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思考——以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为例

作者:潘淑英  来源:闵行区虹鹿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2-12-20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的一种重要教育活动形式,也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题背景下开展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班级现阶段主题内容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出发,有目的地创设区域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操作摆弄中进行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如何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有机结合起来,怎样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获得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在主题背景下设计区域活动时要考虑的问题。以下结合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谈谈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一、根据幼儿兴趣设置活动区域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并且能积极参与。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因此,只有满足幼儿的兴趣和当前的发展需求,才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前,我们根据主题的内容与要求,事先在图书区的墙面上张贴了周边社区环境和房子变化、吴中路汽车一条街以及上海不同特色商店的图片,并投放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弄堂游戏集》等图书,以此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已有经验。很快,我们发现幼儿会结伴或独自走进区域中,有的自言自语地翻看图书;有的指认着汽车商店里不同的汽车商标;有的站在房子的图片前仔细观察;有的则指着弄堂游戏向同伴说哪些是自己玩过的游戏……
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把走进区域的幼儿人数、关注的内容、相互交谈的话题等记录在表格中,梳理后发现:班级中的男孩对城市建筑和交通较感兴趣,女孩对上海的商店设施较感兴趣,而弄堂游戏则是班级所有幼儿都喜欢的内容。显然,这些内容自然也就成为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学习内容。于是,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我们设置了三个活动区域,分别为室内的城市建筑师、城市商业区,以及室外的弄堂游戏。
 
二、根据主题要求与幼儿需要设置活动内容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内容既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丰富幼儿的个别化经验,还要体现主题进展的情况,推动主题的发展。由此,在结合幼儿的兴趣设置活动区域后,教师要结合主题要求与幼儿需要,设置相应的活动内容。
 
()紧密结合二级主题
 
大班主题活动中每个主题下都有若干个二级主题,在设置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将不同的二级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设置与二级主题相契合的活动内容。如在城市建筑师区域,我们设置了“小小建筑师”“造桥工程师”和“城市规划馆”三个内容,其中“小小建筑师”主要通过提供建构材料,供幼儿搭建上海的城市建筑;“造桥工程师”则让幼儿探索桥面的承重,积累和建构科学知识;“城市规划馆”可以让幼儿了解城市的建筑特征,积累和建构数学、美术、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在城市商业区,我们设置了“城隍庙一条街”“小小编辑部”“海螺小邮局”三个内容。这些内容与“我们的城市”主题下的二级主题中的“老房子新建筑”与“路边新鲜事”中的内容、要求和素材点相吻合,有利于主题的推进。
 
()考虑活动内容的平衡性
 
幼儿园教育要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平衡发展,在设置区域活动的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内容的平衡性。如在城市建筑师区域中的“造桥工程师”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南浦大桥、赵州桥等各种桥梁的图片,还有纸盒、同一型号的积木、各种材质的桥面、记录表等,幼儿可以在操作记录中探索桥面形状、材料与承重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科学领域;在“城市规划馆”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规划布局上海的城市景点,计算去不同旅游景点的费用,寻找最方便和省钱的路线,主要涉及的是数学领域;在弄堂游戏区域,教师提供了自制保龄球、扯翎子、沙包、掼结子等游戏材料,以及游戏玩法的步骤图,让幼儿尝试玩各种弄堂游戏,主要涉及运动领域……这些活动内容涉及科学、数学、运动等领域关键经验的学习,还包含了对幼儿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既丰富了幼儿的主题经验,又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在主题推进的过程中,幼儿会在活动中产生即时的兴趣,生成有价值的点。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如在城市商业区,幼儿在一次“钟表店”的活动后,对时间产生了兴趣,并希望能自己认识钟表。大班下学期是幼儿认识时钟的最佳时机,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城市商业区增加了“城市钟表店”的内容,提供陈列架让幼儿展示自己收集或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钟表,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对时间概念的认知,满足幼儿的兴趣点和探索需求。
 
三、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实现自我建构,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将幼儿的发展需求牢记于心,落实于行,通过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我建构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教师可以将活动目标渗透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直接、完整的经验。
例如,“小小编辑部”的活动内容来自于“我们的城市”下的二级主题“路边新鲜事”,该主题的内容与要求是“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乐于主动收集新的信息”,由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近期的报纸、A4纸、采访记录纸、自制话筒及摄像机等。幼儿可以自己认识、了解报纸的版面,并尝试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报;也可以和“编辑部”的同伴商量采访主题,外出采访后编辑报纸;还可以将“编辑部”的报纸或自己了解的新闻等讲给班级其他同伴听。这些材料的提供,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达成主题要求的目标,引发幼儿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乐意收集新的信息。
 
()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也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更新,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例如,在“城市钟表店”的活动中,幼儿在活动初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钟,教师就提供了陈列架,让幼儿自由摆放、欣赏自己收集的钟,并提供纸、笔、剪刀和其他废旧用品等,满足幼儿自制钟的愿望。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认识时间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教师便及时增加钟、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作息表、笔、纸等材料,幼儿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或将时间和作息表配对,或自己绘制钟和生活作息表等,在这样的互动中,幼儿逐渐认识了时间,还养成了遵守一日生活作息的规则意识。之后,教师还提供了小学生作息时间表,让大班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为入小学奠定基础。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布鲁纳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的,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例如,“城隍庙一条街”有很多商店,在其中的点心店中,教师提供了现成的面团、面粉和水等制作面团的材料,还提供了颜料、工具刀和一些装饰性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材料动手制作,有的幼儿喜欢制作面团,探索面团制作中面粉和水的比例;有的幼儿则选择现成的面团制作各种面塑作品,有单个的动物、人物,也有根据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制作的人物和道具等。
 
编辑:cicy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观察记录:凡凡的转变

下一篇:《游戏力》读书沙龙活动纪实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新手幼师成长记
新手幼师成长记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幼儿园年终,总结什么?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艺术——如何妙写幼儿评语
微专题:语言,是一门儿...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