如果能在班级里和小朋友一起唱,那就更棒了,否则大家都不知道青青有这么大的本领。”
    青青似乎并没有被我的鼓励所打动,下午的集体活动,无论我怎样激励他——“青青在家唱得很好听,到幼儿园也让大家一起听听你好听的声音吧。老师会竖起耳朵听,还有贴纸奖励哦!”——他都无动于衷。
    快要放学了,大家一起唱起了《再见歌》。出乎意料的是:青青张开了嘴,随着孩子们的歌声一起唱了起来。我立刻对他跷起了大拇指:“真棒!”
    我继续等待青青能在集体活动中有积极的表现。直到有一天,青青的家长告诉我:“青青回家说,这次新教的两首歌不会唱。”复活节即将来临,幼儿园将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复活节游行活动,其中将会有三首复活节歌曲由全园幼儿集体表演。但对于托班孩子而言,这三首歌曲较为复杂,所以只要求他们感受音乐和参与律动。看来,青青更在平自己不会唱歌。
    在不断的鼓励和等待中,青青逐渐乐于参与集体活动,但并不是每次都能主动参与。我发现,我第一次教授新内容时,青青总是保持沉默,而在之后的复习反馈中,他才开始加入。
    青青平时所表现出的无动于衷并不是他的内心所向,其实他是一个对新事物学习有着积极态度的幼儿。从家长反映青青有两首歌不会唱这件事情来看,可以发现他对自己“不会唱”产生了焦虑情绪,是他对学习的一种自我要求。在没有确认自己掌握技能前,青青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所以他第一次展现在同伴和教师面前的是那首我们每天唱的《再见歌》,选择唱这首歌曲是因为他对这首每天唱的歌曲更有自信。
    当我第一次听见青青在大家面前唱歌,我知道他是在勇敢尝试,所以我提醒自己:应该等待。我不断鼓励他,当他沉默的时候,我没有再过多地要求他,而是默默地等待。终于,我等到了青青第一次主动在大家面前唱歌,我等到了青青在集体活动中主动和小伙伴们一起念儿歌。
    我的等待就是对青青的一种支持和鼓励。我想,只要给予幼儿一个正确的方向,耐心地等待幼儿的成长,这便是教育。
    镜头三
    宣宣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性格开朗,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宣宣爱上了幼儿园,但也让我看到了他与其他孩子之间十分显著的差异。
    宣宣的语言发展水平处于十分简单和稀少的两个字的词语阶段,在我能听到的表达中,“妈妈”“火车”是他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他经常会用伴随着点头的“好”来回应我的要求。语言发展的缓慢也制约着他对语言的理解。吃完点心,我让他把椅子推回去,可是他只是抬头看着我点头,不知所措:睡觉了,我让他脱裤子,他只会重复我的话,却没有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因为他并不理解我所说的要求,或者说他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日常活动中,他只是跟随着小伙伴们模仿。
    自由活动时,我来到宣宣玩耍的区域,拿起了两辆车告诉宣宣:“这是大车,这是小车,宣宣要哪辆?”于是他拿走了一辆大的,我问道:“这是大的还是小的?”他说:“小的。”似乎他还没有比较物体大小的基本概念。
    美工活动时,教师给孩子们准备的是蜡笔和印有小动物的图纸,宣宣拿起了蜡笔在纸上涂鸦,浅浅的颜色、小小的色块,显然他还没有足够的力度来涂鸦。
    经过3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了自己穿鞋,只有个别孩子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宣宣便是其中之一。
    从宣宣的表现来看,他的发展较同龄幼儿缓慢,但是与其他幼儿相比,宣宣具有相当的月龄差(他是全班最小的),而0~3岁的幼儿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再者,宣宣又是一个男孩,相对来说,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在语言和自我服务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会弱于女孩,这也是该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
    经过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虽然宣宣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在语言、动手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然而面对同龄幼儿的同步成长,宣宣依然显现出他的稚嫩。我认为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等待他的成长,如果一直处于强势的环境中,宣宣就始终是一个跟随和模仿的角色,如此发展下去,宣宣很可能会削弱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及独立完成事件的信心。要改变这一状况,不光要依靠环境或成人的帮助,还需要以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为基础。
    所以,我给出了建议:希望宣宣在托班多待一年。我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宣宣父母的支持。
    第二年,宣宣对幼儿园的环境已经熟悉,除了对新伙伴有些陌生之外,他十分自信于“大哥哥刀的角色。他会拿纸巾为新伙伴擦眼泪;在我的鼓励下,他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为新伙伴们做好榜样。每天的美工活动,宣宣都会主动来做,并且能够专注地完成。自由活动的时候,总有几个幼儿会跟随着他玩耍,他已经从跟随和模仿的角色转换成起引导作用和被模仿的角色,这是他全新的体验,并且他也十分满足这种状态。日常活动中,宣宣不仅能清楚地表达,而且还会对别人做出评价。在新的环境中,宣宣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之前被呵护、被谦让的感受。他十分享受被跟随的感觉,这促使他去关注和关心他人。当然,其中的成熟也基于他的语言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等。
    我又尝试了一次成功的等待。培养幼儿的自信也需要以幼儿的生理发展为基础,有了这样的条件,幼儿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此时的鼓励比空谈更具有说服力,自信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宣宣的成长和成熟没有任何的悬念,只是在这样的等待中,我看到了他自信的树立。
    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由于生理发展的局限性,每个幼儿会呈现出拥有各自特性的成长轨迹和成长步伐。除了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等待不失为一个极好的教育手段。我的“静一静”“等一等”“想一想”让我发现了幼儿的独立探索,让我看到了幼儿的勇敢,更让我感受到一个幼儿自信的建立。等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空间,更是对幼儿成长的尊重。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教师观察记录:“拼图达人”的转变

下一篇:大班幼儿观察分析:闹闹搭床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