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我们真的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吗
作者:孙琴干 来源: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传时间:2010-03-30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已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对于幼儿已有发展水平在教学中的意义,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不会有异议,关键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真的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吗?我们如何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幼儿园两个教学活动案例的对比,对上述问题作出粗浅的回答。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美工“小豆动物”①
1.教师出示用豆和牙签组成的长颈鹿范例,紧接着示范操作过程;
2.出示乌龟、小鸟等范例,并在黑板上挂了一幅由豆和牙签组合的动物图;
3.幼儿学习制作“小豆动物”;
4.结果是全班除一位幼儿作了小乌龟外,其余全部做了长颈鹿。
案例二:美工“小豆动物”②
1.幼儿观察、触摸桌面上的材料,说说其特点;
2.请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打算用什么材料做动物的什么部分;
3.让幼儿尝试操作,并鼓励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困难;
4.点评幼儿的初试作品后,要求幼儿做几个正式作品;
5.自我挑选出几个正式作品,结束活动;
6.结果幼儿都做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态生动,各不相同。
“案例一”是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曾在某幼儿园看到过的一个教学活动;而“案例二”是后来朱老师用同样的材料也组织了同样的教学活动。
二、案例分析
为何案例一与案例二所呈现的教学活动,同样的主题,运用了同样的材料,但教学效果却截然相反呢?也许我们很快就能够罗列出导致两个活动结果完全不同的诸多因素,譬如,案例一中教师过早、过多的示范束缚了幼儿的思维,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案例一中教师过度的“教”反而阻碍了幼儿主动的“学”;案例二中教师并不急于教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去充分地感知材料,在幼儿充分了解材料特性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己去构思、创作,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案例二中教师允许幼儿自己去尝试操作,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等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导致了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效果,但笔者以为这些还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案例二之所以取得比案例一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幼儿已有发展水平了解的基础上。在案例一中,教师自始至终都不清楚幼儿关于制作“小豆动物”已经具备了哪些经验,教师似乎也不想关注幼儿在这方面的已有发展水平如何,而是一开始就急于向幼儿展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经验。教师这种对幼儿已有发展水平疏忽的做法,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只有机械的动作模仿,而没有思维参与建构的主动学习。在案例二中,教师始终关注幼儿在制作“小豆动物”上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教授幼儿新的知识和经验,而是想方设法提供机会让幼儿展示关于制作“小豆动物”方面已经具备的经验和能力,教师首先让幼儿充分感知材料,鼓励幼儿自己构思。让幼儿尝试将自己的构思创作出来。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幼儿新的经验和能力,而是提供了足够的机会让幼儿的真实水平充分展现在自己和教师的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幼儿在创作中的发现和困难,给予有的放矢的教育与指导,从而使幼儿接下来的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三、结语
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是否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幼儿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那么,我们如何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呢?通过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等相关书籍的阅读,教师自然可以获得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般了解,但那毕竟是抽象的、笼统的;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倒是可以获得对幼儿的生动了解,但那毕竟是个别的、零星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获得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具体发展水平,以上两种途径或许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案例二这个活动的做法:当幼儿构思完后,教师直接提供材料让幼儿去创作,从幼儿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关于制作“小豆动物”的能力发展水平一目了然。教师对幼儿关于这一主题的已有创作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幼儿接下来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而案例一这个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不关注幼儿关于制作“小豆动物”已经获得的能力发展水平,这种脱离幼儿已有发展水平的教学,要么使幼儿简单重复已有的经验,要么使幼儿生吞活剥新的经验,总之都是对幼儿宝贵时间的浪费,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其实,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许并不能够准确把握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已有发展水平。这不足为怪,关键是在教学中,我们能否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自己去做,在幼儿说与做的过程中,使幼儿关于某一方面的已有发展水平充分地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指导,幼儿接下来对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才富有成效。看来,教育往往直是慢,曲是捷;曲则进启,直人不化。③案例一的教学中,教师直接教授新的知识,这种看似效率高的做法其实收效甚微;而在案例二的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而不急于教授新的知识,这种看似效率低的做法恰恰可以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注释:
①②朱静怡.生活·教育·活动(续)[J].早期教育2001(8)
③王义遵.文化素质与科学精神——谈学论教续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cicy
- 相关博文:
-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精致的Bonnie阅读人气:1592
- 亲的发展水平海豚201阅读人气:1087
- 小班组素质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验...youjiaorenaa阅读人气:1140
- 一个胆小孩子的案例分析欢惜儿阅读人气:2330
- 案例分析快乐如疯阅读人气:1675
- 已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工作]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案例分...mengmeng阅读人气:1899
- [业务管理]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快乐教师阅读人气:2477
- [教师工作]怎么缓解幼儿的入学焦虑?眼睛猫阅读人气:332
- [教师工作]教师教学行为与幼儿独立性发展Miss.Sugar阅读人气:1782
- [业务管理]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chengxine阅读人气: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