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一课三研的新尝试

作者:于琛  来源: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传时间:2010-05-24
近年来,我县成立了乡镇幼教教研组,成员由各乡镇幼教辅导员组成。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骨干作用,群策群力开展教研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教研难的问题。下面就以农村教师组织的一次“大班语言活动活动:树真好”为例,阐述农村幼儿园一课三研的新尝试。
●一研说课议课过程(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
1.执教者说课
由执教者说选材的由来、幼儿语言发展的现状、活动目标以及各环节设计的脉络。
2.教研组成员议课
关于教材:执教者所在的幼儿园位于山区,一眼望去,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幼儿对树木在生活中的作用已有零星的认识,教师选择散文诗《树真好》来开展语言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
关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现状:幼儿词汇贫乏,表达能力欠缺,但大班幼儿已有用简笔画勾勒简单人物和事件的经验,因此,将诗歌欣赏与表演、绘画、仿编活动等有机整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于活动设计:本次语言活动以散文诗欣赏为主,让幼儿感受诗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散文诗需要幼儿慢慢品味,逐步感受其间语言和意境的优美,而这恰恰是农村幼儿最为缺乏的经验、能力。那么,如何分步欣赏,以期达到发展幼儿语言的目的呢?大家将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1)要不要配乐欣赏?
A教师:轻柔、优美的乐曲有助于孩子们对诗句内容产生无尽的遐想,但幼儿之前很少接触散文诗的欣赏活动,如果配上乐曲,有可能对欣赏过程产生干扰,建议在类似活动开展几次以后再进行配乐欣赏。
(2)要不要结合操作图欣赏?
B教师:农村幼儿的倾听习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城区幼儿差,色彩鲜艳的图卡具体形象,教师边朗诵边进行动态操作,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诗句内容。
(3)要不要结合幼儿的表演进行欣赏?
C教师:在两次完整欣赏的基础上,可让幼儿边听教师的朗诵边自由表演一些相应的动作,这样教师也可以观察、了解到幼儿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以下是研讨前后活动设计的对比:

 
 修改前  
修改后 
活动名称
大班半日活动:树真好
大班语言活动:树真好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丰富词汇:吵吵闹闹、清清爽爽、热热闹闹。
3.大胆运用语言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丰富词汇:筑巢、野餐、清清爽爽。3.初步学习仿编诗句,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树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教师完整配乐朗诵,幼儿欣赏,并交流对诗歌内容的感受。   2.教师结合背景图,操作教学卡片,第二遍完整朗诵,幼儿欣赏并讲述树木的作用。
3.结合动作,师幼一起朗诵。
4.结合动作、挂图,师幼再次朗诵。
活动二:
1.绘画:树的好朋友。
2.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教师完整朗诵,幼儿欣赏,回忆诗句中的各个角色。  
2.教师结合背景图操作教学卡片,第二遍完整朗诵,幼儿欣赏。根据诗句内容,教师逐句设问,幼儿回答。
3.教师第三遍完整朗诵,幼儿用相应的动作自由表现,帮助对诗句的理解,并交流应该如何爱护树木。
4.绘画:树的本领真大。 
5.幼儿互相交流画面内容,个别幼儿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延伸
幼儿与爸爸、妈妈商量为树木做些什么事情。     
粘贴幼儿作品,活动时互相欣赏、交流,学习仿编诗歌。    

3.教研员点评   
修改后的活动设计紧紧把握住幼儿现有语言发展水平,教学方法针对性强。首先采用多元的欣赏方式,让幼儿逐步理解诗句内容,丰富词汇。在此基础上,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树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初步尝试利用绘画作品仿编诗句。三个层次清晰,步步递进,充分体现了知识、情感、能力目标三要素。
●二研现场试教议课细节(地点:其他乡镇中心幼儿园)
1.执教者借班上课,并做课后自我反思
活动的各环节较为明朗,但每个环节的重难点完成得不是太好,尤其是散文诗欣赏的教学较难把握。困惑:如何将问题提在点子上,幼儿能听得明白,答得到位。
2.教研组成员议课
教研组成员针对执教者在每个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予以修改。
(1)引题部分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树?树长什么样?
分析:这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树木的记忆,讲出诗中的树叶、小鸟、鸟巢等,为后面诗歌欣赏作铺垫。教师提问“树长什么样”,幼儿的答案必然是关于树的形状、特征、种类等,偏离教师的用意。
修改:小朋友在哪里见过树?你看到树上有什么?
(2)第一次完整欣赏后提问:树的好朋友是谁?
分析: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幼儿回忆出诗中的各个角色,对整首诗有初步的印象。教师问“树的好朋友是谁”,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能与树木交朋友的未必只有诗中的一些动物,只要是幼儿认可的,他们就会随意地说出;再者,诗中并没有强调“好朋友”,只要幼儿能说出诗中的各角色即可。
修改:诗歌中讲到了谁?或者问诗歌中都有谁?
(3)绘画“树的本领真大”过渡语:树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小朋友把它画下来,再说一说树有什么用。
分析:绘画是为了让幼儿表达除诗歌中讲到的以外,树与人们的关系,为后面的讲述、仿编提供内容。教师让幼儿画出树为人们做的事情,幼儿不明确是否画诗中的内容,教师的语言不到位。
修改:树真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除了诗中讲到的这些,树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幼儿:在树下玩游戏、踢踺子、跳绳……)请小朋友们把你们想到的一件事情画下来,画好后用一句话说说你画的是什么。
3.教研员点评
教师提问的准确度在语言活动中尤为重要,修改后的设问紧紧围绕“树”,即树的形态特征以及“真好”,即树在生活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能很好地让幼儿感受并表达“树真好”。
●三研模拟教学议提升(地点:本园活动室)
教研组成员扮演幼儿的角色,执教者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的地点进行模拟教学。
1.执教者模拟上课,并做课后自我反思
每个环节的目标要求基本能达到,提问的关键点和先后顺序把握得比较清楚。困惑:教师的引导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教研组成员议课
A教师:执教者的教态较为自然,但站位要有所讲究,操作时既不能挡住幼儿的视线,又要让全班幼儿的一举一动尽收教师眼底。比如:边操作图卡边朗诵时,教师应站在图的左边或右边,侧身,既方便快速指图、贴图,又能很好地观察幼儿的表现。
B教师:教师应该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朗诵时,眼神跟着诗歌内容变换;提问时,眼神是与不同的孩子在交流,让孩子能感受到教师投来的赞许或是鼓励的目光;个别幼儿出状况时,凝视是对幼儿最好的提示。
C教师:设问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可不可以”的问法,采用开放式提问,多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调动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D教师:幼儿第三遍欣赏诗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演,及时发现幼儿有创意的动作表现,并予以表扬,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教研员点评
选择开放活动时的场所进行模拟教学,执教者可借机将整个教学程序在现场演练一遍,参研教师仿佛置身开放活动现场,课后指导更有针对性。此次活动,教研组成员重点针对执教者专业素质的提升进行研讨,这也是执教者在这次活动中最迫切需要群体帮助解决的问题。
感悟
1.变换教研模式。以往,我们的一课三研活动是反复地借班上课。执教者带着教玩具要跑几所幼儿园,十分辛苦,教研效果却不太理想。现在,我们采用的是说课一现场试教一模拟教学三步曲,省时省力,又能事半功倍。
2.调整教研策略。教研过程分层进行,由表及里。即针对幼儿现状,设计活动大环节一针对试教情况,修改设问细节一针对模拟教学效果,讨论教师专业提升。教研策略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增强了教研实效性。
3.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农村教师长期缺乏良好的教研氛围,接收新事物比较慢。这样的教研过程,执教者慢慢地修改活动方案,改良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状态,能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编辑:cicy
 
 

上一篇:“35行动”促进“民办小园”规范办园

下一篇:用“民办公助”推动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