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幼儿学习的助推者

作者:陈青  来源: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6-23
儿时,少儿体育学校的老师来学校选拔游泳苗子,由于身体条件好,我理所当然地被选上了。当教练领着我们第一次来到泳池边,要求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往泳池里跳时,我害怕极了,怎么也迈不开腿。站在泳池里的救生员使劲挥手鼓励我,还向我比画着动作要领,并张开双臂做出保护我的动作,可我始终不敢挪步。身后的教练看我害怕的样子,便走上前对我轻声说:“放松,下水后要……”话还没说完,就对着我的后背一推,“啪”的一声,我掉入水中。我本能地用四肢奋力划水,不一会儿,便浮出了水面。从此以后,我学会了游泳。
 
现在,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就十分感慨:救生员和教练一前一后,前者教授和保护,后者观察与推动。而如果没有教练在背后的有力助推,我可能至今仍不会游泳。于是,当我从事教育工作后,我便时常用这段经历提醒自己,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站位,仔细观察,适时助推。
 
曾经,在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投放了民间游戏材料“大叉和圆圈”,教师的用意是让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分析思考和判断推理能力。材料投放初期,游戏吸引了很多孩子对阵,四周还有很多孩子围观,为双方出谋划策。此时,教师正庆幸自己材料投放得很成功。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少有人来玩了,热闹场面也随之消失。教师调查后发现,原来孩子们是因为怕“输”所以干脆不玩了。可我发现,全班唯有男孩贝贝依然天天玩这个游戏,而且每次总能赢。联想到贝贝平时稍有困难就大声求助教师或者干脆放弃的情形,我决定先观察一下。经过几天的“跟踪”,我终于发现了贝贝“取胜”的秘诀:原来贝贝每次都寻找比自己弱的同伴作对手。
 
作为教师该如何应对“贝贝现象”?我与教研组的同事们进行了交流。小金老师认为孩子想赢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有意找比自己弱的同伴对阵,有点投机取巧的味道,如果孩子从小形成如此认知对他的终身发展不利,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晓之以理,告诉他这样做不可取。小王老师则觉得教师不应该直接否定孩子。贝贝用这样的方法取胜满足了自己想“赢”的心理,这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有“计谋”地与同伴对战,说明孩子聪明,思维灵活,教师首先要肯定孩子会动脑筋想办法,然后再找机会和贝贝对阵,用战胜贝贝的事实来教育孩子。
 
显然,小金老师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救生员”的角色,问题是“以教育为主”孩子能理解吗?而小王老师则扮演了“教练”的角色,她能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欣赏孩子、观察孩子和分析孩子,但教师最终用战胜孩子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真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吗?
 
我思忖:“赢”虽然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一次又一次寻找比自己弱的对手对阵,只是在重复同样的经验,这样的成功有价值吗?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有意义吗?既然贝贝已经知道寻找“对手”是获胜的关键,教师就应该为孩子创设挑战点,为贝贝寻找“合适”的对手,让他在“与真正的对手对阵”中提升技艺,推进发展。
 
于是,我找来了“高手”玲玲和贝贝比赛。一开始,贝贝嘟起嘴说:“我不和她玩,我玩不过她!”在我的一再鼓励下,贝贝才勉强“应战”。我坐在贝贝的背后静静观战。开始几个回合,贝贝不是“输”就是“平局”,因为他总在不停地“封堵”对方。终于,他沮丧地想弃战了,我在背后便出手帮他下了一个子——一招“双通”战术,让贝贝战胜了比他“强大”的玲玲。“我赢啦!”贝贝欢呼雀跃起来。我笑眯眯地提醒他:“知道陈老师用了什么好办法帮你取胜的吗?”贝贝瞪大眼晴看着棋盘,对我的“招数”似乎明白,却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于是,我趁势对他说:“只有搞清楚自己是怎么赢的,才能打败对手。”然后鼓励他再去尝试,在实战中掌握“双通”战术的要领。贝贝觉得我的话有道理,便重新投入了游戏。此后的贝贝每走一步都格外小心,不仅认真思考,还运用刚学会的“双通”战术和玲玲对战,结果连连取胜。此时的贝贝变得自信十足,还向玲玲传授起了他刚学会的“双通”战术……
 
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环节,我请贝贝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的“双通”战术,贝贝还向小伙伴们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明天都来挑战他。于是,“大叉和圆圈”的游戏又一次在班里掀起了热潮,贝贝也俨然成了班中的小老师。
 
一个适合的对手,一招致胜的战术,就是教师给予贝贝最好的支持。而我则又一次在“教”与“不教”之间做了有益的尝试——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给予孩子有力的助推。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
 
编辑:cicy
 

上一篇:像阳光一样释放能量——阳光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下一篇:新手,走“对”为师之道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