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观察:“娃娃制药室”诞生记

作者:蔡璟烨  来源:中福会托儿所  上传时间:2013-03-02
角色游戏区里,“小医院”的生意特别火,在医院旁的“娃娃制药室”里,制药师们正进行着各种实验研究。聪聪和乐乐把各色皱纸浸泡在水里,经过吸管的搅拌,瞬间出现了五彩的水,经过多重混合搅拌,中药、麻药、眼药水等调配完成,前来看病的妈妈要求带一瓶咳嗽药水回去给娃娃喝,还有体检的病人说要给自己配一瓶眼药水,有趣的事络绎不绝……
其实,这间”娃娃制药室”也是刚成立不到两个月,而且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建立起来的。说起它的由来,这里面还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316日:寻刀
 
这天,“小医院”里的医生乐乐向我求助:“蔡老师,你这里有没有刀啊?”我一愣:“你们怎么突然要起刀来?”原来乐乐和妞妞正在病床上给一个娃娃看病。妞妞告诉乐乐:“娃娃得了白血病,打针是治不好的,必须要开刀。”乐乐找遍了医院里的仪器,就是没有“刀”,于是才来找我帮忙。
我立即想到去彩泥盒里找一把塑料刀给乐乐,可转念一想,假如我告诉她没有刀,那她会怎么解决呢。于是,我对乐乐说:“哎呀,我这里好像也没有刀啊!要么你出去找找看?”
乐乐听了我的话有些失落,但她也没有放弃。她走出医院,先来到游戏区的百宝箱寻找,但没有翻到可以做刀的材料。接着,她去了“久光百货”问售货员有没有刀卖,可店员告诉她:“这里没有刀卖。”她继续来到了娃娃家,看到妈妈有一把切菜的刀,欣喜不已,提出向妈妈借用这把刀。可是,妈妈说:“不能给你,这刀我要切菜用。”
再次失败后,乐乐还是不服气,又去小吃店找刀,找厨师商量:“我医院里有个娃娃要开刀,你这里能不能给我一把刀?”最后,厨师同意借给她一把玩彩泥用的刀具。找到“刀”的乐乐手舞足蹈,马上回去向妞妞报告这个好消息:“哇,我终于在小吃店找到一把刀!”然后,她心满意足地和妞妞一起玩起开刀游戏。
 
解读适时“刁难”,促进交往
 
“给娃娃开刀”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己构思的情节。游戏中的主题情节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受模拟实物玩具的暗示,另一种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的驱动。中班年龄的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即使在没有材料刺激的条件下,会构思游戏内容,自编自导新情节。也正是兴趣的强烈驱动,让乐乐锲而不舍地完成了一次寻刀的过程。
其实,给幼儿一把刀这个要求并不难,但在“刁难”的背后,可以看到乐乐已经转换了“医生”的身份,走出医院的活动区域,先后来到“百宝箱”、“百货店”、“娃娃家”、“小吃店”这四个地方寻刀,并担任了顾客、客人等多重游戏角色,完成了从单一区域的平行游戏到跨区域的联合游戏。在寻刀过程中,她吃了好几次闭门羹,但是在失败中不断转换自己的交往策略,从一开始单刀直入向娃娃家要一把刀,到之后和厨师说明原因,进行商量和请求,孩子获得了新的交往经验,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当然,“刁难”也是需要时机的,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要去为难孩子,如果这次乐乐没有找到刀的话,老师就应及时介入提供材料,否则开刀情节就可能戛然而止了。
 
323日:纸麻药出炉
 
开刀游戏持续几天后,聪聪在医院独自搞起了小研究。他将白纸剪成了碎片塞进针筒里,摇晃几下,又继续塞纸,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差不多要把针筒都塞满了,然后去给娃娃打针。
这时,我上前问他:“这针筒里塞了白纸,是干什么用的?”他故作神秘地告诉我:“哦,那个娃娃要开刀,我给它准备麻药。”我似懂非懂地问:“哦,要麻药干什么?”聪聪继续回答:“有了这个麻药,娃娃开刀就不疼了呀。”
 
解读允许“改变”,静观其变
 
游戏材料的特征决定着幼儿的行为。把纸剪碎当成“药片”,是老师预设的医院游戏行为,但聪聪却改变了这种玩法,将纸片塞进针筒,让纸片变成了麻醉药水。通常,孩子改变材料玩法的原因有三种情况:一是玩法没有趣味,二是玩法难度太大,三是玩法已被孩子掌握不再具有挑战性。显然,聪聪的情况是第一和第三种。
请不要小看孩子自创的玩法,忽略了解读其背后的发展意义,其实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自创玩法最能体现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游戏中,老师不要过分强调材料的预设玩法,指责孩子“在瞎玩”,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游戏,才能实现材料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从游戏情节来看,孩子的兴趣已经从纯粹的“开刀”细化到了“准备麻药”。“麻药”这一新鲜事物,能否唤起其他孩子的共同关注?这是孩子的一时兴起还是会有下一步的行动?这些问号在我脑中反复盘旋,但面对孩子游戏时的自得其乐,作为老师,我的角色应是观察者,用鼓励、积极的心态看孩子如何创造发明新玩法,静静等待游戏的下一次变化。
 
329日:水麻药出炉
 
今天,聪聪一如既往地在医院搞起了麻药研究,他从百宝箱里拿来几张彩纸,剪碎后装进针筒里。这时,一旁的毕老师来了一句:“哎呀,你把纸塞到针筒里面,等会儿针筒又要堵住了,里面的纸都拿不出来了。”这句话倒是提醒了聪聪。他用一个杯子去装了一点清水,然后又用针筒抽了一些进去,针筒里变成了有五彩纸的水麻药。无独有偶,这天有一位客人老师指着那杯水问聪聪:“这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聪聪回答:“这是我做的麻药呀。”客人老师说:“哎呀,这怎么是麻药,我看它就是一杯白开水,差点想喝下去呢。”聪聪见招拆招,从百宝箱里找了一些彩色皱纸,把纸浸泡在杯子里,过了一会儿,一杯杯五彩的麻药出炉了。一旁的幼儿看见聪聪的发明后,都围上来纷纷议论。在分享时刻,聪聪特别介绍了自己的新发明——水麻药,并告诉大家每种颜色的麻药都有不同的功效。
 
解读反对意见,激发灵感
 
今天的游戏中,孩子关于“麻药”的研究又有了关键性的转变。一方面,不同老师的两段话转变了聪聪关于麻药材料的思考点。毕老师的一句无心之语提醒了聪聪——用纸做麻药不行,会堵住针筒。当他尝试把清水注入针筒时,另一位客人老师又发难了——这明明是一杯白水,怎么可能是麻药,再次点醒了聪聪——如果水麻药是透明的,就会被人误以为是可以喝的水。这两点质疑巧妙地激发了聪聪制作五彩麻药的灵感。有时,面对游戏中的小发明、小创造,向孩子提出质疑也未尝不可,比如“它一点也不像”,“我看到的不是这样的”等等。带有质疑的指导语可以推动孩子去改进、完善,在一次次面对问题的挑战中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让游戏水平更上一层楼。
另一方面,中班幼儿在构思角色游戏的情节时更加严密以及符合逻辑,游戏内容也越发接近生活,趋于真实。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让更多的同伴参与自己构思的游戏。聪聪一次次在反对意见中改进麻药,让麻药变得像“真麻药”,并得到了更多同伴的赞同。
 
解4月2日:调配中药
 
“水麻药”的诞生引起了一群孩子的跟风,许多孩子来到小医院乐此不疲地调配着麻药。每天,孩子们开始区域游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抢着到医院,将各种皱纸浸泡在水里,进行研究。之后,孩子们又从百宝箱里找来了吸管,从小吃店找来了塑料杯,从体检中心找来了吸球,进行实验。有一天,孩子们通过搅拌、稀释、混合,变出了一种黑色的药水,他们称它是“中药”。
 
解读 不断重复,乐在其中
 
孩子的麻药研究又有了新进展,老师则可以作为一名学习者研究其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虽然孩子一直在重复做麻药,混合不同液体的颜色,但这并不是一种低水平的游戏,每一次重复背后都可能会有新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个阶段的重复操作后,他们发明了“中药”。面对孩子的重复行为,老师应充分地理解,不要急于追求成果。只要孩子有重复的需要,这种重复对他就有发展的价值。
另一方面,孩子增加了不少做麻药的工具和材料。不同材料的不同搭配能刺激孩子产生新的游戏行为,获得新的经验。老师可以允许孩子跨区使用材料,并制定“物归原处”的规则,使类似“麻药研究”的游戏变得更错综复杂。
 
45日:医院积水了
 
中药的诞生又引起了一群孩子的跟风,孩子们又在医院里反复调配中药。四位医生竟然都忙着研究中药,无暇顾及上门的病人,整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工作室。他们来回去厕所打水、配药,纸杯和吸管散落在地上,桌上和地上都积起了水。
在游戏分享时,我让大家回头看看医院里面的情景:“今天医院有什么问题?”其他孩子纷纷投诉:“医院里面都是水。” “桌子上面太乱了。” “医院里面没人看病了。”我顺着他们的话说道:“那如何让我们的医院既可以看病,又可以搞研究呢?”这下,孩子们自己提议:“我们需要一个‘娃娃制药室’。”
 
解读掌握火候,适时改变
 
从聪聪发明麻药开始,孩子们的麻药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麻药研究也干扰了医院的正常运作。面对孩子在游戏中生成的主题,老师应进行判断和梳理,了解这一主题是否是孩子共同的兴趣,游戏内容是否对孩子有发展价值,是否有后续延展的空间。
经过观察,我发现,麻药游戏是孩子真正喜欢玩的游戏。但这一生成的游戏主题如何与原来的游戏主题融合,教师要掌握好时机。成立制药室一来是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参与,并十分投入,是孩子的共同意愿;二来是因为麻药游戏妨碍了医院游戏的进行,借由大家找茬的方法提出建议,让孩子着实当了一把游戏的主人,满足了孩子自主游戏的需要;三是麻药游戏的发展价值也不容小觑,它能延伸出丰富的情节,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并给传统的医院游戏带来新的活力。
 
413日:娃娃制药室成立
 
我们的“娃娃制药室”诞生了,地点就选在医院旁离洗手台很近的一块单独区域。这里放置了桌椅、盛水用的水桶、小抹布、托盘。幼儿在制药室里继续他们的发明创造。乐乐调配出了治疗红眼病的眼药水和咳嗽药水,贵贵配出了甜味的中药,聪聪则继续着他的麻药研究,开发出能喝下去的麻药、可以打进身体的麻药、专门治疗胃疼的麻药……
 
解读适当留白,无限可能
 
游戏是孩子创造的,游戏也是为孩子服务的。制药室的成立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自我探索的空间,帮助他们反复操作实验,进行各种发明研究。当然,麻药研究可能是一个阶段的,这个没有规定玩法的空间也是老师的一种留白艺术。在中大班的游戏中,老师无须给孩子太多预设,在材料、玩法、空间上适当留白,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创玩法。让幼儿越投入、越自主、越有创造性地玩,会越充分地发挥游戏对幼儿的价值。
娃娃制药室的故事告一段落,我想说的是,在游戏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解读他们的行为,更要支持孩子的构思,鼓励他们的尝试,相信孩子的潜能,一切皆有可能!
 
编辑:cicy  转载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教育》杂志
 
 

 

上一篇:对一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的干预

下一篇:幼儿教师观察记录:于细微处见爱心――对托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实践与体会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