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吸引效应”看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

作者:刘永红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2009.(07-08)  上传时间:2010-01-12
社会心理学的“吸引效应”,主要是研究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吸引他人的种种因素。在幼儿园这个“社会”里,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无时不在交往:课堂上的教学是直接的交往,课外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幼儿教师要教育好幼儿,就必须在无时不有的交往中运用“吸引效应”。“吸引”不是强迫,而是教师素质达到较高程度后,幼儿所作的自觉反应。从社会心理学吸引的角度,我们来谈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品行吸引——具备身正为范的思想品质
品格是行为的灵魂,行为是品格的外化;品格的吸引是通过行为吸引来实现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教师的思想品德、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工作作风都要通过具体言行和态度表现出来,并时刻熏陶和感染幼儿。要想这种熏陶和感染起积极作用,就要求幼儿教师崇德养德,端正行为导向。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他们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教师的行为举止是他们直接的学习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被赋予品格特质而又具有积极教育意义言行的自然流露,而且要通过品格修养自觉地强化这种流露,并注重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统一起来,渗透于教育过程。
能力吸引——具备学高为师的教育素质
幼儿好奇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极感兴趣,有提不完的问题,渴求教师回答。这就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幼儿正确和科学的知识,能回答他们各式各样的问题,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教师还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才能,能用自己的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体操、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巧,以吸引幼儿,并赢得幼儿的钦佩。
感情吸引——具备热爱幼儿、敬业乐业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热爱幼儿,敬业、乐业、专业、创业是幼儿教师基本的心理素质。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与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在学习上产生高昂的情绪,取得巨大的进步,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爱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爱;只有赢得孩子的爱,才能教育好孩子。
幼儿从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身边,从熟悉的环境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他们的情感或多或少会产生波动。他们很自然地把与父母交际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都转移到教师身上,渴望教师像妈妈那样给他们以爱抚,甚至把教师的爱看得比父母的爱还重要。因此,教师应在与幼儿交往中,用自己对孩子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育孩子。教师爱孩子,就要用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不管他面目是否端正,是否听话;也不管他智力如何、品行怎样,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满腔热忱的关心他们的成长,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和条件。
形象吸引——具备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
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的目光是那样细致敏锐,比成人更能捕捉细微的事物。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本身对受教育者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树立美好的教育形象,培养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也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教师形象是指教师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以及衣着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特征。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是文明行为的组成部分。幼儿期,孩子对美好事物有了一定的体验,他们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幼儿眼中,教师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衣着打扮、手势,甚至表情都是幼儿直接具体的模仿对象,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美的举止和美的衣着仪表。
一个人良好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既是提高幼儿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业务,敬业乐业为人师表,一定能够成为一个高素质、吸引幼儿、受幼儿爱戴的好教师。
编辑:cicy
 
 

上一篇:在“草根教研”中获得专业成长

下一篇:幼儿教师流动的影响及其对策

相关文章

周排行

专题推荐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幼儿教师怎么上好公开课...
DIY“神器”,户外玩教具让体育游戏更有趣!
DIY“神器”,户外玩...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幼儿园“虐童”事件负效应之幼师应对
微专题:园方,你怎么看...

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
成为"幼儿教师网"会员